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大學生遍地走已是共識,但應屆生依然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得打上 「一年一度限定」 標簽。不過,這種現況很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
最近,一則#建議延長畢業生應屆身份時限的詞條登上了微博熱搜。
今年全國兩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擬提交《關於多措並舉促進青年群體就業的提案》,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建議適度延長保留應屆畢業生資格時限。
雖然提案還在建議階段,但是關於 「應屆畢業生」 身份的討論再一次被擺上了桌面。
每個應屆生進入社會前都要過這一關。/《何者》劇照
對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應屆生身份可以暫時避免與有工作經驗的人競爭工作崗位,的確是件好事。
但明年、後年呢?延長了應屆生身份的期限,就真的能解決就業壓力嗎?
學習藝術管理專業的凱琪在畢業後找到了一份行政的工作。因為她仍在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嘗試請求公司不簽訂勞動合同,但遭到了拒絕。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 ,一旦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為職員繳納社保。
「交了社保,我的應屆生身份就泡湯了,以後想參加別的企業校招就很難;但是不交社保公司就是違法的,所以對方沒有同意也是正常的。」 凱琪回憶道。
她也意識到自己的提議不妥,所以雙方協商簽訂了實習協議,既能保留凱琪的應屆生身份,又能保障公司的權益。
為了保留 「應屆生身份」,即使繳納了保險,有人也會選擇申請退保。 /@。。。
學前教育專業的 Abby 則從大一開始就接受了體制內工作的父母的勸說,定下了考教師編制的目標。
雖然她本人並不太喜歡幼兒園教師這份工作,但是考慮到父母的期望和相對穩定的就業方式,她還是妥協了。
考取教師編制需要用到應屆生身份,所以 Abby 在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工作。
就算是在備考之餘想做些甚麼,也只考慮擺攤賣烤腸這種不用交社保的工作:「一旦失去了這個頭銜,可能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了。」
保住了身份,就保住了機會。/《隱祕的角落》劇照
椰椰則在考取選調生和國家公務員考試接連失敗後有了延畢一年的想法。
和其他同學相比,椰椰覺得自己的大學生活 「得過且過」,如果直接就業是沒有競爭力的,繼續參加國考、省考似乎是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但不少崗位是限制 「當年應屆生」 報考,按照學長學姐的經驗,椰椰可以選擇在大四少選一門課或者期中退課,那麼就能延遲一年畢業,明年仍是 「當屆畢業生」。
延畢一年,就是為了再次參加考試。/《何者》劇照
不但可以保留自己的報考資格,還可以留在學校裡繼續備考、提升自己技能後再進入就業市場,椰椰覺得這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延畢沒有大家想象的這麼難受,論文答辯、拍畢業照可以正常進行,而且延畢人這不也在找工作的路上了嗎!」 椰椰說。
應屆畢業生(簡稱應屆生),一般指即將畢業但還沒拿到畢業證,處於實習或待業狀態的大學生。簡單地說,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就是應屆生。
與此同時,如果學生在拿到畢業證後,國家規定的 2 年擇業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未交社保,檔案仍在學校或當地人才服務機構,也屬於應屆生範疇,可以照常享受國家規定的應屆生就業利好政策。
但實際上招聘市場上每個企業的執行的標準都會不同,比如部分省份公務員招聘只接受當年應屆生,也有些企業能夠接納處於 2 年擇業期內的應屆生。
1999 年國家開始進行高等教育擴招以來,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上漲。特別是近年來就業市場上的人才供大於求,應屆生就業便成為了一個難題 。
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都在上漲。/ 國家統計局
國家設立應屆畢業生身份各項利好政策的初衷,就是為了促進應屆大學生就業。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帶頭下,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中都會對應屆生有所傾斜。
比如,公務員考試或者事業單位招聘的不少崗位僅限應屆畢業生報考,校園招聘也會對應屆生降低招聘門檻。
目前應屆生身份可以保留 2 年,其實已經是不短的時間。但許多企業近幾年的用人需求縮減,往屆生中的未就業者也不在少數。
至今未就業的 2021 屆畢業生,身心俱疲。/@泳泳
表面上看,如果能延長應屆生身份,就能讓往屆畢業生重新獲得就業利好傾斜,也能讓新畢業生進入職場前有更充分的考慮和準備的時間。
再加上社交媒體上對企業裁員、「35 歲焦慮」 等就業焦慮的渲染,讓年輕人對找工作持觀望心態,一部分人也會主動選擇延遲初次就業時間。
延長應屆生身份期限似乎給畢業生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 —— 要是在一個方向上走不通,還有時間走另一條道。可實際操作起來,沒有這麼簡單。
不難發現,應屆生身份就像游戲中的 「新手保護期」,是畢業生進入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前的緩沖。
延畢、畢業不就業、不簽勞動合同不交社保,本質上都是在延長這個緩沖期的時間。
然而,Abby 是不贊同繼續延長應屆生身份時限的。
在家的時間太久,都不好意思問爸媽要錢了。/《歡樂頌》劇照
「2 年時間已經很長了,要是 2 年內我還是沒考上,也不會再有考下去的欲望了。」Abby 表示。
往小了說,看著同齡人都在按部就班地上班、上學,自己卻一直都是所謂的 「應屆生」,來自家庭、朋輩的壓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宏觀地看,每一年都會有新的應屆生畢業。延長應屆生身份,相當於擠壓了下一屆的就業空間,對於緩解就業壓力是治標不治本。
更何況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對 「應屆生」 的定義,如果無法統一所有用人單位對政策的解讀標準,那麼延長應屆生身份並無實質性意義。
企業對海內外應屆畢業生的定義各不相同。/ 企業招聘啓事
應屆生身份設立的初衷是鼓勵大學生勇敢就業,如今許多學生似乎被這個身份束縛住了。
他們擔心自己不夠成熟的選擇會對未來產生負面影嚮,以至於對就業持觀望的態度。
但試問,如果太過於關註這個身份帶來的所謂的 「機會」 而一直延遲就業,又會錯失了多少其他的、本可以獲得的就業機會呢?
畢業後的道路,總會有得有失。/ 圖蟲創意
無論 「新手保護期」 怎樣延長,「新手試煉」 總有結束時,應屆生們也總有失去身份,獨自走入職場的那一天。
既然已經離開了校園,就意味著以後不會再有標準答案了。
應屆生身份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短暫的標簽,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個身份標簽之外,永遠還有更多選擇的空間。
來源:驚蟄青年 微信號:wakinglism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