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地獄 心向天堂

聖地亞哥朝聖之路

文:大表哥Lucas

在大歐洲,有一條無人不知、真不知也不好意思說不知的神路——聖地亞哥朝聖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也叫「聖雅各之路」。

從遙遠的中世紀直到今天,也不知有多少虔誠信徒長途跋涉﹑歷盡艱險地走過這條蜿蜒於西法邊境的荒涼之路,奔向同一個終點——在基督教中與耶路撒冷和羅馬齊名的三大聖城之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

傳說耶穌的得意門徒聖雅各在那時還屬於邊陲之地的西班牙傳教布道七年之後,返回耶路撒冷並殉教,弟子們把他的屍骨運回他生前鐘愛的西班牙埋葬,靈柩就放在了被當時的人們稱為「世界盡頭」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後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開始了長達800年的異教統治,聖雅各的墓地也被破壞埋沒,逐漸銷聲匿跡。直到公元9世紀初,一個牧羊人憑借天上星光的指引再次發現了聖雅各的墓穴和遺骨,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從此聲名鵲起,城市的後半段名字「孔波斯特拉」就源自拉丁語中的「繁星原野(CAMPUS STELLASE)」,BTW,你以前見過這麼長串的城市名字麼?

日久天長,聖地吸引了越來越多動機不同的朝聖者前來膜拜,有的為信仰、有的為還願、有的為贖罪、甚至還有的只是為了在路上找到個如意伴侶(據說喬叟在《坎特伯裡故事集》裡就描寫過成功案例)。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但丁曾經說過:「去過或即將前往聖地牙哥之路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朝聖者。」,不過據我所知,但丁本人應該從沒到過這裡。

聖地亞哥朝聖之路是全球僅有的三處線路型世界遺產之一(另外兩處是日本的「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以及我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共有的 「絲綢之路」),但要說起這條路到底有多長,你未免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因為這條線路的獨特之處在於:除了終點固定,起點隨你便。也就是說,從你現在站著的地方開始走起,只要走到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都算朝聖之路。

當然,為了讓這件挺嚴肅的事兒顯得不那麼隨意,還是有一些公認的傳統路線,都是古往今來的朝聖者們靠著雙腳一步步踩出來的經典。

感覺快趕上地鐵線路圖了吧?先看5號線,這一段長達800公裡、從比利牛斯山腳下的龍塞斯瓦耶斯(Roncesvalles)到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旅程是「朝聖線路之王」,名叫「法國之路(El Camino de Francés)」,因為歷史上最早和大多數的朝聖者都來自山脈另一側的法國。

傳統的朝聖線路從法國出發的主要有四條,西班牙三條,葡萄牙一條,為了捋清楚點兒,老規矩,表格伺候——

除了這八條經典,叫得上名的朝聖線路還包括「英國之路」、「唐吉坷德之路」、「納瓦拉之路」、「地極之路」、「海河之路」、「原始之路」等一嘟嚕「之路」。所幸,所有的這些線路你都可以只當成個傳說,因為還有條「雞賊之路」可供選擇。

不管身處哪條線路,朝聖者們幾乎人手一本特殊的「朝聖護照」(沿路的游客中心或教堂都能買到,幾個歐元就搞定)。每經過一個城鎮或者休息點,都可以在這本護照上獲得一枚朝聖之路官方認證的印戳,最後憑護照上的印戳在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獲取「終極畢業證」——朝聖之路的拉丁文證書。可別小瞧了這張證書,教會宣稱擁有者在過世後俗世罪過將會被減半;若是在大赦年(下一次是2021年)完成朝聖之路,罪過將被完全赦免。而獲得印戳的最低條件是徒步至少100公裡以上、騎自行車或騎馬至少200公裡以上。

如你所料:凡能占便宜的,必是最受追捧的,因此距離終點113公裡的小城薩裡亞(Sarria)便成了所有「雞賊型朝聖者」們的首選。選擇常規線路,每天只要在下榻的住宿地蓋一個戳就能換證書,但從薩裡亞出發,會要求護照上每天必須蓋倆戳,當然,沿途能蓋戳的教堂和客棧有的是,完全不必擔心。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短短100多公裡的捷徑也包含了朝聖之路上幾乎所有的元素:古老的羅曼式教堂、簡陋的朝聖客棧、荒蕪的野外風光、廢棄的邨落和坎坷的道路,而最常見也最給人希望的還是幾百米就會出現一個的朝聖路標。

從中世紀開始,整條朝聖之路上就開始設定路標,講究一點的立塊石碑,大多則是木質標牌,或者幹脆在牆上畫個箭頭,但都會帶有醒目的貝殼LOGO,以免你誤認為箭頭指的是隔壁老王家。

為甚麼貝殼會成為這條線路的標志呢?

答案A:傳說聖雅各布是漁夫出身;

答案B:傳說基督教最早的洗禮用水就用的是貝殼中的海水,因此貝殼代表著朝聖者;

答案C:從前的超聖者完成朝聖後會繼續向西走到海邊,撿一個貝殼帶回去以證明自己

確實走完了朝聖之路,貝殼也就漸漸成為了這條線路的標志。

——你會選哪個?我覺得聽起來都挺像真的。

Anyway,幾百年來,櫛孔扇貝貝殼早已成為朝聖者們必備的紀念物,將貝殼掛在身上,除了表明堂堂身份,還能得到一些實惠:比如可以在教堂裡免費借宿,偶爾吃到免費的午餐,甚至是護身——懾於宗教的威嚴,一般的小偷小摸都不會去招惹朝聖者,大盜除外。

無論是徒步、騎車、自駕還是爬行,距離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還有很遠,就能夠望到大教堂那高聳入雲的塔尖,來到這座只有10萬人口的小城,很難不產生一種神聖之感。和西班牙明媚熱烈的主旋律不同,身處加利西亞的聖地亞哥陰鬱多雨,長年的雨水侵襲給大教堂的基座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青苔,配合著灰色的石頭肌膚和高處的暗色玻璃,讓整座教堂顯得特別憂鬱。

但甚麼也無法掩飾這座建築的富麗堂皇。聖地亞哥大教堂是公認的巴洛克建築傑作,巴洛克風格本就以華麗花俏著稱,傳到西班牙後更加變本加厲,經過一個名叫丘裡格拉(Churriguera)的家族精心烹飪,演變成了繁複豔俗的丘裡格拉風格,亮瞎狗眼還不管理賠。

來到教堂神聖的「光榮拱門」(Pórtico de la Gloria)會遇到朝聖者們排起的肅穆長龍。根據傳統,每名朝聖者都要手扶拱門中央的石柱,在聖雅各彫像的註視下進行祈禱,日複一日,石柱上已經清晰地留下了一個深陷數公分的掌痕,某種意義上,這個掌痕才是漫漫朝聖之路的最終點。

現在,你已經是一名朝聖之路的完成者了,相當放松有沒有?隨意在大教堂裡轉轉,金碧輝煌的祭壇﹑精美的彫刻以及需仰視得見的玻璃彩繪群都會讓人油然感悟自身的渺小和聖徒的高不可攀。不過凡事都有例外:2004年小羅納爾多剛剛轉會到西甲時,受邀在大教堂門前拍攝廣告,一腳沒踢好就悶碎了高處的一塊彩繪玻璃。

贈品:朝聖之路的地理終點——菲尼斯特雷角(Cabo de Finisterre

距離聖城不到90公裡,位於加利西亞最西端的菲尼斯特雷海角才是朝聖之路真正的終點,再往前走就掉進大西洋了。Finisterre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大地的盡頭」,古羅馬統治時期,人們認為這裡就是天涯海角,連太陽都會在此地沉沒於大海。

菲尼斯特雷角有朝聖之路上的最後一個十字架,伸向海中的巨岩上還裝飾著一只象徵朝聖者的徒步靴銅彫。根據傳統,人們會把一塊在朝聖之路上帶來的石頭扔在十字架的基座上,石塊象徵著罪惡,石塊越大,罪惡越大,而把石塊扔在這天涯海角,也就意味著擺脫了罪惡。

聊得有點長,彼此都辛苦,最後送個彩蛋:一首關於朝聖之路的打油詩——

不是石頭,不是,

甚至不是這些植物,

開辟了道路,

而是那些,

踏在它上面,

並且找到方向的人們。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