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學榮
一 河南出了哪些人物?
我們河南同胞在歷史上,都湧現了哪些人物呢?
今天,老馮和大家一起,數一數家珍。
河南名人之1:岳飛。是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宋朝的抗金英雄岳飛,他是河南湯陰人。
岳飛:有我在,誰敢小看我們河南人? !
河南名人之2: 史可法。對,在江蘇揚州,組織軍民,抵抗清軍,寧死不屈,英勇殉國的那個晚明大臣史可法,他是河南開封人。
河南名人之3: 楊靖宇。抗日英雄楊靖宇,他的本名叫馬尚德,是河南確山人。
楊靖宇:雖然我一口地道東北話,但,我是河南人
河南名人之4: 吉鴻昌。就義之前寫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烈士吉鴻昌,他是河南周口人。
河南名人之5: 許世友。許世友少年時曾在少林寺出家並學習中國武術,曾任紅四軍軍長。 他是河南信陽人。
河南名人之6: 陳勝、吳廣。是的,當年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反抗大秦帝國的陳勝、吳廣,這兩條漢子,都是河南人。其中,陳勝是河南方城人。吳廣是河南太康人。
陳勝、吳廣:竟然很多歷史愛好者不知道咱哥兩是河南人!
河南名人之7: 老子。也就是李耳。此君也是河南人,河南鹿邑縣的。
河南名人之8: 張衡。對滴,發明地動儀的那個張衡,他是河南南陽人。
河南名人之9: 唐僧。我們大唐帝國去西天取經的、大名鼎鼎的玄奘和尚,他是河南洛陽人。
貧僧來自東土大河南
河南名人之10: 杜甫。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唐代大詩人杜甫,他是河南鄭州人。
河南名人之11: 韓愈。也是唐代大詩人,他是河南焦作人。
河南名人之12: 墨子。提出「兼愛」、「非攻」的思想家,他是河南商丘人。
河南名人之13: 商鞅。對,就是那個商鞅變法的商鞅,他是河南安陽人。
河南名人之14: 張仲景。歷史上的中醫宗師。河南南陽人。
河南名人之15: 白居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河南鄭州人。
河南名人之16: 趙匡胤。對滴,我們的宋太祖趙匡胤先生,他出生於洛陽,也是河南人。
河南名人之17: 宋學義。對,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他是河南焦作人。
河南名人之18: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的左膀右臂,此君是河南禹州人。
河南名人之19: 荊軻。對,刺殺秦始皇的那個壯士,荊軻,他是河南鶴壁人。許多人誤以為荊軻是河北易縣人,其實不然,荊軻出生在河南淇縣(今屬鶴壁市),荊軻是從河北易縣出發去刺殺秦始皇,所以很多後人誤以為荊軻是河北易縣人,其實不是,荊軻是河南鶴壁人。
荊軻:我也是河南人。沒想到吧
河南名人之20: 說個現代的,恆大集團的老總許家印,河南太康人,和秦末造反的吳廣,一個地方的,是老鄉。
許家印:別追了,房子七折,新聞都說了
歷史上河南出的人物,太多了,老馮我敲字敲到手軟,都寫不完,總之,如果繞開河南人,一部中國歷史,無從下筆。
二 河南人是從哪來的?
那麼,我們英雄的河南同胞,他們是從哪來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早有答案。
2004年,我國啓動了一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就是為了弄清楚,我們中國人是從哪來的,這個工程在2018年完結,已經得出結論。
其中,關於河南人的來源,我們的科研人員對河南人的基因進行大樣本抽樣分析,給出的結論,是這樣的:
中原官話區西部父系:漢血統90%,阿爾泰P血統5%,棕色人種CD血統5%。
中原官話區東部父系:漢血統90%,阿爾泰P血統1%,阿爾泰突變之印第安Q血統1%,棕色人種CD血統5%,越人血統3%。
是不是沒看懂?
不要緊,你還有老馮,老馮是你的超級翻譯。
老馮為你翻譯成人話,是這個意思:
河南人的血統,90%是純正漢人基因,但是,混雜了1%到5%的蒙古、女真、鮮卑等北方民族的基因,而且有趣的是,此外還含有5%的印度達羅毗荼人的基因,最後,還有少許的中國長江以南原住民的血統。
其中,90%的純正漢人血統,證明了:我們今天的河南同胞,確實是屬於相對純正的漢人。這一點,和我們的史書記載,是相吻合的:河南是我國早期黃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地區,所以,河南省的漢人,血統相對更為純正,這完全符合邏輯。
不過,河南人並非是100%純正的漢人,其中,混雜了1%到5%的蒙古、女真、鮮卑等北方民族的基因,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史書記載相吻合,因為河南曾經被蒙古、女真、鮮卑等北方民族統治過,這些北方民族和當地河南人通婚,後代雖然也叫漢人,不過,基因還是不可避免地,混雜在了一起。
河南曾經長期受女真人統治
有趣的是,河南人基因裡還有含量5%的、和印度達羅毗荼人(俗稱矮黑人)一樣的基因,這是從哪來的?一般認為,很可能是在唐、宋、元、明時期,來自於南亞、東南亞的這些皮膚黝黑的人,這些人當時來到中原,被稱作「昆侖奴」,加上被元朝的蒙古兵劫持而來的各色人種,當時稱為「色目人」(各色各目之意),這些人和河南人通婚,基因也留了下來。
中國古畫中的昆侖奴,一般認為是從南亞來的矮黑人種
還有少許的越人基因,這個更好理解:中原帝國和長江以南當時的「南蠻」打仗,俘虜了一些人,這些人也在河南,留下了他們的基因。
總之,一句話概括:河南人的漢人,純正度高達90%,是比較純正的漢人,但是,也混雜了少量北方游牧民族、南方色目人、以及長江以南原住民的基因。
這,就是河南人的來歷。
三 河南的回族是從哪來的?
我們都知道,河南有很多回族,老馮我認識的河南人裡,就有好幾個回族。
河南的鄭州、開封、洛陽等地,都有規糢較大的清真寺。
河南省有100萬的回族人口,雖然只占全省人口的1%,但是,絕對數量可是挺可觀的。
那麼,河南省這麼多的回族,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河南回族
答案是這樣的:
當年我大唐帝國,威名遠播,物產豐富,商貿發達,那個時候,有很多阿拉伯商人,來到開封、鄭州、洛陽等地,經商,居住,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宋朝。
而且,宋代更甚,因為宋朝是我國歷史上對商人較為友好的朝代,當時我們宋朝的政府,對阿拉伯商人,採取的是歡迎、鼓勵的政策,所以在宋朝的時候,來到開封、洛陽、鄭州經商的阿拉伯商人,比唐朝還要多。
不過,以上這些唐、宋兩代來到河南省經商的阿拉伯生意人,他們一般老了之後,都會回老家,所以,在河南當地留下來的後代,並不是最多的。
在河南留下基因最多的阿拉伯人,其實是在元朝。
是的,蒙古人統治中原的朝代,元朝。
在元朝的時候,中原大地,突然出現了大量的阿拉伯人。
怎麼回事呢?
答案是:
簽軍
簽軍,又稱「探馬赤軍」,是當年蒙古人徵服阿拉伯世界之後,把阿拉伯人組織起來、編為效忠蒙古人的部隊,這些為蒙古人賣命的阿拉伯人,叫做「探馬赤軍」,也叫「簽軍」。
蒙古人為甚麼要裹挾這些被徵服的阿拉伯人、為自己打仗賣命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單靠蒙古人自己,人手不夠,根本無法徵服天下,當時蒙古人就是靠「簽軍」這種「滾雪球戰術」,不斷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才越打越強,徵服了半個地球。
那麼,大量的阿拉伯簽軍,跟隨蒙古人,來到中原,駐屯在中原各地,尤其是河南地區,他們在這裡,結婚生子,生老病死,再也沒有回到他們的阿拉伯老家了,這些人成為我們今天河南省回族同胞的重要來源。
好,那麼既然我們河南的回族同胞,他們的遠祖,是阿拉伯人,為甚麼他們今天的長相,已經不太像阿拉伯人了呢?
其實你要仔細看,有的回族同胞,還是能看出來的,例如下面這個:
這人叫穆冬梅,河南孟縣人,回族,是個公務員,她的五官,仍有阿拉伯人的樣子
不過,確實也有很多河南回族,單憑長相,已經不像阿拉伯人了,例如下面這個:
那麼,為甚麼呢?
其實,當年來到中原的阿拉伯人,在歷史的長河裡,他們不斷和信仰伊斯蘭教的某些蒙古人後代、西夏人後代、契丹人後代等民族通婚混血,所以,他們今天的糢樣,自然已經不太像阿拉伯人了。
這就是我們河南省回族同胞的歷史淵源。
好了,老馮今天就和你談到這。
英雄的河南人民,加油。
來源 讀書人馮學榮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