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兒
日子過得不知不覺,宅在家的每一分鐘,都與整個世界無關。甚至可以卑微到塵埃裡。
可是,打開手機,整個世界都鮮活地呈現在眼前。水深火熱,哀鴻遍野。甚至以前從不關心外部世界的「靜好」派,都無法從這場災難中游離。
張倫教授前幾天在一篇訪談中說:
從人和病毒的大戰,連帶造成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和意識上的後果,進而引發人和人的戰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由於全球經濟的衰退造成經濟資源萎縮,會引發各地社會衝突,甚至包括沒受過疫情影響的地區,可能也會因次生的經濟問題帶來局部衝突。就像二次大戰一樣,有些國家沒有參戰,但事實上大戰對其的影響深遠,也都沒逃得掉。總之,它會引發世界格局的重大變革,舊時代已經崩塌了,從此人類歷史會分為「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後」。
我們尚在懵懂中,生活仍舊困囿於現狀,吃喝拉撒,柴米油鹽。並不真正理解這歷史分水嶺的意義。
就像我們現在討論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常常會用「二戰前」和「二戰後」做區分,多年後的人們,將會用「2020前」與「2020後」劃分他們的近代史。
而我們,正好處在2020中,親身經歷,親眼見證。
詭異的是,恰恰只有我們,才是那群「蒙在鼓裡」的人!後人將進行詳盡的史實統計與論證,將2020災難的來龍去脈歸納整理得一清二楚;將分水嶺前後的世界變化對比明明白白羅列在教科書上。而此刻的我們,除了對病毒的恐懼,對今後生活的隱隱不安,對各種真假莫辨的信息無所適從,並不真的理解我們正在經歷什麼,以及我們將何去何從。
是為幸?或不幸?
所有人,既是歷史的塵埃,也是歷史本身。
2020前,人們忙忙碌碌,談笑風生。幾十年的全球化發展,讓世界空前聯結。交通網絡、貿易網絡、虛擬網絡……欣欣向榮別開生面。衣食住行,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突然,忙不迭地迎來了2020。我們以為,開年的中美貿易協定、斬首蘇萊曼尼等等,這些已足夠讓2020與眾不同。
誰知,接踵而來的病毒,短短三個月內,讓整個世界停下了腳步。
現在所看到的一切,包括確診病例,死亡人數,醫療擠兌,封國封城,強制隔離,經濟停擺等等,都只是這場災難的前期表現,還有許多次生災難的「真面目」,是此刻身在「廬山」中的我們無法認識到的。
疫情總會過去。回頭看人類歷史上數次大瘟疫,無論當時如何慘烈,時間總是不緊不慢,過了就過了。這次人類對新冠病毒的戰爭,不會持續很久,畢竟這百年來科技進步,社會資源充足,人類更有能力應對疾病。可是,疫情過後,還有經濟重創導致的失業,還有大量失業導致的貧窮,還有群體貧窮導致的動盪,還有大規模動盪導致的社會危機。另外,還有世界性的追責。等等。
目前的「全球化」格局,也面臨重大挑戰。世界很可能在疫情過後分割為兩大陣營:多數國家陣營與少數國家陣營。多數國家陣營可能會比以前聯結更緊密,合作更全面,甚至在這些國家間推動先進帶動後進的「同質化」建設,尤其在公共資源、公共衛生等方面。各國在本陣營內進行廣泛的國際貿易,在本陣營內重建完善的產業鏈。等等。至於少數國家陣營,恐怕會面臨「孤家寡人」般的落寞。
2020後,世界還會好嗎?
一定會好的,只是時間問題。可能五年後會好,可能二十年,也可能五十年。如果加入多數國家陣營,可能會好得更快一點。
一定會好的,只是地域問題。可能北美會好,可能歐洲會好,也可能全世界都好。如果加入多數國家陣營,可能會好的概率更大一些。
身處歷史變革中的我們,真的很卑微。個人的努力常常在時勢巨浪下顯得力不從心。但生活還得繼續,依然需要掙扎。
當下,你和我,我們每個人的選擇,也許會決定自己的生或死,決定家庭的危或機;每一群人的選擇,也許會決定某個群體的興或亡;每個國家的選擇,就會決定所有國人的幸或不幸。
改變命運,可能是每一朵雪花的功勞,或罪過。
改變,也許還來得及,但是千萬不要走錯方向。祝願中國能在2020後變得更好!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