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8字帶路人
1940年8月20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郊外的一棟房子。
一個年輕人,一邊用充滿崇敬的眼光注視一位老人,一邊雙手遞給他一份文稿。這是準備發表在雜誌上的文章,希望老人幫助審閱修改。
老人接過,俯身在桌子上閱讀起來。
年輕人從風衣裡掏出一把鋒利的冰鎬,對著老人的後腦狠狠鑿了下去。
這位老人就是蘇俄革命的元老——托洛茨基。年輕人則是另一位元老斯大林——派來的殺手。
1879年,托洛茨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富有的猶太裔農民家裡。十月革命中,他成為紅軍總司令,在黨內的地位僅次於列寧。之後,他卻和斯大林產生了路線上的分歧。
列寧去世後,托洛茨基在斯大林崛起的時代迅速失勢。他最終再次流亡海外,落腳在了兩萬里外的墨西哥城。
日子並沒有就這樣平靜下來。
幾個月前,斯大林派來的殺手就往他的床上打了200多槍,托洛茨基大難不死。
托洛茨基寫下控訴的長文《斯大林要我死》:「他想殺死他的頭號敵人,消滅所有威脅。」
可大難不死,也未必有後福。
兩年前的1938年,在巴黎召開的一個會議上,托洛茨基的女性好友西爾維婭·阿格洛夫認識了一位比利時外交官的兒子,名叫雅克·莫納德。這位小伙子想和要去為托洛茨基工作的阿格洛夫一起前往墨西哥城。
在墨西哥城,莫納德每天早上都去送阿格洛夫到托洛茨基的住所工作。連托洛茨基的隨從,都習慣了每天看著這個年輕小伙接送這位女子。
動手的這一次,已經是莫納德第十次去拜訪托洛茨基了。
這一次,他露出了猙獰面目。
遭受致命一擊的托洛茨基起身抵抗。保鏢們聽到了動靜,衝到了屋裡,差點把莫納德當場打死。
可這一次,送進醫院的托洛茨基,終究沒有撐過第二天。
那把冰斧穿透了他的大腦7厘米。儘管沒有立即死亡,但也是逃不過去的了。
這位所謂的比利時外交官兒子雅克·莫納德,真名其實是拉蒙·麥卡德。他出生在西班牙,母親是忠誠的斯大林主義者,安排了他去刺殺托洛茨基。
麥卡德被捕的前幾個月裡,每天都被墨西哥的警察打得死去活來。
判決後,他在墨西哥蹲了20年監獄。期間不僅被蘇聯授予了列寧勳章,還為他安排了一位女友作為安慰。
出獄後的麥卡德和這位女子成婚,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的稱號,在莫斯科生活。蘇聯給予他一份少將級的退休金。
暗殺,作為一種剷除異己,爭奪權力的有效手段,在俄羅斯這個民族的歷史上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甚至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01
最早的俄羅斯政治暗殺案例,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彼得三世、保羅一世、尼古拉二世等多位沙皇均死於宮廷權力爭奪的暗殺。
到了蘇維埃時代,斯大林把異見者直接槍斃,再不濟也是流放到古拉格。只有像托洛茨基這樣搆不著的,才派人暗殺。
而隨著技術進步,蘇聯的下手更加乾淨簡潔,殺手在解決目標後也能輕鬆離開,不必像麥卡德那樣被打幾個月,再在異國他鄉蹲上20年監獄了。
1957年10月,代號「魚類」的克格勃特工斯塔辛斯基接到了一項清除任務:
暗殺流亡在德國慕尼黑的烏克蘭前總理、作家列夫·裡貝特(Lev Rebet)。
在用三天摸清了目標活動規律後,斯塔辛斯基尾隨裡貝特到達其居住的公寓樓,在樓梯間趁其不備,使用含有氰化物的毒氣霧化器噴在他面部。
這是一種形似手槍的毒氣噴霧器,噴出後令附近的空氣瞬間充滿毒性。裡貝特當即倒地身亡,死因是心臟麻痺。
之後,斯塔辛斯基輕鬆逃離現場。直到四年後他叛逃聯邦德國,主動投案自首,案件才宣布告破。
在審判中,慕尼黑地方法院認定:首要責任歸屬當時的克格勃局長,斯塔辛斯基為從犯。因此他只被監禁四年,刑滿釋放後在南非獲得政治庇護。
克格勃不止負責莫斯科下達的目標清除任務,偶爾也會接一些兄弟國家的私活。
日後登上懸疑小說集,成為中國報刊雜誌上津津樂道的雨傘謀殺案,便是出自克格勃之手。
1978年9月7日,居住在倫敦的保加利亞作家喬治·馬可夫登上了克格勃的暗殺訂單。
喬治·馬可夫原本是保加利亞最傑出的作家,由於在國外電台節目上公開批評政府,貶損保加利亞領導人,不得不流亡海外。
此前,保加利亞曾經兩次派出殺手刺殺,均宣告失敗,只好來委託老大哥的克格勃。
當天上午,喬治·馬可夫在等待公交車時被一名陌生男子手持的雨傘刺中大腿,男子道歉後匆匆離去。
當晚,馬可夫突然高燒不退,三天後死亡。
倫敦警方從他的腿部的傷口中取出了一枚直徑僅1.52毫米的空心金屬珠,珠子上有小孔,內部檢出可快速致人死亡的致命性物質蓖麻毒素45mg。
這種蓖麻毒素,是從蓖麻籽中提存得到的毒劑,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損傷人體肝、腎器官,同時抑制麻痹心血管和呼吸中樞。
想要殺死一個成年人,僅需要7mg即可達到目的,馬可夫必死無疑。
由於缺少關鍵證人和調查線索,此案最終成為懸案。成為冷戰中最為轟動的一次暗殺。
直到2005年,兩名對該任務知情的變節克格勃特工叛逃英國後,透露了當年的任務經過,這場刺殺才大白於天下。
刺中馬可夫的那把傘,更確切來說是一把偽裝成傘狀的毒槍。它是由蘇聯克格勃提供給保加利亞的特殊暗殺武器,結構跟步槍相似,能發射藏毒的子彈。
老大哥的手法已經高明到了這種地步——讓目標中毒且沒有當場死亡,殺手在悄無聲息之間完成任務,順利脫身。
而這場謀殺案已經過了追訴期,涉案的殺手至今杳無蹤跡。
02
1999年12月31日,弗拉基米爾·普京出任下一任俄羅斯總統。
在登上權力巔峰之後,這位克格勃出身的新總統向飽受蘇聯時代貧困和衰敗困擾的民眾發出呼喚:
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日後的行動證明,他說話算話了一半。
他果然幹了二十年,在總統和總理之間輪換,始終執掌著這個國家前進的方向。
不過,強大的俄羅斯並沒有到來,反倒是愈發嚴重的腐敗、持續的貨幣貶值和經濟衰退困擾著這個昔日的帝國。
相應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站出來,反對這位總統。
而他們中最有號召力和知名度的那些,在這些年裡突然陸續死於非命。
2006年10月,俄羅斯反對派記者安娜·波裡科夫斯卡婭在回家途中等待電梯時,被一名槍手使用手槍近距離擊中頭部,當場死亡。
四年前,安娜曾在搭乘俄羅斯航空的航班旅行時遭到暗殺,襲擊者將毒物投入她引用的茶水中,由於少量飲用,搶救及時,最終幸免於難。
之後,她出版作品《普京統治下的俄羅斯》,公開批評他將俄羅斯帶向戰爭泥潭和蘇聯時期的社會。
安娜死後兩月,一名她曾經的朋友,變節的前克格勃特工利特維年科在倫敦中毒身亡。
據家人回憶:利特維年科最後見的人是克格勃的前同事,試圖了解安娜遇害的詳細經過。
在聚餐回家之後,他開始感到身體不適,之後被送入醫院,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釙-210中毒,導致器官衰竭,三週後醫治無效身亡。
英國警方就此展開調查,在利特維年科有過接觸的三名嫌疑人搭乘的英國航空公司班機上,檢測出了釙元素的遺留痕跡。
英國為此向俄羅斯提出引渡要求,但最終被俄羅斯外交部拒絕,事件以雙方互相驅逐外交官告終。
就在兩人相繼遇害的三個月前,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宣布表決通過《俄羅斯聯邦反恐怖主義法》第一修正案,允許莫斯科對指控的極端主義分子和恐怖主義分子在國外進行法外處決。
總統可以根據這項法律,在海外使用特工、特種部隊或軍隊,暗殺恐怖分子。
還可以對關鍵細節保密,比如,定義誰是恐怖分子,以及部署行動的細節。
這項法案,被認為極大方便了當權者對反對派的圍剿暗殺。
因為,異見者們確實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非正常死亡。
自2007年以來,僅倫敦就公開了不低於14起俄羅斯反對派代表人物的非正常死亡事件,死者中多人出現了心臟器官衰竭意外死亡或搶救無效,而他們並無此類疾病歷史。
經過權威法醫屍檢後,英國方面認為,一些死者可能被使用了快速吸收的神經性毒劑,普通醫生或者法醫往往會得出死者死於疾病的結論。
而如今俄羅斯被暗殺的政治人物,也不像蘇聯時代一樣限於國外了。
除了死於疾病和意外,也有死於槍殺,甚至死在最高權力中心附近。
2015年2月27日,曾在葉利欽時代擔任俄羅斯副總理的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宮外150米處遇刺身亡。
這些年裡,涅姆佐夫從副總理退位後加入了一個「為沒有專橫和腐敗的俄羅斯而戰」的民間組織,公開調查和指責俄羅斯官員的貪腐行為。
其中的一項成果是深扒總統的財產。
根據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發布的財產公示,總統的全部財產是,兩套合計不超過300平米的公寓,兩輛國產汽車,約30萬美元的存款。
而涅姆佐夫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公布出來的是:
總統這些年裡以不明收入購買了20座宮殿與別墅、58架飛機與直升機、4艘豪華遊艇。
當晚11時40分許,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宮紅場餐廳與女友約會後準備回家,途中一輛銀色汽車疾駛而過,車內槍手向涅姆佐夫連開四槍,涅姆佐夫當場死亡。
事後,俄羅斯政府宣布,將竭盡全力對元凶實施應有的懲罰。
最終調查報告公布的結論是:
兩名車臣武裝分子策劃了這起暗殺行動。
一人被拘捕,另一關鍵策劃者在與安全部隊的槍戰中引爆手榴彈自殺。
死者情緒穩定。
03
這一次倒在飛機上的納瓦爾尼,是這些年裡俄羅斯僅剩不多還在抗爭的反對派了。
今年44歲的納瓦爾尼,出生於莫斯科一個編籃子出身的農民家庭,畢業於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多年來從事律師工作。
2010年前後,他因為投資幾家石油公司的股票虧損,懷疑石油公司大股東與政府有不正當利益交換導致虧損,踏上了維權之路。
這把火越燒越旺,最後納瓦爾尼乾脆開始組織遊行示威和競選公職。
他給總理和總統所在的統一黨冠以「騙子和小偷黨」的稱號。如今這個名字在俄羅斯互聯網上已經成為該黨的代稱。
他曾試圖競選莫斯科市長,但敗給了政府任命的人選,引起數萬名莫斯科市民上街反對選舉結果,要求重新計票。
2013年和2014年間,他接連兩次以涉嫌挪用公款,分別被判五年和三年徒刑,緩期執行。
2016年,他計劃競選俄羅斯總統,卻被俄羅斯國家選舉委員會剝奪參選資格,之後因參加未獲政府批准的反政府遊行被判監三十天。
按照計劃,這次出行他將在8月20日搭乘俄羅斯S7航空2614號航班,從西伯利亞城市托木斯克返回首都莫斯科。
當天,由於氣象原因,飛機在托木斯克機場晚點起飛兩小時。
在機場等待期間,納瓦爾尼走進一家維也納咖啡館,點了一杯熱紅茶,一飲而盡。
之後,飛機起飛半小時後,納瓦爾尼出現嘔吐症狀,之後在洗手間尖叫不止,機組選擇緊急落地鄂木斯克機場,緊急將他送往當地醫院。
最初,醫生給的納瓦爾尼團隊的診斷結果是,有明顯的中毒症狀。
但隨著當地警方的到來,診斷結果變成了:
低血糖導致的代謝紊亂。
最後,還是德國政府外交途徑介入,俄羅斯同意轉運到達柏林。
經過診斷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宣布,在納瓦爾尼體內檢出神經性毒劑「諾維喬克」中毒的症狀。
這款上世紀80年代蘇聯研製的化學武器,可以通過持續的抽搐和嘔吐截斷從神經到肌肉之間的訊息傳遞,輕則身體機能癱瘓,重則呼吸中斷殞命,至今仍是全球最難治癒的化學性毒劑之一。
早在2018年,一對曾經的俄羅斯間諜父女也曾在英國因為該毒劑中毒昏迷,因為得到及時救治而幸運存活。此案至今未破。
在面對此事的記者提問時,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
我們在必要時會幫助納瓦爾尼先生移居國外,希望他早日康復。
儘管這些死亡案例大多數找不到和俄羅斯政府直接相關的證據,但一個強力政府對社會的管控,卻顯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曾經的俄羅斯首富隕落案。
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董事長霍多爾科夫斯基,依靠收購蘇聯解體後的油氣資源,一度成為世界排名第16的俄羅斯首富。
2003年,他曾在全國直播的俄羅斯企業家聯合會議上公開指責普京親信大肆斂財,現任政府貪污舞弊盛行。
此事在俄羅斯社會引發極大震盪,民眾要求剛剛上任的政府給出一個說法。政府順勢推出了打擊壟斷寡頭的經濟計劃。
誰也沒想到,霍多爾科夫斯基就是首個被抓捕的嫌疑人。
他被以涉嫌欺詐和逃稅起訴,前後坐牢10年10個月。
而他的公司,大部分資產遭到政府沒收或低價拍賣,最終宣布破產。
出獄後,移民瑞士的霍多爾科夫斯基沒有選擇閉嘴,而是繼續批評普京,在網絡發起新一輪的反現任政府活動。
2015年末,俄羅斯政府以涉及謀殺案為由,對霍多爾科夫斯基發出全球通緝令。政府發言人表示:
無論霍多爾科夫斯基身在何處,哪怕是在南極,也要將其繩之以法。
這次中毒的納瓦爾尼,他的助手則在2019年神祕失蹤。
之後媒體曝出:
這個年輕人被控偷逃兵役罪,遭到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抓捕,強行遣送至北冰洋一處海軍基地,要求斷絕外界聯繫,服役兩年。
04
在21世紀的今天,反對派紛紛離奇死亡,已經是國際社會絕無僅有的一幕奇觀,也是俄羅斯政治風雲中不可忽視的當代史。
在過去上千年的歷史中,俄羅斯民族始終擁有改造世界的夢想。但一次次嘗試的結果始終是,陷於無休止的內鬥與內耗之中,與世界的差距越拉越遠。
這樣的特性如果得不到解決,意味著時間並不總是帶來進步,歷史的陰霾將會再度到來。
到那時,塵封已久的蘇聯笑話,恐怕又將一次次被人們提起。
就像這個:
列寧說:「我只是擔心,萬一他們不跟你走,你怎麼辦?」
「沒問題」,斯大林答道:「那他們就得跟你走!」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