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度公子
2014年,京劇裘派傳人裘繼戎跟京劇院的領導大吵一架,撂下一句狠話:
「再見吧,停薪留職吧。」遂從北京出走,來到了上海隻身闖蕩。
數月後,堂堂裘派唯一嫡系傳人,拋下祖宗家業的裘繼戎,出現在一檔舞蹈節目裡。

這在京劇圈掀起驚濤駭浪,不少票友痛心疾首地大罵:「數祖忘典,悖逆祖宗,簡直是逆子!」
活在21世紀,這樣的言辭很難引起多數人共鳴,但「逆子」裘繼戎卻揹著祖宗的枷鎖走了幾十年。
他徹底累了。
2015年,在祖父裘盛戎100週年誕辰紀念日上,他毫不留情地說:
(京劇)現在是腦死亡藝術,就算京劇再好,原地不動也是枉然。
他再一次坐實了「逆子」的稱號,被半個京劇圈炮轟。
然而他當真如此嗎?

01
前幾天,裘繼戎出現在B站跨年晚會上。

不著戲服,不畫油彩,一人串起六種戲曲,論身段、唱腔、意境都堪稱大師造詣。
沒落的戲曲藝術被千萬年輕人看到,密密麻麻的彈幕刷道:這才是我們想看到的戲曲!

熱搜詞條寫著:《驚·鴻》是對晚會審美的降維打擊。
這才是流行與傳統的完美結合。

照搬不誤的傳承往往最簡單,也最無效。
年年央視春晚雷打不動地保留一個戲曲節目,臺上濃墨重彩的表演者們咿咿呀呀地精心演繹,可觀眾卻沒記住多少。
甚至這個節目檔口成為多數家庭趁機上廁所、放鞭炮、倒水喝茶的休閒時間。
京劇確實沒有那麼歡迎了,要想讓這個古老的藝術獲得新生,就得另謀他路。

人人都告訴裘繼戎:你必須傳承下去。
可是他卻不解,到底要傳承什麼?
歷史上很多古老藝術的沒落,都是因為新舊兩代銜接沒有完成。
新一代人不喜歡上一代人的東西,而上一代又無法用年輕人理解的方式進行傳導。
《驚·鴻》的節目靈感也十分偶然,一則秦腔段落《逐漸暴躁》在B站大火,近400萬的播放量、數千條「哈哈哈哈」的彈幕。

可見年輕人並非排斥戲曲。
那麼究竟該找誰來演繹,既讓年輕人接受,又保留戲曲原有的腔調。
答案逐漸顯現出一個名字:裘繼戎。
「我之前就非常喜歡他,京劇的東西始終在他身上,但他又在試著去現代化,好像沒有人像他這麼特別。」

找到裘繼戎後,兩人一拍即合。
最後敲定了六齣戲曲選段,從崑曲《遊園驚夢》到秦腔《白蛇傳》,從評劇的《天女散花》到川劇《滾燈》。

他琢磨身段、參與配樂,和導演組反覆磨合。
由一個飄忽的靈感,落地成為美輪美奐的經典節目。
現代與過去,傳統與流行,在這一刻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和諧。

02
「除了裘這個姓,爺爺、爸爸什麼也沒給我留下」。
裘繼戎,京劇世家傳人。祖父裘盛戎開創了裘派,門生眾多,又膝下十子,繁盛一時。
後來父親裘少戎繼承祖業,只得一子裘繼戎。毋庸置疑無論喜不喜歡,大任都落在了他身上。
10歲之前,他還叫裘子千。父親離世前一年,將他改名為繼戎,送他去了戲校。從此,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他成了梨園弟子。
早上6點起來跑圓場、耗山膀、吊嗓子,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師傅盯得緊,沒有任何偷懶的機會。
他尚是裘派傳人,更得所有人的關注,根本馬虎不起來。第一次勾臉扮相,老師們感動得直落淚,那張臉簡直是翻版的裘盛戎。

「你太像你爺爺了。」這句話如影隨形,伴隨著裘繼戎的每一次演出。他根本沒見過爺爺,也沒能享受祖上的榮光。
當他出生時,不光家產被抄了,就連京劇也日薄西山,只留了幾縷殘影。
4歲時父母離異,父親把他帶到重組家庭,然而繼母不接受他,夫妻倆日日吵架。
父親為了息事寧人,選擇把兒子送到房山的徒弟家。
裘繼戎過上了被寄養的生活,巨大的拋棄感幾乎將他吞噬。
後來父親過世,徹底消失在了他的世界裡,沒有任何遺產,除了滿目傷懷。

他又被母親接到身邊生活。
而母親在木偶劇團工作,薪資很低,養家餬口都十分勉強,他卻要頂著傳承人的帽子,在戲校日復一日練習,要將裘派京劇延續下來。
素未謀面的爺爺、拋棄他的父親只給裘繼戎留下了一個姓,還附加了比天大的責任。
可不得不說,戲曲天賦流淌在他身上。
13歲登臺,裘繼戎就拿下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金獎。
2008年、2012年分別斬獲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銀獎和金獎。
十淨九裘唯子千,他深得裘派精髓,也被諸多票友追隨。

03
如果僅僅沉浸在京劇中,裘繼戎的人生便不會揹負那麼多指責。
青春期時,他就在思考:為什麼我的生活只能有京劇?
有一天,一個足以改變人生的時刻到來了。他和母親上街買菜,一家音像店裡正在播放麥可·傑克森的歌。
他被吸引了。纏著母親買下一臺VCD,於是每天在家一幀幀學習機械舞和太空步,那時的裘繼戎在為自己而活,有種由衷的快樂。
元旦晚會上,他甚至和同學一起表演了舞蹈,轟動全校,也得來一個外號「裘派叛逆者」。

他對舞蹈的熱愛與日俱增,這在家人看來,太過任性和不懂事。
一次,姑父叫他回家加課練習,正趕上他和同學約好要去練舞,裘繼戎謊稱生病,騙過了姑父。
後來,謊言敗露,姑父氣得一巴掌扇在他臉上。
重重的一耳光,給他造成了暫時性失聰,還去醫院掛了急診。
事後,誰也沒有為這件事道歉。
可是家人對他恨鐵不成鋼的怨恨和無奈,深深刻在他心底。直到他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終於有了短暫的喘息機會。
裘繼戎逃課去跳舞,還組建了舞蹈團四處演出,被家裡發現後,一度冷戰,甚至揚言要退學。
20歲時他困惑、迷茫、痛苦。還給過世的父親寫了一封信:
我為什麼一定要幹京劇這一行呢,就因為我爺爺是裘盛戎?我爸爸是裘少戎?因為我姓裘,就因為姓裘嗎?

多年後,他在台灣演出,遇到一位尼姑問他本名。
聽到「子千」二字,尼姑直嘆:「好啊,千寓意大千世界,無限可能。」
可改成繼戎後,他只有學戲這一條獨木橋可走 。
尼姑似乎都懂他的難言之隱,繼續問道:改成繼戎,你壓力大嗎?
他老實回答:我沒太多感覺,只是覺得活得很艱苦。
04
終其一生,很多人都在逃脫父輩的陰影,往往難以成功。
裘繼戎畢業後進入北京京劇院,裡面還擺著祖父的塑像,他依舊活在這個套子裡。
一次演出後,爺爺老戲迷激動地送給他一個橫幅,書寫了四個大字——裘繼有戎。

(祖父裘盛戎)
他走在京劇這條路,每一個細節都會拿出與父輩比較,簡直就像壓在一座山下。然而京劇已然今非昔比。
往日輝煌的京劇院,如今門庭冷落,票友廖廖。演員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練功,每月至多只有一兩場演出。
演員比觀眾更寂寞。
每逢演出時,拉開大幕,看到臺下都是幾張熟悉的老面孔,頭髮花白,行動遲緩。
他們會指點裘繼戎,「你唱得可不對,你爺爺不是這麼唱的。」
年輕時,他沉不住氣,忍不住迴應:「你們看過我爺爺演出嗎?對不起,我沒看過,你也沒看過。」

這是讓人十分傷感的時候。無論是臺下的觀眾還是臺上的演員,他們都在織一箇舊日的夢。
裘繼戎在迷茫中,重新撿起了舞蹈。早上開嗓,下午練舞,晚上演出前的休息時間,他就去表演麥可·傑克森。
同事們開始覺得他是異類,可對於他來說,舞蹈和京劇同樣重要。
2014年,他與京劇團決裂,參加了選秀節目《中國好舞蹈》,用京劇的身段來呈現街舞。
在一片爭議中,楊麗萍給他打來電話,請他加入自己的舞團。
裘繼戎跟隨楊麗萍排演了實驗性現代舞劇《十面埋伏》,被帶入了另一個鬆弛的創作世界。

每天下午一點半進排練室,大家都先從冰箱裡拿出一瓶酒,喝到微醺,才開始縱情舞蹈。
楊麗萍還開解他:「要借用老祖宗的玩意,借屍還魂」。
這段日子讓裘繼戎卸下了不少重擔,可在唸白的時候,他常常大哭。
「我會想到張國榮,想到虞姬項羽,想到我們這代京劇演員和當今社會的關係。你肩負著傳承人這樣一個責任,卻遇到京劇冷清這樣一個時代。」
不是他的錯,也不該鎖住他的自由。

05
2016年,裘繼戎參加《叮咯嚨咚嗆》,和歌手戴荃表演了《悟空》。
演出本身十分極致,評委們卻根本不買賬。

趙忠祥質問他:作為裘派的後人,你今天這場演出,根本就沒有張口。
李谷一也說:因為你是姓裘,所以不一樣,對你要求也不一樣,我們要求你傳承裘派藝術。
直到主持人替他解圍,念出了20歲時,裘繼戎寫給去世父親的那封信。
「我想我為什麼一定要幹京劇這一行呢,就因為我爺爺是裘盛戎,我的爸爸是裘少戎?」
聽得李谷一眼淚撲簌簌,一改早前的偏見。

「其實我也挺可憐你的,因為你生在這個年代,有自己的選擇,但是好像很沒有辦法。經常也有觀眾問我為什麼你的孩子不唱歌?」
裘繼戎喜歡舞蹈不是罪過,他只是不願做一個墨守成規的京劇傳承人。誰能有立場對他指指點點呢。
當年祖父裘盛戎也是作為創新者出場,改革了太祖父裘桂先的唱法,才成立了獨樹一幟的「裘派」。
裘繼戎一直深信,如果能跟爺爺對話,或許他會比自己更瘋狂。
《驚鴻》實現了他的願望。

在這場夢裡,爺爺裘盛戎的《鍘美案》一起,他激動地雙膝跪地。
夢開場了。

如夢似幻,如痴如醉。

在最後,裘繼戎拿筆勾臉,他又回到了裘派傳人的身份,和爺爺完成了這場隔空對話。
京劇不該故步自封,它的魅力應該在變革中繼續發光、發熱。
裘繼戎是不是京劇「逆子」,答案也該交給後人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