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發財金剛
品味過廣東涼茶的人,都算得上是人上人,從此人生中再也沒有吃不了的苦。
人們常在它的幫助下重新解構過去自己對生命的認識,無數被忽略的觀測角度重曡著湧現出來,走馬燈裡盡是人生感悟。
這時你就會明白,老板給你倒的不是茶,是孟婆湯的解藥。
在廣東人民看來,涼茶是夏天能過下去的重要支撐點之一,想在廣東生活,就要跟涼茶和解。
但對於大部分外地人來說,它的作用是帶來更多生命情感的升華,幫人類突破味覺與嗅覺的局限,從而解鎖身心合一的偉大成就。
要是第一次喝,神經系統需要做好萬全準備,不然很可能喝一口大腦就死機了。
在它流入口腔的瞬間,一陣暖流會攜帶著巨力緩緩綻放,嘴裡就像被填滿了一部厚重的文明史,身體忍不住哆嗦一下,接著五官緊密團結在一起,恍惚間還有點頭暈。
再次睜開眼,看著手裡那瓶翻起愛恨的苦海,感覺喝完它下半輩子都不會再上火。
「小時候以為涼茶是像王老吉那樣甜甜的,直到來了廣東」
作為飲品界最高級別的王者,它是大自然的結晶,學會直面痛苦,是它教給人們的第一課。
那是種純粹的苦,不做作也不妥協,先苦出太陽系,再苦進精神世界裡,不少人都在這種教導中學會了寫詩,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再也忘不了那份情愫。
一些民間詩人將其比作某種人生快進裝置,一口體會孕吐的辛苦,兩口看見奈何橋,堅持到第三口就會變得百無禁忌。
他們說把一個黑洞扔進榨汁機,才能得到一份廣東涼茶。
跟這種遠古聖藥相比,失戀也得是甜的。
「去廣東玩買來嘗了一下,從喉嚨一路苦到胃,我以為自己是比較能適應苦味的了,結果這玩意讓我邊喝邊幹嘔邊流淚。」
「喝完你會徹底忘記之前吃過的美食,甚麼燒鵝牛雜煲仔飯統統找不到了,嘴裡就是一股去不掉的奇怪苦味,打嗝都是苦的。」
「食在廣東確實沒錯,但那次吐也是在廣東,苦的我以為自己懷孕了」
有人認為它的苦澀早已超越了西伯利亞冷空氣,味蕾頂不住這樣的碾壓,只好提醒身體在還沒昏厥前盡力掙紮。
從生物本能上來說,這也算是種自我保護。
「這個東西功效很多,除了可以祛火除濕,有時候還能激發人體的無限潛力。」
「曾經跟貴州的同學說,來廣東必定喝一次廣東涼茶,然後買了一杯,過馬路的時候他喝了一口直接噴了,噴到了馬路對面。」
很難說有多少冒進的嘗試者在它面前重新找回了謙遜,並且再次認識到客觀存在的地域差異。
甚至有人開始主動懷疑自己,尤其是在看到周圍其他客人的喝法時,很容易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味覺出了甚麼問題。
畢竟對於當地人來說,喝這東西都是一口悶的。
有廣東朋友介紹,一口氣喝完涼茶,屬於這裡的基礎生活技能,是經過無數人探索出的保命經驗。
想在這種等級的磨煉中求生,祕訣就在於要大口喝,長痛不如短痛,趁舌頭不註意直接灌進胃裡,不能回味,再迅速吃糖喝水壓下去。
「涼茶店一般會送糖,就是怕你喝不下去,有的涼茶跟糖已經完成了捆綁,比如癍痧(bān shā)涼茶,每次念出這個名字我就想吃陳皮。」
送糖的涼茶基本都屬於苦中帝王
但即便如此,它仍是很多外地人難以突破的苦澀壁壘,每年都有新挑戰者被它苦到雙目失神,頭昏腦脹,七竅生煙,直至魂飛魄散。
其中更進一步的已經得到深層洗禮,從此生啃一口苦瓜也覺得是甘蔗。
廣東朋友都很熱情,你遠道而來,他用心招待,要帶你去找點真正的特色,他說這個不苦,就像江西人說吃吧,一點都不辣。
等你喝上一口,不自主開始思考你們之間是不是有仇,嘴裡的感覺就像是走進一座花園,結果發現是個墳墓,裡面埋的是整個夏天。
就算你嚴格遵循了他的技術指導,味蕾還是可能會面臨前半生最大的一次挑戰。
要不是被帶著喝了一次癍痧,我也不會明白這個道理。
頭一回喝,老板給了顆糖,我很疑惑,後來明白是在救我的命
當然他也告訴我不是所有涼茶都這麼苦,但苦的一般比較有效,這是種來自廣東的善意。
要知道涼茶不是茶,是中藥材熬的,還要趁熱喝,由於藥性寒涼,才被稱為涼茶。
「我去我們學校買涼茶喝,老板娘問我為啥不舒服,我說沒有不舒服啊,她說沒有不舒服你喝甚麼涼茶」
如果在傳統的店裡消費,你得先說癥狀,老板辨證配茶,咳嗽長痘口腔潰瘍,感冒頭疼腸胃不適,日常能出的毛病基本都在其攻擊範圍之內,類似靶向治療,指哪打哪。
到了真正原教旨主義者開的店,那就得憑舌苔顏色點單,幾分清熱解毒兌幾分利尿祛濕自有講究,兌一瓶起碼能治四種不服。
「其實店裡那些不算苦,跟民間自制的相比屬於小兒科,我們邨祕方:豬尿袋加上十種不知名的苦藥材,比黃連還苦。」
「三碗水煲成一碗水,一碗水分五個人喝,因為絕對不會有人敢喝完。」
「喝一口整個人跟被雷劈一樣,發獃一整天,不過效果驚人,痘痘第二天就不見了。」
公開資料中顯示,這源自於嶺南地區的氣候,這裡自古炎熱多雨潮濕,人體容易「聚火」。
因此人們就地取材,選合適的中草藥煎煮成各種湯劑,統稱為「涼茶」。
簡單來說,在廣東一切碳基生物都會上火,以前人們為了保健祛病,才開發出這些狠貨。
「坐標廣東東莞,養的小狗打噴嚏流鼻水,問寵物店老板怎麼辦?老板說給它喝點涼茶」
2005年5月,涼茶被認定為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2006年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和2019年又分別被香港和澳門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以說它早就是當地標志性產物,有著更多文化屬性。
傳說廣東人家裡有四個管,一個流老火靚湯,一個流涼茶,一個流糖水,剩下那個是自來水。
這四種都屬於維持生命體徵的必須品,前三個還兼職承載了很多味覺記憶,酷暑中不舒服就得喝涼茶,這是廣東媽媽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那種苦澀會從童年陰影慢慢成為某種鄉愁,很多廣東游子想家的時候就想喝涼茶。
有位去廣州定居的朋友曾講,最初他在喝完涼茶之後陷入了對人生意義的懷疑,想不通為甚麼會有人喜歡這麼苦的東西。
而如今經過了四年時間,他已經可以做到面無表情用吸管一口一口細細品味,也從中悟出了一些哲理。
能吃苦本身就是種美德,現在生活再苦都不怕了。
資料參考: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知乎
來源: 不相及研究所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