如何看待家長稱孩子沉迷短視頻就像是「溫水煮青蛙」?

短視頻

作者:牛正藍

很有意思的話題,我覺得這樣的問題未來只會更多,為甚麼?

因為你們家長還沒怎麼見識過成長起來的短視頻原住民

這則新聞基於中學生,x 音 x 手火起來大概是 2016 年,假設從 2016 年看到現在,16 歲的高中生從 10 歲開始看,13 歲的初中生從 7 歲開始看,也只是個「半路出家」的短視頻沉迷者。

甚麼是原住民?是那些從兩三歲開始的孩子。我寒假時候去菜場買菜,看到商販們忙著招呼顧客,自己家的小孩子都拿著爸爸媽媽的行動電話坐在小凳子上刷短視頻,也有稍大一點的玩游戲的,無論是幹啥,玩行動電話時候目不轉睛那種專註的神情,讓你不敢相信這是活潑好動的三歲小孩。但是行動電話能讓孩子安靜、安全,大人也能更方便幹活,誰都喜歡這樣低價高效的電子保姆啊!

我不禁設想,這些忙於賣菜的爸爸媽媽,如果有閑,會不會制止孩子玩行動電話呢?不排除有部分家長會重視對孩子的陪伴,會和孩子多互動;但更多的家長有閑的時候也在自己刷自己玩,孩子在旁邊看。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家長在為生活打拼的時候,他們的孩子已經悄悄與同齡人拉開差距 —— 當我抱著磚的時候,就不能抱你;但不抱你,你的未來繼續和我一樣去抱磚。

我們都說家長要多陪孩子,但真正當了家長,有些是想陪孩子而不得的。我無意苛責這些忙著賣菜甩行動電話給孩子的父母,有些時候大人也很難也有很多無奈,一切都是知易行難。大人需要的是明白道理,然後盡量往好的方面引導。

短視頻有哪些厲害之處呢?

1. 反複給你推送相關的視頻,形成資訊繭房。

2. 消磨時間,不知不覺之間,讓你花了大量的時間。

拿我自己的一段經歷來說,我刷到 x 音一個視頻:

一對男女撞倒一外賣,狗男女不但不道歉反而百般侮辱,各種誇張的表情動作語言表達瞧不起外賣員,情真意切處,還踹上一腳仁義禮智踢,這時候另一人跑來說了句話,原來外賣員是甲方爸爸。

第一眼就知道結局的固定套路,加上浮誇的表情動作,劇情又假又爛又沙彫!我全程看完居然感到一絲智商上的優越感。

因為看完了,x 音就給我瘋狂推送了類似的劇:

女朋友 / 丈母娘 / 遠房親戚 / 小老板 / 拜金女 / 邪惡路人
看不起 / 欺負 / 嘲笑 / 羞辱 / 操弄 / 排擠
快遞小哥 / 外賣小哥 / 清潔工 / 農民工 / 窮小夥 / 貌似宅男的窮親戚 / 樸實無華的未婚妻
後來得知,對方竟是大老板 / 大富豪 / 人生贏家 / 甲方爸爸 / 領導親戚 / 上司 / 親爹
結果,後悔 / 驚獃 / 哭 / 下跪 / 跪求
非常沙彫但似乎有一種魔力讓我幾乎每條都看完了,並得出以上公式。

關掉抖音,我想了一下我獲得了甚麼?

快樂?

似乎沒有。

知識?

扯淡。

只感到一陣虛無,我更加的無聊。

而且,我明白自己失去了甚麼。

時間。

我直接把 x 音卸了,至今沒怎麼用過。

3. 操作簡單,立即反饋。

讓你停不下來,欲罷不能。就像吃瓜子容易停不下來,因為瓜子一嗑,一顆瓜子仁就蹦出來了,放到嘴裡就得到了獎勵。相比,剝山核桃就不容易上癮,不是因為山核桃不好吃,主要是太麻煩了。短視頻也一樣,沒開始看之前,不知道講甚麼,帶著好奇心開始觀看,十幾秒鐘甚至幾秒鐘,就看完了,突兀誇張的情節哈哈哈一樂或者賞音悅目的絢麗畫面音樂呈現出來,就是一個正反饋。手一滑甚至不用滑動,就是下個吸引人的未知。

正是憑借這些本事,讓短視頻能塞滿人們的碎片時間,讓孩子們樂此不疲。

沉迷刷短視頻對孩子有甚麼危害?

我是專註於兒童教育的中學老師,我個人的觀點是,短視頻這種娛樂方式,孩子越少接觸,越晚接觸越好,原因很簡單:它能提高幼兒刺激閾值,磨滅了專註度、意志力和主動探究。

說白了就是【孩子,你太年輕,根本把持不住】。

我們想想看,自己小時候一本課外書,能讓我們看的如癡如醉,但現在的很多孩子能去玩玩具就絕不會去看書,能玩行動電話游戲就絕不會去玩玩具,能刷段視頻就絕不會玩游戲,畢竟玩游戲有時候還需要動腦子,但刷視頻更無須動腦。

行動電話短視頻站在了吸引孩子的註意力和消磨時間的制高點。

很多家長就曾經和我說,我們家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能吃苦,學習不用功。我往往第一句就是「不只是你的孩子,這是當下孩子的通病,時代的通病。」

其實,吃苦是違背天性的,趨利避害才是天性。孩子難吃苦,是因為孩子更多專註當下。有的大人能吃苦,是因為這些大人能看到未來的「利」,能忍受當下的苦。但有的大人也不能吃苦,是因為為了一個長遠目標放棄眼前的舒適,是需要很大能量的。很多大人更是沉迷短視頻。

就不說看短視頻,有多少人是「長文不看」「不是故事不看」「沒圖不看」呢?如果讀者能耐心看到文章這個位置,你還真是超出一般人的,很難得的了。

一個從小就被各種玩具、游戲、短視頻刺激包圍的孩子,讀書的樂趣就很難體會得到。缺乏專註度和意志力的孩子,自然很難承受住未來學習中的乏味和孤獨,也就是吃不了讀書的苦。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怎麼做?

1. 孩子愛不愛刷,看你。

以身作則,你的孩子在看著你。你給孩子甚麼環境,孩子就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大量的時間在家裡,深受家長的影嚮。

短視頻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的崗位,短視頻我們躲是躲不過的,它肯定會存在。而一個喜歡刷短視頻的父母更容易帶出一個喜歡短視頻的孩子。

2. 孩子刷甚麼視頻,看你。

郭德綱有句話說:好多人聽這個我學壞了,孫砸,你來之前就是那個玩意兒。

越喜歡看甚麼,短視頻就喜歡推給你甚麼。

而孩子的興趣點,與父母的引導也是息息相關。在家長的正確養育下,優秀的孩子會選擇短視頻中的有營養的部分,Ta 會辨認並鄙夷那些垃圾短視頻。畢竟當下短視頻種類很多,也有科普及教育意義,如果喜歡看這些視頻,不能是完全浪費時間。

3. 孩子刷到甚麼時候,看你。

一個優秀的父母會引導孩子遵守規則,有自制力,而不是,含著奶頭一直樂得沒完沒了。

我最近剛寫了一個給孩子立規矩的回答

我們還能怎麼做?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孩子就是沉迷短視頻,你怎麼辦?

拿本站來說,ZH 之前就是一直側重視頻功能的,但現在通過扶持想法等一系列手段,似乎在進行一些改變和嘗試。我之前一直不太看好 ZH 向視頻發展,因為每個平臺都有每個平臺的調性,深入和專業,可能就是 ZH 的調性,這與一些短視頻的格調是相沖的。

同樣的道理,每個孩子也會有每個孩子的個性。

如果我真的恰巧有一個特別愛短視頻的孩子,可能基於前期教養,也可能這就是他的個性,我仍然堅信堵不如疏,我仍然相信通過父母的努力可以做出一些改變,我可能會投其所好。孩子知道刷短視頻很快樂,我就會慢慢引導孩子,讓他知道:創作為他人帶來快樂的短視頻,你會更快樂。

每一個知乎的創作者,都始於刷知乎,但不是每一個刷知乎的會成為創作者。

從一個消費者,成為一名生產者,依然能得到成長,體現他自身的價值。

來源:知乎日報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