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五大戰自幹五, 胡錫進會是中國最後一位公知嗎?

胡錫進

胡錫進會是中國最後一位公知嗎?這個話題很無厘頭。

不過,一些無厘頭的話題,細細想想,也許能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事。

在微博上,看到一則貼子,稱三年前有人發起過一​​次微博上「中國最後一位公知」的投票,胡錫進以微弱優勢勝出。

這位網友感慨稱:

三年過去,預測基本已成事實。

在今天的中文互聯網上,「公知」是一個貶義詞。

老胡一定不會認為自己是「公知」,要知道,多年前的老胡自我調侃「等我退休了,也當公知」時,還被@清華孫立平一頓猛懟:「這公知你還真當不了。因為公知除了知識,還需要人格、尊嚴、獨立的思想等等,你有嗎?」

這些年,胡錫進沖鋒在輿論場一線,外懟美敵,內懟公知,自詡立場堅定態度強硬,從未退縮過,現在卻被反咬成公知,讓人有點意外。

不過,等待老胡的,可不只是「公知」這一頂帽子,激進的網民已經給他扣上了一頂頂更嚇人的帽子:

中國第一大漢姦……走狗賣國賊,美國的走狗,……雙面人。

這些帽子,隨便拎出一頂來,殾是一枚「重磅炸彈」,能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老胡被罵成「漢姦」的原委,讀友大多應該已經清楚了。

事情的經過,就是日本外務省最近披露了一份「中方知識分子獲得日方資助」的審計文件,有一百多名中國知識分子接受日方贊助赴日,包括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何兵、作家蔣方舟、熊培雲、記者段洪慶等名人。

這份名單傳到國內社交平臺以後,被一些人視為是日方清晰供出的「資助」「收買」中國公知的證據。

環時發表了一篇《花日方錢赴日旅行者遭網上抨擊,怎麼看? 》的文章,稱,由一個國家出資邀請他國各種人士前往本國旅行、學習,這是國際交流的通行做法,不能因為中國某些人參加了西方國家出資的交流活動,就對他們加以指責或進行嚴厲的意識形態定性。

然而這則銳評引起部分人不滿,被視為替「皇協軍洗地」、勸他「不要再洗」,也有人斥責老胡為「漢姦」。

老胡小心翼翼地發文,試圖拉攏這些更激進的群體,稱「有人在微博上以訛傳訛,說我幫那些公知洗地,不客觀了啊。」

又稱自己近來幾次在微博上遭到「假愛國」的指責,批評者大體是同一個群體,他們與環球時報的愛國立場是一致的,但是他們在情緒上更加激烈。

但老胡的安撫收效甚微,評論區成大型翻車現場,大量更激進的網民紛紛在評論區指責胡錫進「屁股歪了」、「拉偏架」,各種「精日、公知、糖衣炮彈、日吹」的詞匯橫飛。

更有什者,也指控環球時報得到了日本外務省的資助,或為境外勢力在華大本營。

隨後,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澄清,中日互為重要的近鄰,兩國人員往來十分密切。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近半個世紀裡,雙方由政府支持推動的人員交流不勝枚舉,為兩國關系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批評老胡的聲音,仍然持續不斷。

不同於老胡謹小慎微左右逢源的中肯式風格,老胡的親密戰友,環時新媒體主任郝珺石則激烈得多,不僅直接與攻擊老胡和環時的網民對線,大罵「真丟五毛的臉」,還亮出與「五毛」不是「一窩」的態度,明確表明,有一天五毛像公知一樣傻嗶,就去當五毛嘴裡的「公知」。

從郝珺石的這番表態來看,是已經非常憤怒了,似乎要徹底與「五毛」撇清關系。

公知凋零以後,老胡順利上位為「公知」,遭到更激進網民的「群毆」。

如今,環時員工卷入戰場,讓這場混戰更加熱鬧,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戲謔,這是「官五大戰自幹五」。

這場被網友戲謔的「官五大戰自幹五」,看得我目瞪口獃。

三個多月以前,我寫了一篇《真沒想到,正能量也開始「內卷」了》,現在回過頭來看,發現那篇文章寫的實在是太過幼稚。

那時,我還認為「逢胡必打」逮著胡錫進不放的郭松民「激進」。

可是,看看今天的中文社交平臺,比郭松民更激進的人比比皆是。比較起來,郭松民反倒算是溫和的了。

「公知」也已經是最溫和的批判了,「漢姦」「賣國賊」「走狗」「兩面人」,一個比一個更狠的帽子,一通胡掄,看誰不順眼就照著誰的頭上砸。

一直以來,對左派和右派,或者「公知」和「五毛」,我都持包容和肯定的態度。
在我看來,即使所持觀點涇渭分明,但只要各方都是心懷憂國憂民的情懷,針對國際國記憶體在的真實問題展開討論,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

但是,隨著近些年來一些嚴肅知識分子的陸續退場,一些擅長唱歌、慣於信口開河的醜類陸續登場,學界有賤客陳、雙贏金等人膽大妄言,民間有帶魚周、中磚盧等人無知無恥,他們發表大量「雞血」言論,甚至罔顧事實、虛構歷史,用狹隘民族主義誤導、迎合部分公眾的愚昧和狂熱,迅速占據了輿論場。

受這類人的雞血言論蠱惑,大量文化水平較低、知識結構社會認知單薄的網民,形成了非黑即白的世界觀。

於是,在中文互聯網上,所有敘事方式都必須圍繞「中國如何好,西方如何壞」展開,「誰是愛國者,誰是漢姦」成為所有爭論的核心。

對意見不合者展開攻擊的方式也是簡單粗暴,當講道理講不過的時候只要污衊和扣帽子就行了,一旦帽子扣到對方身上,馬上就會沖出很多人不由分說地加入罵戰。

就這樣,中日之間正常的人員交流,可以被視為「通敵賣國行徑」。胡錫進稍微講點常識,就被貼上公知標簽,扣上「第一漢姦」的帽子。

對於胡錫進被激進者圍攻,一些網友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但我卻對此深感擔憂。
如果連曾經被視為最大愛國輿論頭子的胡錫進都被打成「公知」、「漢姦」,試問天底下還有幾個人能躲得過這幾頂帽子?

這是輿論場上出現的一個危險的信號。

任何時候,都要警惕極端情緒。無論是極右,還是極左,如果任由其蔓延而不加以控制,當它發展到異常無理性可以隨意造謠扣帽子打棍子的地步時,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遭到反噬。

在文章開頭那則「老胡是中國最後一位公知」的微博下面,有一則留言是這樣的:
不會是最後一個的,金燦榮、沉逸這些遲早進入加急名單。

來源  雨中紅蓮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