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學榮
一
我們在讀史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一個叫做「 改土歸流」的詞,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呢?
事情是這樣的:
我們中國這個地盤在古代,許多地方其實都是少數民族的地盤,例如雲南就是一個典型,雲南其實自古以來並不是漢人的地盤,而是少數民族的地盤,這些少數民族在古代,是有酋長的,他們的酋長叫做「 土司」,你可以簡單粗暴地將這個詞理解為「 土皇帝」的意思。
這個「 土」字,也是世襲、永遠不變的意思,是一個長期固定的土霸王的地位。土司製度是唐宋以來的製度,是「 以土官治土民」思維的產物。
可是,土司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處理好民族問題,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也處理不好治安問題,例如許多土司家族的內部,就經常發生各種械鬥和戰爭,舉個例子,彝族的土司在歷史上就一直沒能有效穩定彝族社區的治安,導致彝族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內鬥的民族,一個民族內部分成好些個部落,各個部落之間,互相仇殺,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於是在明、清兩朝,朝廷就征服了地方的少數民族,把當地某些地方的「 土司」給廢除了,改派「 流動性的官員」去管理少數民族的地方,這些中央或者省府派出的流動性官員,簡稱「 流官」。
這就是所謂的「 改土歸流」。
二
美籍華人李小龍曾被記者問道:你認為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
李小龍作為公眾人物,深知說錯話後果很嚴重。
這個問題其實很棘手,一旦承認自己是美國人,那麼毫無疑問,華人都不看他的電影了。
可是一旦說自己是中國人,那麼就是撒謊,因為他確確實實是美國人。
於是,李小龍當時很狡猾地回答:我認為呢,我是人類。我不想文縐縐地說「 孔子曰」,但「 天下只一家」,只是每個人都很不同而已。
李小龍是美國人,但不願得罪全球華人粉絲,所以對國籍問題避而不答
三
天花在古代,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這種病在1.8米的距離以內,會通過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舉個例子,你出門打個醬油,便利店老闆娘對你說一句話,你就被傳染了,就這麼恐怖。
明亡之後,滿清入關,當時大量的滿清皇族,都染上了天花,例如多鐸、代善的兒子、阿濟格的妻妾、順治皇帝等等,都是死於天花。
順治皇帝有六成的子女,都是病死於天花。
當年的滿清貴族,為什麼這麼怕天花呢?他們不是虎狼之師嗎?不是很能打的嗎?應該身體素質很好才對呀。
事情是這樣的:天花這種病,在漢人的社群裡,已經存在很久的歷史了,一般存活下來的,都是強者,或多或少,都對天花有免疫力,但是,滿清民族在入關前,極少接觸天花,滿清武士生活於東北山林之間,漢人罕至,很難將天花病毒帶至東北,所以說滿人幾乎就沒有遇到過天花,更別提什麼抵抗力了。
滿清入關後,同漢人大量接觸,1.8米的距離,就通過空氣傳染給你,你就完蛋了。
這件事和當年西班牙人初到美洲,把天花病毒傳染給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的人口銳減了一半以上,也是同一個道理:印第安人和滿清武士一樣,也成長於原生態的環境,對天花沒有免疫力。
現在的中國人怎樣預防天花呢?答案是:法定幼兒接種。
四
黃宇和的《三十歲前的孫中山:翠亨、檀島、香港(1866-1895)》是國際上研究早年孫中山的權威性著作,在這本書裡,考證出了以下這麼一件鮮為人知的往事。
孫中山青年時代,在香港學醫,班上有兩個傑出的畢業生,一個是孫中山,一個叫江英華,當時的香港殖民地總督羅便臣(William Robinson)發函給英國駐華公使,叫公使轉達李鴻章,推薦孫中山和江英華。李鴻章回复英國人,同意錄用孫中山與江英華,並讓英國人安排孫中山與江英華「 來京候缺」(來北京等待分配工作),每人暫給月俸50元。
依照當時的辦事手續,英國領事帶了孫中山與江英華去見兩廣總督,辦理入京手續,不料,兩廣總督讓孫中山與江英華兩人寫出自己家裡祖宗三代的履歷,孫中山聽聞,感覺十分受辱,拂袖而去。
此事的出處為江英華的回憶。此外,孫中山的老師康德黎,也有日記佐證。
五
中國城市地名有一個規律,凡是帶「 陽」字的,一般都在某一條河的北面,例如洛陽,就是「 洛河之北」的意思,瀋陽就是「 沈水之北」的意思。
以此類推。
當然這裡要注意,江河的名稱也是會變遷的,例如歷史上叫「 沈水」,今天叫「 渾河」,是同一條河。
渾河,瀋陽得名的由來
六
「 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於西周,意思是指洛陽盆地這個地區,當時除了河南人之外,東西南北,基本上都是蠻夷,山東人當時是蠻夷,當時叫「 東夷」;湖南湖北人,當時也是蠻夷,叫「 南蠻」;當時陝西、甘肅、寧夏等地,也是蠻夷,叫「 西戎」;河北、內蒙古、東北等地的人,當時也是蠻夷,叫做「 北狄」。蠻、夷、戎、狄,統稱「 四夷」。
總之,「 中國」這個詞最初的意思,就是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除此之外,東西南北,都不是「 中國」,都是蠻夷。
七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一個古稱,叫做「 九州」,具體是哪九個州呢?一般都以《尚書·禹貢》中的「 九州」為準,它們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豫州。
八
「 司馬」這個姓,它的原義是古代的一個官職,是一個軍職,可是,這個官職在不同的朝代,它的權力大小不同。有些古籍有「 千人一司馬」的說法,也就是說,一個司馬帶兵一千人,權力大概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團長。也有些朝代,司馬的權力比這個還要大。
「 司徒」也是古代的一個官職,主要管理土地和人民,和某些朝代的「 戶部尚書」的官職相類似。
我們在生活中認識那些姓「 司馬」、「 司徒」,可以基本肯定,他們的祖宗是當官的。
九
從青年時代起就在香港與孫中山高談反滿的「 四大寇」當中,有一個名叫楊鶴齡的,這個楊鶴齡,平時高談闊論,但其實為人怕死,只有言談,沒有行動,從來不參加孫中山的實際革命活動,例如第一次廣州起義,楊鶴齡就避而遠之,拒絕參加,因為怕死。
清朝倒台之後,楊鶴齡寫信給孫中山,求職,楊鶴齡說,反滿一事,原本是我開始倡導的,現在事成了,怎麼能沒有我的功勞呢?孫中山懶得與楊鶴齡爭論,只給了他一個閑職,叫做「 港澳特務調查員」了事。
十
鮮為人知的是,清朝滅亡之後,英國人在香港一直對華人沿用《大清律例》來治理,例如在香港,英國人只能娶一個老婆,但是,香港的華人則可以娶多個老婆(一夫一妻多妾),這個現像一直持續到1971年,香港政府完全廢止《大清律例》,才在香港的華人社會徹底實行一夫一妻制。
換句話說,在1970年的香港,你可以娶多個老婆。
試問中國歷史上的「 妻」和「 妾」,有什麼不同呢?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妻子(正室)的孩子,可以繼承父親的田產和房產,而「 妾」的孩子則稱作「 庶出」,無權繼承父親的田產和房產。
來源 馮老師暢談古今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