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小妹
太氣憤了!
竟然現在才知道這個新聞!!
7月,位於南韓的一家麻辣燙店主慘遭網暴,只因沒有滿足客人「不要麻辣」的奇葩要求。
客人在帖子中抱怨:明明備註了不要麻辣卻被老板無視了,仍然送來了辣的麻辣燙!
因為這篇帖子,麻辣燙店慘遭網暴,店鋪評分直降1星。
要命了,中國麻辣燙在國外竟然因為做不到「不麻不辣」而被噴?
是路過的魚豆腐、牛肉丸、蟹棒看了都覺得無語的程度。真有你的,南韓網友。
接下來,更魔幻的事情發生了……
沒想到的是,率先出徵為麻辣燙正名的不是咱們娘家人,竟是日本網友。
聞訊趕來的日本網友紛紛在評論區嗆聲:不要麻、不要辣,感情您就吃個燙?
一
被噴上熱搜、粉絲應援反黑、連夜刷數據打call……這個場面,真的很難相信正主竟是一碗麻辣燙?
的確,麻辣燙如今在海外的人氣,與國內不遑多讓。
甭管東京還是首爾,即便在最繁華的商業街也能找到楊國福、張亮麻辣燙的身影。
這場景,不說誰能想到是日本?
因疫情滯留國外、苦黑暗料理久矣的老饕,也能被一碗正宗的麻辣燙慰藉鄉愁。
但吃上這一頓顯然並不輕松。沒錯,外國客人太多,咱得先等位。
「一天不吃就好像毒癮發作一樣,要死了」。
在一篇關於麻辣燙的帖子中,有外國網友如此自我打趣。
來自不同國家口味各異的人們,此刻在麻辣燙面前達成了驚人的一致,紛紛表示對這個來自東方的神祕食物上了頭。
「不是一周吃一次,是一周除去一天,其他時間都在吃」。
在油管隨手輸入麻辣燙tag,就能感受到來自海外博主們的幹飯熱情。
不少明星也拜倒在麻辣燙攻勢下,自願成為帶貨kol。
對老公都談之甚少的石原裡美,在節目中連連對麻辣燙進行隔空告白,直呼每周必點!
節目播出後,一大波粉絲被麻辣燙強勢種草,一度導致麻辣燙官網崩潰。
但檢驗某事物的人氣與否,根本標準早已不在於流量,而在於南抄縣人民有沒有來偷。
當在直播間刷到南韓網友評論「麻辣燙,只有南韓才有的吧?」的那一刻,我終於大徹大悟,麻辣燙是真的火了。
麻辣燙徹底火了,正如當年風靡日韓的珍珠奶茶。
不少中國老鄉率先掌握了財富密碼,哦不對,現在應該叫富豪。
又在騙我去國外賣麻辣燙!
二
人類為何對一碗麻辣燙欲罷不能?
眾所周知,外國料理大多口味清淡、層次簡單。而對於「吃」近乎有著驚人執著的中國,關於美食的研究早已到達另一個維度。
中國麻辣在海外的領土擴張,無異於某種程度的降維打擊。
據外國人形容這種麻辣的感覺,類似「身體毀滅了,腦子裡卻在幸福地放煙花」。
嘴上說著拒絕,身體卻誠實地表示摩多摩多!
還有不少人愛上了這種DIY的快感。50種以上的可選食材被整齊碼放,其中撒尿牛丸、鴨血等中國限定食材人氣頗高,每個前來挑戰的外國人都充滿了緊張和期待。
菜和粉絲煮過之後,撈起放到碗裡,碗裡是芝麻醬、麻油、雞精和辣椒油的底兒,再舀上一大勺早就煮好的底料,濃烈的香氣一股腦飄散出來。
最後再加一把香菜註入靈魂,一碗饞人的麻辣燙終於大功告成。
這不是一種可以輕易總結的食物,只不過你總是想再來一份。
這時,如果觀察得足夠細心你會發現,真正懂行的老外還不忘點上一瓶哈啤。炸雞配啤酒的時代早已遠去,麻辣燙+啤酒,這才是當下最火的國民cp。
在媽媽口中,麻辣燙這種簡單粗暴的街邊美食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詞;
然而在東京,麻辣燙卻搖身一變成了櫻花妹減脂養生的首選。
「美味、健康、讓身體由內而外散發活力」 「醫食同源」 「藥膳」……
我人傻了,要不是剛點了份麻辣燙外賣,差點以為這是甚麼攀不起的高端食材。
若是想要長壽,誰都知道,不悲不喜最好,少油淡鹽最佳。但有時候,我猜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選擇一碗熱氣騰騰,紅油翻滾的麻辣燙。
畢竟,星河滾燙,麻辣燙才是人間理想啊~
三
這已經不是中華美食第一次火出圈。
日本小哥為了做出好吃的麻辣燙,特意跑到中國吃了200家店研究。
美國小哥通過卷餅,打破了對中國「物資匱乏」的固有印象。
英國美食評論家將與中國美食的故事寫進《魚翅與花椒》,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外國讀者揣著這本書來到成都,狂熱地追尋著書中所提到過的那些美食。
李子柒的做飯視頻,在油管每條都有數十萬的外國網友評論點贊……
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在交流時只能得到冰冷而客套的回應,唯有在美食面前,一切藩籬才會如施了魔法般被打破。
正如,提到壽司,自然而然想到日本;提到冬陰功,自然而然想到泰國;提到咖喱,自然而然想到印度……
文化傳播,食物本就是很好的載體。
如果讓你推薦一款中國美食,你會推薦哪一種呢?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