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羊
香港有著複雜的歷史與文化背景,這使得香港的電影富含了獨特的美學,無拘無束,甚至「 香港電影」四個字就代表了多元和想像力,是一張世界聞名的明信片。鬼才導演昆汀曾經說過:「 世界上只有三個地方的電影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美國的好萊塢、印度的寶萊塢、香港。」
一:東方好萊塢
黃飛鴻(1991)
導演: 徐克
主演: 李連杰 / 元彪 / 關之琳 / 張學友 / 鄭則仕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豆瓣評分:8.2
香港電影始於1913年的《莊子試妻》。二戰後,由於政治原因,許多大陸和台灣藝人跑到了香港,成立了許多電影公司,香港也逐漸成為了電影人的「 避風港」。那個時代的香港電影幾乎就是功夫電影的代名詞。比如,光《黃飛鴻》系列從1949年開始就連拍了60多部,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長壽的系列電影。
20世紀70年代,李小龍橫空出世,他靠一己之力讓中國功夫風靡了全世界。再到後面的成龍喜劇式功夫,李連杰酷炫式功夫,功夫電影撐起了那個時代香港電影的一片天,「 東方好萊塢」的美譽就是從功夫電影開始的。
縱觀世界電影史,幾乎所有的電影職業都是由外國人創立的,製片、導演、攝影等等,在這些不斷擴大的電影職業中,有且只有一種職業是由中國人首創的,那就是動作導演。大家還記得《黑客帝國》裡的子彈時間麼?那就是香港動作導演林迪安設計的。早期好萊塢的動作導演幾乎全被香港人「 包辦」,可見香港功夫電影的影響力。
香港的功夫電影能獲得成功,不光是因為打的漂亮,更是因為香港的功夫電影以功夫為文化元素來講述歷史和亂世中的中國故事。正如《黃飛鴻》( 1991 )的英文譯名「 Once Upon a Time inChina」所表露的是一種中國往事,是一種集體回憶。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黃飛鴻》系列
「 不求戰,但難免一戰」——成龍、李連杰系列
「 兄弟,女人,江山,取捨為難」——《刺馬》,後被導演陳可辛翻拍成《投名狀》
臥虎藏龍(2000)
導演: 李安
主演: 周潤發 / 楊紫瓊 / 章子怡 / 張震 / 郎雄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武俠
豆瓣評分:8.3
那一代的香港電影人通過功夫電影講述著屬於中國的獨有故事,功夫電影也是那個時代的外國人了解中國「 文化」的一扇窗口,一條捷徑。一部非英語片能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提名的,92年來只有11部,他們分別是:《大幻影》、《焦點新聞》、《大移民》、《哭泣與耳語》、《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美麗人生》、《硫磺島的來信》、《愛》、《羅馬》、《寄生蟲》。唯一一部上榜的華語電影就是2006年的香港功夫電影《臥虎藏龍》。
二:喜劇新浪潮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新浪潮,給香港電影注入了新鮮血液,促使了香港電影類型片的形成。徐克、許鞍華、譚家明、許冠文等一批電影人,抱著對電影藝術的極高熱忱,紛紛拍攝了自己的長篇處女作。這些電影視角獨特、風格突出,以全新的視聽風格,翻新了整個香港電影界。在所有的類型片中,香港的喜劇片尤其突出。
70年代香港掀起了「 小市民喜劇」的熱潮,許冠文在香港影壇素有「 冷面笑匠」之稱,他和弟弟許冠英、許冠傑一起打破了武打片獨霸香港影壇的局面,極大地推動了70年代香港喜劇的發展。許氏喜劇的特色是接地氣,並且自編自導自演,不靠低俗的搞怪和爛俗的段子取勝,演繹的全是當時香港社會底層的故事,最能體現草根文化。
許氏兄弟經常把想表達的私貨夾帶進嬉笑怒罵之中。比如《半斤八兩》中,許冠傑說:「 我總覺得這個世界欠我什麼。」許冠文回答:「 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連尿片都沒帶一條,這個世界欠你什麼?」在《摩登保鏢》裡,三兄弟在豪華遊艇上做保鏢,把內地偷渡客扔進了海裡,許冠英覺得可憐,許冠文說:「 沒辦法,香港就像一條小船,人太多就沉了。」
周星馳是香港第二代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1999)
導演: 周星馳 / 李力持
主演: 周星馳 / 張柏芝 / 莫文蔚 / 吳孟達 / 林子善 / 更多…
豆瓣評分:8.7
1992年,周星馳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票房奇蹟,全年票房排行榜的前五位全部由他主演的電影包攬。從《小偷阿星》到《破壞之王》,從《大話西遊》到《喜劇之王》,整個90年代,周星馳一共主演了42部喜劇電影,至今無人超越,90年代以後的香港喜劇電影的代名詞就叫周星馳。
周星馳的喜劇草根、悲情、本土化、無厘頭,社會底層、笑裡藏刀。電影大師羅伯特·麥基曾經說:「 喜劇起源於人的憤怒,卓別林的喜劇都源於悲劇。」喜劇是把苦難摔碎了給觀眾看,好的喜劇是拿刀正面扎你還讓你笑。周星馳的電影從一開始就包含了優秀喜劇電影的全部精髓。
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1993)
導演: 劉鎮偉
主演: 梁朝偉 / 林青霞 / 張國榮 / 葉玉卿 / 張學友 / 王祖賢 / 張曼玉 / 梁家輝 / 劉嘉玲 / 鐘鎮濤 / 鮑起靜
類型: 喜劇 / 奇幻 / 武俠 / 古裝
豆瓣評分:8.7
除此之外,還有「 屎屁尿派」喜劇片的掌門人王晶。其父為知名導演王天林,就是常常在杜琪峰電影裡出現的那個提不起褲子的大胖子,他是杜琪峰和林嶺東的師父。老頑童導演劉鎮偉的作品《賭聖》和《東成西就》,也到處都流露著天馬行空的想像。
表姐,你好嘢! (1990)
導演: 張堅庭
主演: 鄭裕玲 / 梁家輝 / 張堅庭 / 周文健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動作
豆瓣評分:7.7
張堅庭的《表姐,你好嘢》系列絕對是香港喜劇片的一面旗幟。談政治,並把政治當作笑料來調侃是非常有難度的,內地電影人是想談但談不了,畢竟子彈還得再飛一會兒;台灣電影人談政治太缺乏幽默感,你能想起哪部台灣喜劇片是講政治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張堅庭的《表姐,你好嘢》絕對是香港喜劇片中的一部「 冷門佳片」。
三:電影黃金時代
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產量達200部以上,超越了當時電影產量全球第一的印度,一個真正的「 黃金時代」開始了。
跛豪 (1991)
導演: 潘文傑
主演: 呂良偉 / 鄭則仕 / 葉童 / 葉子楣 / 李子雄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傳記 / 犯罪
豆瓣評分:8.8
1974年,香港成立了獨立於香港政府的廉政公署(ICAC),震動了整個香港政壇。廉政公署成立以前,香港社會貪腐問題十分嚴重。廉署成立後短短幾年,香港便躋身全球最清廉地區之列,在「 透明國際」180個國家和地區排名中位居第十二位,在亞洲則僅次於新加坡。 《五億探長雷洛傳》《金錢帝國》《跛豪》等一大批電影接踵而至。直到今天,香港的《反貪風暴》系列、《廉政行動》系列電影都還是基於廉政公署這個題材。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後,香港人似乎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亞洲金融中心的彈丸之地上,生存著600萬黃皮膚講粵語的中國人,他們是在西方民主自由的文化中長大的,香港人開始表現出一種身份缺失的焦慮和恐懼,香港的第一波移民風潮就是從這個時間開始的。另一部分香港電影人則被「 九七徵候」喚醒了本土意識,他們開始立足於多元的文化與歷史視角,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鮮明的藝術個性,去探究和追尋香港人的文化屬性與身份認同。
香港製造 (1997)
導演:陳果
主演: 李燦森 / 嚴栩慈 / 李棟全 / 譚嘉荃 / 林潔芳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 / 犯罪
豆瓣評分:8.2
王家衛的港式愛情片,迷茫奔放,左右為難,像極了香港人當時的處境。所以他的愛情電影一直在追尋,從香港追到上海、東北、阿根廷甚至2046。陳果的《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細路祥》是底層港人「 向上仰視」的香港三部曲,對香港的底層人來說,細路祥就是香港,香港就是細路祥。
無間道(2002)
導演: 劉偉強 / 麥兆輝
主演: 劉德華 / 梁朝偉 / 黃秋生 / 曾志偉 / 鄭秀文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懸疑 / 犯罪
豆瓣評分:9.2
吳宇森的新港式「 武俠片」,讓小馬哥穿著風衣拿著手槍演繹了現代版的「 不求戰,但難免一戰」的俠隱精神。杜琪峰的港式警匪片從《槍火》到《暗戰》再到《盲探》,一步一步讓警察和土匪從拿槍火拼打到意志對壘。劉偉強從《古惑仔》拍到警匪題材的巔峰之作《無間道》時,香港警匪片已然成為了一張香港的明信片。 《無間道》還被馬丁·斯科塞斯拿去翻拍,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還有陳可辛、爾冬升、林嶺東這些大導演們的作品。我們可能聽說過他們拍的《中國合夥人》《竊聽風雲》和《鐵三角》,但我們似乎忘了他們曾經還拍過的《癲佬正傳》、《風塵三俠》和《監獄風雲》。
癲佬正傳(1986)
導演: 爾冬升
主演: 馮淬帆 / 葉德嫻 / 秦沛 / 陳國新 / 周潤發 / 更多…
類型: 劇情
豆瓣評分:8.5
《風塵三俠》中風塵女柏安妮、賢惠女袁詠儀到清純女朱茵,熟悉王小波的都知道,「 風塵三俠」指的就是虯髯客、李靖和紅拂女,陳可辛把這個故事改變成當代的語境,豈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三角戀故事?在《癲佬正傳》中,發瘋的何止周潤發和梁朝偉飾演的兩位精神病人?整個香港都在準備迎接一種精神的對抗和錯亂。這些電影替幾百萬香港人一起發問:香港,你準備好了嗎?
四:香港電影的未來
曾經有人因為香港電影過於注重娛樂性,把它詬病為「 文化沙漠」。不可否認,香港電影確實因為註重娛樂性而出了不少爛片,同時也在「 造星運動」中催生了許多明星,這點和好萊塢有極大的相似性。但我們都確定的知道,香港電影和好萊塢電影的成功絕不僅僅是因為其成功的娛樂性,就如那位在監獄如同在天的牧師曾說:「 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被成為純粹的娛樂片。純粹的娛樂,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觀念。娛樂片的意思,就是唯物主義電影。即認為靈魂是不存在的,鏡像是沒有魔力的,最多撩撥人的情感,過了就過了,不會有靈魂層面的後果。因此也不必有靈魂與文化層面的責任。」
在華語電影中,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用其多元的視角,獨特的美學,自由的表達,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豐富又真實的香港社會。
但97回歸後,香港電影的產量逐年降低,曾經是年產300部電影的東方好萊塢,現在是每年勉強拍個50部草草了事,其中還必須有相應配額的「 主旋律」題材。
當一個社會中的藝術家們不能對其機構、習俗、苦難和製度進行自由的讚美、歌頌、嘲諷、反思和自我批評時,藝術就會自己偷偷的溜走,藝術家們自然也會光環不再。
曾經的那片「 文化沙漠」隨便拎出來一個演員,在今天就是天王;隨便拎出來一個導演,在今天就是大師。香港,我們能叫的出名字的80、90後導演和演員有誰呢?如果那時的香港電影是「 文化沙漠」,那現在的香港電影則是「 一片沼澤」。
50年前,香港成立了獨立於香港政府的廉政公署,之後香港社會一片繁榮,香港電影迎來了黃金時代。 50年後,《國安法》在香港實施,香港成立了獨立於香港政府的國安公署,而香港電影的未來究竟如何,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來源 我愛報佳音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