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齊亮
為什麼小鮮肉們星途璀璨,老戲骨們的職業之路卻越走越窄?
為什麼影視圈不靠才華說話,那麼多實力派演員沒機會出人頭地?
——無論是當下流行的探討「演技」的綜藝節目,還是大大小小的影視類公號,都經常在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好演員的「懷才不遇」。
綜藝節目裡,一位女演員悲傷的說:
好演員「懷才不遇」,缺乏演技的「流量明星」卻備受市場追捧,這是一個問題嗎?
這其實是一個偽問題。
這個偽問題的答案,就在抹眼淚的女演員的哀嘆裡。那就是,演員的表演,本質上是一種商品。
演員不是一種商品,但演員的表演卻是一種商品;人不是一種商品,但市場經濟中每個參與者提供的服務都是一種商品。
任何參與到市場經濟中的人力資源,他們身上的才華和能力,都是為消費者服務的。
都是一種商品。
是不是只要商品質量好(比如說演技高超),就可以抱怨消費者有眼無珠?就可以哀嘆市場太過殘酷?
顯然不能。因為消費者選擇商品,最關注的是性價比,而不是質量。為什麼追一個演藝明星,為什麼願意為他的作品買單?
並不是只看他的演技,而是看他給自己帶來了多少心理收益。很多時候,消費者在乎的就是顏值或者名氣,就是對方的人設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導演選擇什麼演員,是要考慮觀眾的需求的。多數時候,比演技更重要的,是演員的票房號召力,是演員的流量,這是更重要的「才華」和「能力」。
那些重要的角色,本來就是稀缺的,大家擠破頭皮在競爭。一般來說,都會留給能給投資者帶來最大回報的演員們。憑什麼給你?就憑你認為自己很有演技?
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是留給能給投資人或者老闆帶來最大回報的人。
你去吃肯德基、麥當勞,隔壁一家無名小店抱怨說這不公平,他家的菜餚更好吃更有營養,卻無人問津。作為消費者的你,會接受這種抱怨嗎?你會同情對方嗎?
不會,你會覺得這種抱怨很愚昧。你會教育他:餐館的競爭力不是由飯菜質量直接決定的,你的品牌有沒有價值?你的定位準確嗎?你的營銷做的怎麼樣?你的產品能滿足多少消費者的偏好?
世界上沒有懷才不遇,任何懷才不遇的抱怨都是無理取鬧。否則企業還要營銷部門幹什麼,還投入那麼多錢打廣告幹什麼,光提高產品質量就行了。
把自己的工作和服務當成一種商品,認認真真的去推銷,去尋找自己的客戶,這是每個想要追求個人生存和發展的人都難以迴避的責任。上到總裁,下到乞丐,都需要推銷自己。才華本身沒有意義,只有交易創造才能財富,你每一次把自己的才華推銷出去,才是在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價值。
沒有人有資格抱怨懷才不遇,演員也不例外。
當然,演員們的這種抱怨,也許只是一種表演,一種變相的自我推銷。
文章轉自「齊亮說」微信公眾號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