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28日,女星張萌在微博晒出一組身穿收腰裙的寫真。
照片中,纖細的腰部十分顯眼,讓不少網友感嘆:姐姐的腰絕了,這樣的腰是真實存在的嗎?
沒想到第二天,張萌就發微博稱,這條收腰裙,讓她進了骨科醫院。
她自嘲「紅毯+收腰裙=骨科」,「姐的身材是拿命換的」也迅速衝上熱搜。
這句調侃,其實並非玩笑。
在張萌回復網友的評論裡,說這條收腰裙「到的時候,尺寸有點小」,讓她「被勒的肋骨那裡有點兒疼」。
腰身有點緊的衣服,就已經可以把人勒到血液循環不良、肋骨疼、進醫院。
那些為了細腰,主動選擇束緊腰部、穿戴束腰塑身衣的女生,面臨的更是「拿命換身材」的危險。
1
「收腰」這股風,到底有多火
束腰類塑身衣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束緊腰部,讓人看上去身材變好。
不少「堅持穿塑身衣,就可以永久變成苗條美人,脫下衣服身形一樣好」的傳言,更是被不少網紅吹噓得出神入化。
在微博、X音等各種平台上,美妝時尚博主們紛紛秀出自己的對比照。
沒穿塑身衣前,腹部有贅肉,穿上束腰塑身衣後,贅肉瞬間被細腰取代。
200多萬粉絲的博主為塑身衣做廣告,「提臀、顯腰身」
網紅們的推薦詞幾乎大同小異:「抵抗地心引力」「強力收腹」「穿著睡覺也沒有問題」……
還有人建議粉絲:睡覺也可以穿,每天穿八個小時以上。
市場上流行的塑身衣款式各種各樣,專攻腰線的、整體塑形的,還有瘦大腿塑臀的款……
QYResearch預測,2025年全球塑身衣行業總收入將達到62.9億美元。
中國的塑身衣市場更是風生水起,2018年中國塑身衣銷量占全球銷量的17.97%。
塑身衣本來是需要謹慎使用的醫療用品,卻成了不少女孩信奉的「網紅神器」。
2018年全球不同種類塑身衣行業產量市場份額/恆州博智消費品研究中心數據
美麗背後,是被忽視的真相和危害。
有些賣家會聘請原本腰部就很細的模特,再利用圖片和視頻修改技術,呈現出「穿後身材立刻變好」的假象。
其實,塑身衣根本沒有吹的那些「神效」。
2
不僅不能瘦身,還會害人
肥胖治療醫生 Shashank Shah 說:「當人們陷入減肥狂熱時,壓根不去理會什麼原理,他們什麼能都往身上穿。」
在巨大的外貌焦慮下,不少女性也忘記了追問原理:
穿上塑身衣後,身上多餘的肉去哪裡了?
束腰塑身衣背後的原理很簡單:通過有彈性的面料,對皮下脂肪進行擠壓。
可皮下脂肪不具有流動性,它是一種儲能物質,不可能通過擠壓減少,只能通過熱量負平衡——消耗的熱能比攝入的熱能多來減少。
穿在身上的塑身衣,持續對脂肪進行擠壓堆砌,一旦脫下來脂肪就會立刻還原,不僅穿起來不健康,還有可能越穿越胖。
·越穿越胖的塑身衣
長期穿著塑身內衣,人體的脂肪只能被動收縮,產生「墮」性。
一部分肌肉也會「廢用」、「萎縮」,失去本有的彈性。
脫掉塑身衣,渾身脂肪反倒會變得松垮,視覺上給人越來越胖的感覺。
不止變胖,對身體的傷害才是更可怕的。
·影響胃腸道消化功能
塑形衣主要束縛胃腸道所在的下腹部,如果這裡受到長期緊繃,必然會影響到血液循環,造成胃腸道蠕動功能的減弱,還會引發便祕等問題。
如果穿著時間過長,塑身衣過緊,還會進一步導致內臟移位。
艾瑪·斯通拍攝中世紀題材電影《寵兒》時,穿著的就是幾個世紀前流行的束衣(corset)。
長達一個月的拍攝對艾瑪·斯通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她自述說:「在第一個月裡,我經常被緊身衣勒得無法呼吸,我會聞到一些奇怪的味道。
一個月後,我的所有器官貌似都發生了位移。這真的很噁心。
如果你可以不做,千萬別嘗試這樣的事情。」
·呼吸系統受影響
塑身衣的強力捆綁會影響正常的身體呼吸和血液循環,只讓肺的上半部分正常工作,會造成呼吸困難,嚴重的會咳嗽。
同時,肋骨會承擔巨大的壓力,張萌正是因為肋骨不適,而去醫院檢查。
·發育放緩
束縛身體、壓迫乳房會造成乳房下部血液瘀滯,引起腫脹、疼痛。
如果是青春期的女孩長期穿戴緊身衣,性腺發育則會被影響。
·皮膚變差
如果塑身衣透氣性不好,會緊緊貼在身上。
皮膚不能自由呼吸,就會引發微循環障礙,影響皮膚正常的營養代謝。
汗液不能及時揮發,可能會造成毛孔阻塞和局部皮膚的紅腫,最終引起毛囊炎。
·肌肉、關節受損
習慣了長期穿戴塑身衣,肌肉的能力和關節的穩定性都會進一步下降。猛然不穿,容易拉傷肌肉或者扭到關節,讓身體受傷。
張萌也提到,醫生認為她是因為「衣服不合身,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和暫時性缺血,引發了疼痛」。
3
塑身衣,中世紀的「性感刑具」
千萬不要以為,塑身衣是現代女性容貌焦慮的產物。
早在幾百年前,女性就開始品嘗塑身衣的苦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舉辦過一場展出,其中一件展品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7世紀:那是一件鯨魚骨製成的塑身胸衣。
那時,塑身衣是歐洲貴族女性必不可少的。
它的需求來自人類原始的細腰崇拜。
那時的傳言是,楊柳細腰的女性生育能力要比其他女性強得多。同時,腰細的人一般不胖,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和這些人沾不上關係。
因此,細腰被男性青睞。
沒有天生的細腰怎麼辦?
塑身衣應運而生。
一開始,塑身衣是鐵制的。
16世紀50年代,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凱瑟琳·德·美第奇,在宮廷活動中推崇細腰、排斥粗腰,還定下了腰圍的標準。
為了達到標準,當時女性採取的主要方法就是穿戴束腰。
它由花邊和鯨鬚或金屬骨架構成,通過使用它,婦女的正常腰圍能被強迫收縮到38~43厘米甚至更細,比如王后本人的腰圍,據說只有40厘米。
正常女性的腰圍,是60-80厘米。
到了18、19世紀,鐵制緊身衣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軟制」塑身衣。它們更加便宜,還可以批量生產,因此也更加普及。
軟制緊身胸衣由多層硬挺的布料重疊後縫製成,只在前中心和兩側加上骨條、鯨鬚,或者金屬條,腰部則是用繩子縱橫交錯後束結勒緊。
大約9歲時,女孩們就開始穿上塑身胸衣。
阿德摩爾夫人在回憶錄《時尚的奴隸》寫過這樣的一幕:
「女孩的母親用床柱作為支撐點,把女兒的手捆在床柱子上的同時,還用膝蓋死死頂在女兒的背上。她直到把女兒胸膛中最後一口氣軋出來才肯罷休。
她從下到上收緊束胸的系帶,然後抓緊打個結。
打完了結她才能輕輕鬆一口氣,再用蠟和戒指把繩扣封死。」
電影《飄》中,也有女主角斯嘉麗讓僕人給她束腰的一幕。
穿著這樣的「性感刑具」,女人們常常暈倒。
束衣繁複的設計,幾乎所有的款式都沒有在前面設計勾扣,她們的肩部早就被肩帶死死地拉向後面,女性手臂彎折到最大限度也無法單獨脫掉束衣。
束衣的製造者,卻並不贊同家人給暈倒的女孩解開束胸。他們推薦用手更深地擠壓女孩的肋骨,為她們做人工呼吸,同時使用嗅鹽。
這樣像裹小腳一樣暴力、非自然的改造,給女性們帶來了難以承受的惡果。
她們的肋骨開始變形、折斷,內臟沉降到小腹。
1910年左右,高腰線、形態更自然的時裝開始流行,束腰不再意味著時尚,女人們的腰圍也終於回歸到健康的尺寸。
最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健康意識的進步,女性們逐漸擺脫了這個刑具的束縛。
這件早就被拋棄的「刑具」,卻在今天被一些女孩重新撿了起來。
4
女性的美,不該被塑身衣捆綁
對於產婦或抽脂後的患者來說,塑身衣是很好的醫療塑形工具:產後綁腹帶會幫助身體恢復健康體型,在特殊時期還可以加壓塑形。
這就是俗稱的「恢復期」。
「恢復期」間,身體會自然產生一個收縮機制,通過穿著合適的塑身衣,可以起到外圍加壓塑形的效果,促進體型的恢復。
正常人的身體,並不適用於這個恢復原理。普通人想變瘦變美而穿塑身衣,不可取。
從A4腰到反手摸肚臍,再到鎖骨放硬幣,加在女性身材上的種種枷鎖,讓許多女生的外貌焦慮越來越嚴重。
其實,女性需要的,或許不是細到驚人的腰部,而是自信和健康。
任何美麗,都不值得犧牲健康,「拿命換」。
來源:網易公開課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