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胡辣湯有四大標配:肉湯、香料、麵筋和配菜。
牛羊骨肉湯熬足八小時,放八角、胡椒、肉蔻等十幾種香料,倒入獨門搓洗的麵筋,放入肉片,紅薯粉條、黃花菜、木耳、豆腐皮、海帶、花生等配菜,一大鍋糊糊塗塗的湯熬成。
咋一看,胡辣湯黑不拉幾,按《舌尖上的中國》的說法:
「無論怎麼拍,都是稀糊糊的不上相,慘不忍睹。」
第一次見的人,還沒用勺子伸進碗裡劃拉幾下,看看個中真諦,就扭頭走開了。
究竟味道如何呢?喝過的人自然懂,內有乾坤。
清早,街角的胡辣湯攤子早已坐滿了人,門口也排起了長隊。
老百姓上一秒睡眼惺忪,下一秒就火眼金睛,緊盯著攤子即將騰出的座位。
「老糝兒(老師),胡辣湯,油饃頭!」
取到湯後,他們看塑料凳一空著,馬上補位。
趁著熱氣,往湯裡淋香油、陳醋,放一撮香菜、一勺榨菜。
然後,捧著碗,「刺—溜」一聲,一口下肚,麻辣鮮香味上頭,額頭滲出汗,全身暖洋洋,慰貼!提神!
這還沒完,胡辣湯還得配著香脆油饃頭、水煎包、雞蛋布袋、肉盒或油餅喝,濃湯配炸物,那人間可太值得了,得勁兒!滿足!
在河南,胡辣湯沒有唯一正宗的,有西華逍遙鎮、漯河北舞渡、淮陽朱家、開封素胡辣湯等多個流派。
辣、咸、稠、淡任君挑選,只要你喝到最愛的那一碗,它就是最正宗的胡辣湯。
儘管胡辣湯長得不精緻,但它有煙火味,陪著河南人走了1059年,大寫的河南之光。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懂它的人自然會懂。
河南人也像胡辣湯,儘管被外界誤解,但,實實在在接觸過他們的人,自然會懂。
二
北宋時期,在世界第一座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汴京(河南開封),全世界也沒想到徽宗皇帝會迷上一款神奇的湯。 當時徽宗最得寵的小太監看皇帝經常沒精打采,那狀態就跟咱們週一上班的狀態一模一樣。小太監剛休完年假回來,旅途中剛好珍藏了兩張方子,一張是少林寺「醒酒湯」,喝完神清氣爽;另一張是武當山「消食湯」,通祕排毒。為了哄皇帝開心,小太監讓御膳房將這兩張方子合二為一,炮製了一款新湯。雖然樣子看上去不咋地,但皇上喝完後,開胃健脾,精神矍鑠,龍顏大悅,將這款湯賜為御湯,還賜名為「延年益壽湯」。
這款湯,就是現在河南人的「第一條命」——胡辣湯。
因為是御湯,可想而知,極少河南百姓能喝。
不過皇恩浩蕩,徽宗將胡辣湯賞給了兵人們,此湯冬禦寒,夏避暑,兵人們喝完不再感冒發燒,將湯奉為神湯。
宋朝最鼎盛時,就是胡辣湯最輝煌時,於是它被畫進了《清明上河圖》裡。
《清明上河圖》一畫完,靖康之難發生了,黑龍江的金朝一舉拿下北宋,河南戰火焚燒,開始了歷史上最大一次遷徙。河南開始斷崖式覆滅,一跌落就是800多年。遷徙途中,小太監為了謀生,開小攤賣胡辣湯,無數河南人民愛上了這種暖胃驅寒、提振精神的滋味,靠著這碗胡辣湯活了下來。 顛沛流離中,故鄉的湯最能充飢,也最能暖心。如今的河南人民,無論在哪個城市謀生活,下班後,一定會去當地的河南鋪子喝碗胡辣湯,跟老鄉們吹吹水。
「我的老鄉要吃飯啊。」只要有老鄉在這座城市裡生活著,胡辣湯老闆娘那鍋粘稠的黃湯,就會一直熬下去。
在大農業時代,河南是天地之中,是5000年的華夏文明高地,是5000年的中華糧倉,更是風雲驟變的古戰場,住在這個「一把洛陽鏟下去全是祖宗」的河南人,見證了太多皇朝的海市蜃樓。
三
無數的戰亂、飢瑾,造就了河南人的態度:活著是第一要務,活著就要務實。
以這麼說,燴麵的做法只有60年,可燴麵的河南高湯可有上千年。
四
河南,中原大地,中國之中,得中原者得天下。除了會熬湯,河南還有一股霸氣。仗著這股霸氣,河南人民練成了「兩摻兒」「三摻兒」的做飯絕技。「兩摻兒」,就是把兩份食物摻到一起吃,實現食物界的大同。咸辣胡辣湯摻滑嫩豆腐腦;土豆粉摻刀削麵;羊肉燴麵摻萬物……
在河南飯桌上,葷的素的,鹹的淡的,軟的硬的,全拿一碗摻了。山裡珍饈,海里美味,陸上佳餚摻成一碗融飯、菜、湯於一體的「N摻兒」,色香味俱全。
這就是中原人士的包羅萬象,實現了河南老鄉老子的夢想:無為而無所不為。
中原人士這種包容心態,還體現在「萬物皆恁」和「萬物皆中」的河南話。
誇人,說「恁」!(多麼!)
誇人,吵架,萬物皆可「中」!
「妮兒,咱去吃燴麵,中不中?」「中!」
你要1分鐘內學好河南話,這宋朝的標準普通話,是有訣竅的:
學好1893,河南話山東話兩不誤。
河南人一邊大氣包容,一邊謙虛低調,見誰都喊老糝兒(老師)。
打車時,「老師兒,火車站走不走?」
買東西時,「老師兒,拿包煙。」
中原的「中」,是中心,中間,中庸,是不偏不依,剛剛好,河南將這份不偏不依的富有心態活在了生活方方面面。
五
中華5000多年歷史,河南占了3000多年朝代都城史;
中華24個朝代,422個皇帝,河南實地見證了20多個朝代興替,300多個帝王更替。
所以,江湖傳聞,河南人手一把「洛陽鏟」,在蓋新房前,都要拿洛陽鏟挖一挖土,自行鑑別一下,土下有沒有千年陵墓。
河南,一鏟子下去全是祖宗。
一旦鑑別有墓,那就再找一處新地蓋房,免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也免得驚了祖宗的千年美夢。
老話說得好:「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盛產古墓,見識多了,洛陽人民也就發明了洛陽鏟,供全國的考古學家使用,也供河南地鐵局使用。
畢竟,作為千年古都,河南和西安一樣,哪裡有地鐵和地產,哪裡就有考古隊。
一邊修地鐵,一邊考古;一邊建房,一邊考古,這都是古都捆綁在一起的三大天團。
更何況,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座:
洛陽,十三朝古都;
開封,八朝古都;
安陽,七朝古都;
鄭州,夏商古都。
看來,河南三大天團的工作難度要比西安天團更難些。
六
河南是中華的長者,當之無愧,但時代不饒人,驟然間,它成了令人唏噓的長者,受盡百般誤解。
所以,河南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代表著華夏文明。


文章轉自「牛彈琴」微信公眾號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