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看不慣這種上綱上線的批判

衡水中學張錫峰

文:押沙龍

今天說說衡水中學張錫峰的演講,就是說「土豬拱白菜」的那篇。說起來,這個話題已經過氣了,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說兩句,因為在微博裡看到的有些言論,我覺得實在有點過分了。

演講的完整視頻在這兒。

我看了兩遍,不喜歡,也不可能喜歡。

張同學明顯用力過猛,表情有點猙獰,聲音有點兇狠。而且文稿寫的不好,很假,明顯有軟文的色彩。比如說他如何如何消沉,如何如何躺平的時候,忽然「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

甚麼貴人呢?一個電視節目《航拍中國》。 《航拍中國》讓他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結果,「它將我從無限的陰暗與黑暗中拉了出來」!

我寫廣告文都不敢這麼寫,「在我走投無路的時候,在我對人生絕望的時候,忽然,一瓶農夫山泉長白雪擺在了我的面前…..」我要這麼寫,你們就都跑了,對吧?

這就是很假糢假式的一個演講。我們年輕的時候不都寫過這樣的東西麼? 「我陷入了迷茫和痛苦,然後王老師和我進行了一場深談,她春風化雨般的話語溫暖了我的內心,讓我重新豎立了奮鬥的目標……」

後來有人發現他家裡有汽車,並不像演講裡說的那樣貧寒,這一點都不奇怪。本來就是瞎編的。命題作文嘛,就是根據主題瞎編。

凡是在中國上過學的人應該都寫過這樣瞎編的文章。我撿過錢,扶過老大娘,護理過受傷的麻雀,承認過打碎的花瓶,看到過胸前紅領巾更加鮮豔了,註視過老師窗口的那盞燈亮到了深夜。

張同學的演講就是同樣糢式下的一碗雞湯。他咬牙切齒的樣子,多半也是覺得這樣更有氣氛,更能感染觀眾。我相當懷疑這也是指導老師的意見:「這次要更有激情一些,表情更豐富一些…..」

說到底,無非是另一種的朗誦腔。 「啊,黃河……」,朗誦者真是一提黃河就那麼陶醉麼?都是裝的。

所以,我不喜歡這個演講。大家不喜歡,我也非常理解。但是,不喜歡歸不喜歡,不能因為不喜歡就無限發揮。

就拿最有爭議的那句話來說,「我和他們開玩笑說,我就是一只鄉下來的土豬,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的白菜!」好多人都說這是物化女性啊,這是要非城市女不娶啊。

其實,完整看過這個視頻的話,就會發現張同學不是這個意思。從頭到尾,他就沒有提到異性,沒有提到戀愛,說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景象啊」,寒山寺啊,二十四橋啊,大城市的景觀之類的東西。如果忽然插進去一句「我要娶大城市的妞兒」,就太突兀了,不符合上下文的語境。所以,他大概率要表達的不是這個意思。

那為甚麼要用這個比喻呢?

就是年輕人的中二嘛,對很多詞語一知半解,當好詞好句來用了嘛。就像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位同學在作文結尾就說:「十多億中國人民要勃起!」其實他想說的是奮發圖強的意思,但是莫名其妙地用上勃起這個詞兒,結果把場面描寫得過於壯觀。

當然,我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不能斷言張同學一定是用錯詞了,但從上下文看,確實不太像是「非要娶城市姑娘」的意思。而且,退一步講,即便他確實是想說「非要娶城市姑娘不可」,最多說用這個比喻不得體,也不能說這個年輕人就一定有多齷齪啊。

有網友在微博上說:這些話「暴露了他的特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更是莫名其妙了。他說來說去就是要拼命學習,努力學習,改變命運,哪兒說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了?他沒說要去偷高考試題,沒說要去給學習比他好的人下毒,怎麼就不擇手段了?

他就是表情兇狠了一點,你也不能惡之則抑之入地,甚麼屎盆子都往小夥子頭上扣啊。

還有人說他三觀不正,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沒有年輕人應該有的理想和追求。這是責人太苛。非要他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科技發展而讀書?為追求知識而讀書?這些說法當然很好,但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這麼想,否則就是虛偽了。

我不知道張同學的具體家境,但是按照這個演講的話語邏輯,他這個理想有甚麼錯?小地方的人拼命讀書,考上北大,獲取大城市的資源,過上更好的人生,把這作為理想有甚麼不對?一個人要過更好的生活,見識更多的東西,怎麼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了?

一個更優秀的人,當然可以有更高遠的理想,更純粹的追求,但這是思想的上限。你不能拿上限當成下限來要求別人。

張同學說他不想過普通人的日子,「拿著兩三千塊錢的薪水,過著周而複始、循規蹈矩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死」,這話冒犯了普通人,當然是政治不正確的。但一個年輕人有這樣的想法,很過分麼?

你在18歲的時候,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嗎?每個年輕人幾乎都覺得自己不普通,會過上更豐富多彩的人生。張同學這麼說,最多可以理解為少不更事biao,說話不看場合,但這說明他本性惡劣麼?我年輕的時候也不願意過普通人的生活,直到後來自己就是個普通人。絕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這麼想的,不這麼想的反而奇怪。

至於說到應試教育,衡水中學的教育方式很不好,但為甚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衡水中學?就是因為教育資源不均衡,階層壁壘日益森嚴,不同地區的經濟差距太大,很多孩子必須用這種殘酷的學習方式來參加競爭,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

事情本來可以不是這個樣子的。年輕人本來不需要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來逆天改命。我們成年人把世界搞成這個樣子,卻去指責一個孩子不該為應試教育站臺,難道不覺得羞恥嗎?

還有人指責張同學知道世界不公平,卻不想辦法去改變這種不公平,而是去適應這種不公平,這就是無恥啊。你一個三四十歲的大人,改變教育資源不公了麼?卻去指責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不想辦法改變這種不公平,這不是拿英雄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拿犬儒的標準要求自己麼?

張錫峰同學的演講確實有問題,文字有用語不當的地方,表情和語氣有過於誇張乖戾的地方,但我們在他這個年紀,不都有點中二麼?

現在網上有個很不好的風氣,就是揪住一句話兩句話,上綱上線,否定掉整個人。我覺得現在大家對言論的警惕性真是太高了。有些網友把張同學批判成「新時代的於連「、「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者」的,你要是正面問他們的話,他們往往都反對上綱上線誅心打倒,對這類風氣深惡痛絕。但真碰到他們不喜歡的東西,表現出來的態度也沒甚麼區別啊。

真的,至於嗎?

來源   押沙龍yashl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