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喜歡與否,面對不喜歡的領導、同事,「表演」 已經成為一些職場生存的技能之一。即便是在倡導公開、透明、平等的互聯網大廠,也不例外。
一位從小公司跳槽到互聯網大廠的員工告訴深燃,小公司的工作機會對於很多打工人而言並非那麼難得,但大廠不一樣,這裡福利待遇相對更好,平台資源更多,也是大家更珍惜的工作機會,再加上大廠人數日益龐大,一個項目涉及的人員多,環境更複雜,更得用一些 「表演學」 來維持體面。
在大廠這套體系和環境下,不論你是想升職加薪,還是想偏安一隅,都不得不多多少少學點 「表演」:比如表演式加班,表演式述職,表演式離職,表演式附和領導,表演式與同事相處……
本週的小酒館,深燃與五位熟悉互聯網大廠 「表演學」 的人聊了聊:有的是大廠新人,什麼任務都接受,如今正在學習 「表演式」 拒絕;有的是起初看不慣 「表演」 的大廠老人,在同事們的薰陶下,逐漸學會附和領導最終升職加薪;有的已經成為大廠中層,「表演」 技術爐火純青,一邊哄著下屬幹活,一邊向領導邀功,做到了上下逢源。
這裡面也不乏引人思考的例子。有的人見證 CEO 「表演式」 辭職翻了車,從而領悟到 「表演」 需要拿捏尺度;有的在表演久了之後,覺得這樣是在浪費時間,耽誤自己;有的在成為老闆後看得透徹,表示不需要識別 「演戲」,員工沒有業績,一切就結束了。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讓下屬幹活、向領導邀功,中層 「摸魚」 我最行
洪灝 | 33 歲 前大廠員工、某初創公司創始人
剛畢業時我對大廠充滿期待,前後換過三家大廠,對大廠的職場認知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最開始我踏實幹活,慢慢地我發現,領導和同事覺得我很好使喚,總是順手讓我幫忙,習慣地分配任務,讓我加班很晚也覺得沒什麼不妥。比如我之前把白天沒完成的工作晚上帶回家做,因為當時家裡的網速不好,我甚至在網吧通宵加班過很多次,但第二天去公司,領導有時候直接否定我通宵做的方案。他不會覺得我工作認真,只覺得好使喚,經常半夜喊我起來加班,這都讓我很受挫。
在那之後,我也會研究一些 「表演」 術。比如,摸清楚領導的脾氣、性格,甚至生活中的愛好,有意無意拋出領導感興趣的話題,如果領導一搭話,必須讓他有發揮空間,侃侃而談。這樣能讓領導高興,提請假、休假、加薪等都比較容易,就算領導沒答應,氣氛也不會很尷尬。總之,就是變著法子拍領導馬屁,再視情況而動。
在中層管理崗位上 「摸魚」 是我最爐火純青的技能。上層制定的工作,我只要把下面的小夥伴哄高興,他們可以認真地完成就行。對下屬多夸一夸,時不時買點小零食、咖啡、奶茶,大家都會覺得我很重感情、看中基層員工。我通過別人完成了工作,還要把這份功勞大張旗鼓的讓領導知道。領導形成印象以後,甚至會把別人做的工作都當成我的工作來點評,多次表揚我幸苦了,要求其他員工多學習。
另外,就是要多組織員工開會,領導在辦公室的時候,我就邀請他做指導,這樣他會覺得我對工作很負責,對員工很關注,並且對領導也很尊重,上下都能逢源。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低調,在工作中不懂說自己的功勞和苦勞,一定會成為工具人,越來越累。
我用這樣一套辦法在不同公司大受認可,後來職位提升了,我反而更輕鬆了,因為我把活都安排給下面同事去做了,並且還經常被表揚。
在工作多年之後,我雖然混著一份工資,但自己心有不甘,想有自己的事業。而且年齡大了,天然對 「表演」 這個事情有厭惡感,可能一方面因為見識、格局提升了,覺得整天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很沒意思,另一方面內心深處還是厭惡這種職場文化,想做一點務實的事情。
後來我就自己創業了,對於員工的 「表演」,我都能看懂,但我依然要裝糊塗。我在團隊中更看重他們帶來的價值,比如誰能帶來業績的增長,我對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看得比較輕,只要能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就好。
花時間研究領導的難處,我的確升職加薪了
張建國 | 33 歲 前互聯網大廠員工
我之前在某互聯網大廠工作了 4 年,周會、季度會、年會、述職這些需要向領導匯報工作的時間點,可以說是大家最愛 「表演」 的時候。
比如周會上,平常你覺得業績差的同事,能窮盡一切辦法 「表演」,把業績描述得繪聲繪色。我觀察有人的手法是,項目表現明明平庸,但他會特意找朋友,讓他們發朋友圈,說去某個地方看到了,項目很棒。匯報時他把截圖放上去,說朋友圈裡的大 V 朋友說很好,項目影響力不錯。領導也不知道真實情況怎麼樣,就相信了。
有一次年會讓我印象深刻。本來給領導敬酒,說一些客套話很正常,有個同事敬酒的時候說 「領導辛苦了」,說著說著自己就哭了,眼淚嘩嘩流,說到領導心窩裡了,但場面非常虛假。這開了一個壞頭,下一個人變本加厲,說著說著也哭得聲情並茂,輪到我的時候,也不得不多客套了幾句。
這樣的人的確容易升職加薪。有個同事情商很高,天天粘著領導,對領導的需求能很快做出反應,後來我們私下交流,發現他的工資高出我們一大截。而我這種平時項目做得不錯,但不會在領導面前 「表演」 的類型,就很吃虧,尤其在匯報工作的時候,能看到差距。
這也給我上了一課,後來,我也學會了說一些必要的客套話,並從職場 「表演」 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
其實很多互聯網大廠的中高層是沒有安全感的,職場競爭激烈,總監、副總裁級別的人危機感很重,大部分人只會用自己信任的人。你表現得主動點,能給領導一種感覺,你是領導的人,能給你更多權重。而如果你在姿態上表現的太獨立,反而很難被領導重用。
有的人會花時間研究領導的難處,打聽 CEO 對領導提了什麼需求,然後投其所好,這既能解決領導的煩惱,也能讓自己更快晉升。
這也讓我意識到,不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能被領導賞識,任何部門,需要考慮的是整體的需求,公司需要什麼,你能不能幫領導達成 KPI。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會主動去跟領導聊,他的 KPI 是什麼,更需要我的工作做出什麼成績來。
有一次,領導告訴我,上級希望他做一個項目,但目前沒有人做。這個項目跟我的工作內容關係比較大,我很快組了一個團隊,做出了成績。過去我很長時間沒有晉升加薪,但因為這個項目做得不錯,就幾個月時間,我薪資增加了很多,級別也跳了好幾級。
所以我覺得職場 「表演」 需要辯證來看。對於一個新人來說,適度學會表演非常重要。如果你融入不到這個集體,不能讓老闆覺得你是有用的人,容易被埋沒,但要知道適度 「表演」,有的人會 「表演」 上癮,把很多時間花在討好領導上,業務上不花功夫,這種人短時間能得到機會,但一旦領導換人,很容易失勢。
你的專業能力和努力程度是職場立足的根本,適度表演只是幫助你融入集體,起錦上添花的作用。
為維持體面,不得不學會 「表演式拒絕」
Warren | 31 歲 某互聯網大廠運營
我在 2020 年年底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大廠,還算是一個大廠新人。這裡跟我之前所在的小公司的工作節奏和氛圍非常不一樣,適應的過程中,會用到一些 「表演學」。
進入大廠後,我首要面臨的難題,是溝通的複雜性。在這裡,完成一個項目,不像我以前在小公司裡只用和團隊二三十個人溝通,而是由不同部門幾百個人來協作完成,需要大家不斷 「拉通」、「對齊」,否則一個細節沒跟上,就可能大大影響整個項目進度。
之前就遇到過有項目細節更新了,但因為同事疏忽,導致整個項目進展都大受影響的事情。當和相關責任方溝通時,我心裡已經非常生氣了,但嘴上還是說著 「沒事沒事」,然後繼續溝通項目趕進度。
我覺得這種心裡氣憤但嘴上依然笑嘻嘻的 「表演式接受」,是職場的基本素養。在一個龐大的組織裡,樹敵太多,不利於自身長遠發展,保險的方式是,自己私下消化這些負面情緒。
除了 「沒事沒事」、「沒關係沒關係」 這些 「表演式接受」 的標準話術外,我的微信裡還特地存了很多表情包,既為了柔和地催促相關部門推進項目,更為了在處於尷尬境地時緩解氣氛。
「表演式接受」 之外,我的另一條生存法則是 「表演式拒絕」。
剛進大廠時,別人給我提出需求,我不懂拒絕,基本都會接著。後面才發現,那些工作對於自己的項目沒多大用,而且還讓自己很累。不過剛性、直白的拒絕會給人一種 「很懶」、「自我」、「不好接觸」 的印象,需要我們 「表演式拒絕」。
比如剛接到想拒絕的需求時,我表面上一定是非常積極的態度,「這個想法非常棒」,接下來就開始 「靈魂拷問」,比如這個需求的使用場景是怎樣的?能夠帶來多少收益?有沒有過往的案例能夠驗證?這類問題多問幾次之後,對方也會覺得,這個需求可能還得再斟酌斟酌。
「表演式拒絕」 的技能我現在用得還不太嫻熟,「靈魂拷問」 同一個套路也不能常用,我現在還在通過觀察其他同事的處理方式學習新的技能。
我所用到的 「表演學」,其實是為了維持表面的體面。
CEO 「表演式」 辭職翻車,表演得拿捏好尺度
阿傑 | 28 歲 前互聯網大廠員工
我去過兩家大廠,這裡很多同事都深諳 「表演」 之道,有些甚至可以用嘆為觀止來形容。
我在第一家公司的時候,當時我們部門有位高層非常拼,經常自己加班到晚上九十點,看到下屬加班也非常讚賞。我們部門的兩個中層就摸清了高層的心思,於是每天就假裝在加班,表演給高層老闆看。
所以基本上我每天能看到,這兩位高層晚上扯閒篇聊天玩手機,就乾耗著,一定要等到高層結束工作之後才下班。關鍵是高層也很吃這一套,看到他們加班,表情和眼神中都透露著讚許和滿意。
後來,這兩位中層領導都紛紛升職加薪了。我這才意識到,在職場上,有時候學會表演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有時候 「表演過頭」 了,也很容易翻車。我跳槽去的另一家公司,公司 CEO 是從助理升上來的,在 「表演」、討好領導方面很有本事,但是沒想到最後 「演著演著」 翻車了。
當時的情況是,我們公司那些年一直在虧損,集團的總裁有些不滿意,很想把這塊業務裁掉。一方面是為了表示不滿,另一方面是想逼一把公司高層,我們公司的 CEO 就 「表演性」 地遞了辭呈。其實他根本不想辭職,畢竟他從畢業之後就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如果跳槽去其他家公司,很難再擔任 CEO 職位。萬萬沒想到的是,集團總裁看到 CEO 的辭呈,立馬同意了下來,並且把 CTO 提拔了上去。這位 CEO 的表演翻車了,不得不灰頭土臉地離開了。
這都對我有一定影響。從某種程度來說,「表演」 其實是一種和領導相處的模式,如果學會向上管理、懂得揣摩領導的心思,無論對工作還是對升職都有一些幫助。但是不要太過,不要在領導的雷區蹦迪。
有時候,我也會把這些 「表演學」 應用到一些工作場合中。
比如說,我在第二家公司上班的時候,經常要去大領導那裡簽字。大領導脾氣非常不好,但是喜歡有人捧他。為了投其所好,我每回簽字之前,不管當時多累多難受,都要調整好狀態,擠出最甜美的微笑來。
而且在提出簽字的需求之前,我都會猛夸一頓領導,等到領導心情好了心態有點兒飄了,我才會順水推舟,給領導看要簽的文件,這個時候一般都會成功。也是靠著這個,部門裡很多簽字的活兒、需要和領導對接的工作,都是我在承擔,我也因此在領導面前刷了臉,留了不錯的印象。
老闆不需要識別員工演戲,沒有業績就結束了
柳閣 | 38 歲 某創業公司 CEO
有一些員工確實很會表演,但作為公司老闆,大部分時候我都是看著,笑笑不說話。要是哪個老闆天天盯著這些事,那是很崩潰的。
創業之前,我在一家大公司,有個同事很會演戲。有一段時間,他每天下午兩點鐘到公司,然後凌晨兩點鐘才走。但是他要求手下的員工早上十點鐘之前打卡,晚上他又把所有人留在公司加班寫 PPT,他站在一旁橫挑鼻子豎挑眼。最後走的時候,他拍一張公司裡面黑漆漆,沒什麼人的照片,再發一下公司的定位,在朋友圈展示自己很努力工作。我們所有人都很討厭他。
但老闆不會每天盯著這些,老闆要考慮公司全局,員工表演,老闆也要表演,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老闆一般不需要識別這種人,看結果就行,沒有業績一切就結束了。
老闆的心態是,要讓每一個人都幹活發揮作用,而不是去修理某一個人。其實員工眼裡看到的那些喜歡表演的人未必真實,而且,在老闆看來,適當的有一些這種矛盾,就不會把所有員工都團結在一塊,員工太團結,就開始集體修理老闆了。有這種人存在,也不一定是壞事。
有一個案例非常有借鑑意義。一次開會,有個刺頭在會議上公開批評老員工,老闆當著眾人的面把這個人大罵一頓:「你算什麼?什麼時候輪得到你說話?在座的誰不比你經驗豐富?」 但是會後,老闆把這個人叫到會議室說,「這公司的未來全靠你了,因為只有你看得懂問題的本質,我需要你幫我一起逐步改變,但我們不能那麼快。」 這人心悅誠服,立馬明白了老闆的 「苦衷」,表態一定跟著老闆干。
這老闆的演技是很高的,很會收買人心。但是能拿捏得恰到好處的老闆是極少數。作為老闆,有時候遇到這種人很累,而且還總有人給老闆打小報告。至於小報告的內容真實性,其實老闆是沒有必要去分辨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演戲的成分,可能明明背後在罵老闆,但當面還得說老闆決策英明。
排除那些演技很拙劣的職場表演,其實很多時候在人際溝通上,同樣也是需要表演的,這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有個人際溝通的方法叫 「教練式溝通」:對上用 「Yes, and」,對下千萬別用 「Yes, but」,避免使用 「但是」 這類轉折否定詞。
比如有時候員工犯錯,一般的老闆會直接罵人,情商高一點的會先整體上肯定一下你,然後再說問題,但是擅長溝通或擅長 「表演」 的老闆,即便內心想罵人,表面上不會使用否定你的措辭,而是會用 「如果你這裡 XXX 會更好」 這類句式。你可以說這是一種表演,但其實也是一種溝通技巧。
來源:鳳凰網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