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02年至1904年,德國建築學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以東亞地區駐防旅建築監察員的身份,被德國政府派遣到中國,在此期間他對中國古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06年8月,時年33歲的柏石曼成為德國駐北京公使館官方科學顧問,第二次來到中國進行全面考察,他耗時三年,走遍晚清中國的十二個行省,行程萬裡,拍攝了大量的中國古建築與景觀,此後根據這些照片,他陸續撰寫多部相關著作,圖游華夏網以其原版照片,按照拍攝地域與時間進行歸集解讀,與喜愛歷史的讀者朋友們共同研究。
第5篇行程
柏石曼將其三年的行程在當時的中國地圖上逐一標明,從1906年秋到1909年,沿著直隸、山東、山西、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幾乎走遍了中國,本篇為1907年,柏石曼在山東濟寧境內曲阜、兗州、鄒城、汶上拍攝與搜集的照片。
一、濟寧境內
1、位於濟寧崇覺寺內的鐵塔和聲遠樓,寺廟建於北齊皇建元年的公元560年,到了宋代,濟寧的徐永史夫婦為還願修建七級鐵塔,明萬歷年間增建為九層,崇覺寺在民間又被稱為鐵塔寺,其左側的聲遠樓建於北宋中葉,樓中懸掛巨鐘,鐵鐘撞嚮,聲及全城。
2、位於濟寧西北角普照寺內的石塔,建於金明昌七年的公元1196年,為紀念智照禪師而修建,從而被稱為「智照禪師塔」,柏石曼拍攝時,有四位中國仁站在塔基處。
3、原圖的德文註釋有Tsiningchou字樣,根據柏石曼在山東的行程,我們判斷是在濟寧境內所拍,這是當時發掘出的一處漢闕遺存。
二、曲阜境內
4、位於曲阜的「節並松筠」牌坊,坐落於闕裡街,清康熙帝拜謁孔子時,封衍聖公孔毓圻祖母陶氏為一品夫人,《曲阜縣志》中記載:「陶氏,大興處士承德之女也。蚤寡撫子承祀,子卒,又撫孫再世。孤幼外侮,頻仍頼陶氏以母兼父,與師俾厥冑子成,立為賢上公。聖祖幸闕裡,聞其賢,禦書「節並松筠」四字賜之。年八十一卒。」
5、曲阜「節並松筠」牌坊側面的精美石彫。
6、曲阜闕裡街,一人走在街上,兩人蹲著牆角下。
7、位於曲阜的孔府正門口,孔府位於孔廟東側,始建於明洪武十年的公元1377年,為孔子世襲衍聖公的後代居住,大門前有兩座石獅,幾個小攤販在門口擺攤。
8、曲阜孔廟內的大成殿,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此後歷代多有重建,照片中為清雍正二年的公元 1724年所修建。
9、曲阜孔廟大成殿的盤龍柱。
10、孔廟主殿在唐朝時稱為「文宣王殿」,到宋朝時,宋徽宗趙佶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將主殿改名為「大成殿」,並親筆禦書匾額。
11、大成殿內的孔子神龕。
12、曲阜孔廟大成殿內,所供奉的孔子聖像。
13、大成殿內的供桌。
14、大成殿內的孔子神位和聖像,牌位上寫有:「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的字樣。
15、曲阜孔廟內的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的公元1018年,初名為藏書樓,為全木質結構,到金代時改名為奎文閣。
16、曲阜孔廟內的碑亭。
17、孔廟的一處樓閣內,架子上擺放著一只編鐘。
18、曲阜孔廟內的孔子墓,魯哀公十六年的公元前479年,孔子在魯國去世,葬於魯城北泗上,此後歷代多有擴建。
19、曲阜顏廟的「優入聖域」牌坊,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此坊是紀念孔子的弟子顏回。
20、曲阜顏廟內的一處景致。
三、鄒城境內
21、位於鄒城的重興塔,位於重興寺內,寺廟建於元朝,明末被毀,只剩磚塔,以「禪塔祥雲」之景成為鄒縣八景。
22、柏石曼在另一個角度拍攝了重興塔,古塔為八角九層,其後的古城牆清晰可見。
23、重興塔的塔基局部照片。
四、兗州境內
24、位於兗州的泗水河大橋,建於明萬歷年間,橋有十五孔,全部為石砌而成,1966年對古橋維修,兩端增建為23孔。
25、兗州城內,一處街巷,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匾額上是「忠孝名臣」四個大字,這是表彰抗擊清軍被殺的範淑泰所建之西坊,照片中一個年輕漢子很有氣勢地走了過來,牌坊左側的院牆上,貼著香煙的廣告。
26、兗州西坊範淑泰牌坊的另一面,刻有「祖孫進士」四個大字。
27、兗州的一處牌坊,上方的漢字為:「中大夫湖廣布政使司右參政加升按察使路周道」。
28、兗州的興隆塔,此塔形制奇妙,七層以上的六層極小,彷佛小塔在大塔之上,塔建於隋代,因位於興隆寺得名,北宋年間改為磚塔,照片中為清康熙年間修建,柏石曼拍攝時,右側的大樹仿佛龍形。
五、汶上境內
29、位於汶上的太子靈蹤塔,此塔坐落於寶相寺內,始建於北宋政和年間,為八角十三層形制,1946年毀損,1993開始修複,次年發現佛舍利等佛寶,塔名方知為太子靈蹤塔。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