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你不一定了解的四個現實

謝田:烏克蘭戰爭何以讓舉世失心風?
文:南洋富商

1、誰是正義的一方?

或許你以為很容易區分「正義的戰爭」和「不正義的戰爭」,但是真正面臨一場戰爭的時候,就會發現任何一場戰爭都是分不清的。

無論哪一方,都認為自己很正義。周邊的旁觀者,有些認為這邊正義,有些認為那邊正義。你看看雙方的宣傳材料,就會亂了思緒,不知道誰說的更有道理。

比如說,你看看今天的烏克蘭與俄羅斯,看看互聯網上的眾多觀點,就會明白為何旁觀者都會為了這種事翻臉打架。

如果你看的資訊來自丹麥大使館、波蘭媒體、BBC電臺、Twitter中文圈,你十有八九會成為烏克蘭的支持者。

如果你看到的資訊來自中國大陸媒體、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印度網民,你很大概率上會成為普京的支持者。

雙方的士兵都會覺得自己是為正義而戰。世界上很少有軍人認為自己參加的是一場不正義的戰爭。

即便是日軍侵華這麼罪惡的事件,依然可以讓諸多日軍士兵覺得他們是為偉大的正義事業而戰,甚至至死不悟。參與殺人比賽而被軍事法庭處死的二個日本戰犯,臨死前的遺書竟然寫「中國萬歲」!。因為在他們的洗腦宣傳中,到中國參戰是為了解放中國人民擺脫白人奴役控制、複興中華民族,是為了中國人民利益的一件神聖事業。可見日本軍國主義的宣傳洗腦機器有多可怕。

如今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中,各方的資訊宣傳戰,就恰似70年前的北韓戰爭。無論參戰者還是旁觀者,大家各執一詞,誰對誰錯,就看你自己的價值判斷了。

2、戰爭會波及平民

對戰爭的一個神話,就是現代高科技前提下,戰爭是靠精準打擊,甚至只對對高層發起「斬首行動」,而與普通百姓無關。

這種情況甚至不能叫戰爭,只能叫暗殺。真正的戰爭一旦爆發,一定會傷害民用設施,也會傷害平民生命。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中,我們看到不計其數的城市建築已經被炸成廢墟。平民的屍體也到處可見。世界上唯一一架安225飛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也在機場搶奪戰中毀壞。

中國留學生中,有人被子彈穿過脊椎和腎髒,也有中國留學生在轟炸中死去。

有人說戰爭不能綁架平民。這大概太天真了。戰爭一旦擴大,是沒有平民和士兵之分的。你捐錢給軍隊買最好的武器,這事實上也是參戰。軍人死太多,就得不斷補充,還需要各種民兵和輔助人員助戰,所以在烏克蘭18到60歲的男人都不能離開。一旦戰爭進入大規糢巷戰,徵兵數會擴大數倍,甚至幾十倍。比如斯大林格勒保衞戰,就是不斷補償士兵,平均每個人都活不到24小時。新兵甚至只有子彈沒有槍就上前線,等身邊的戰友死了就有槍了。

在越南戰爭期間,越南方面也是「全民皆兵」,無論婦女老人兒童,都可能時刻拿起武器。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現在尚未擴大。一旦擴大到更大範圍,在諸多城市展開巷戰,那時候恐怕就沒有軍民之分。畢竟烏克蘭民間就有520萬桿槍,而民眾的抗戰鬥志旺盛。

3、戰爭中很難保全自己的財產

稍有點錢的人,都會擔心自己的財產在戰爭中貶值或清零。他們會想各種辦法保存自己的財產。但是,這些辦法很少奏效。

俄羅斯並不是一個讓富豪感到安全的地方,很多俄羅斯的大富豪,早已把他們的轉移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歐美國家。他們的財產轉到國外就安全了嗎?並沒有。

諸多國家都在制裁俄羅斯,這些把資產轉移到歐美的富豪,游艇、存款、房產都可能被凍結或沒收。

富豪們的錢即便換為美元和黃金,甚至企業外匯,照樣會被政府強行用盧布兌換。——除非你長期做假賬,有大筆政府不知道的美元私房錢放在家裡。

俄羅斯普通民眾的錢存在銀行,一天只能取出極少的一部分。排隊好幾個小時才能取到一點錢。眼看著盧布一天天貶值。

烏克蘭的富豪雖然96/100未開戰就逃離,但是他們的錢是跑不掉的,民意會逼他們捐款。如果這些富豪不願出錢,距離他破產或入獄就不太遙遠。普通民眾的房子,在俄軍轟炸下,已經倒塌無數。若是戰火擴大,進入巷戰,大多數城市都會被炸。即便六個錢包湊個首付的房子,也是轉眼就毀。

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農民逃離家鄉,而不是去春耕。逃難的人會很快花光他們的積蓄。等他們回來,面對荒蕪的農田和城鎮的廢墟。

至於股票之類的資產,會跌到心碎。俄羅斯股市關閉,不知道何時開張。錢全凍在裡面,等到開凍時,或許已經爛成一堆廢紙。

為了節省外匯,俄羅斯規定半年內不許提取外匯,也不許攜帶外匯出境。

在俄羅斯投資的企業,比如小米、華為,收到的是飛跌的盧布,付出的是美元和人民幣,虧損不可估量。

在這樣的戰爭中,要保住自己的財產不貶值,真是太難了。因為你想得到的辦法,國家早已有預案對策。

4、戰爭後遺癥,或許延續很多年

對於政客而言,他們可以今天宣布打戰,讓千千萬萬的人投入戰爭,沒多久就可以把酒言歡,暢談二個國家的友好。「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話說的是政客的利益。

對於普通民眾,戰爭的後遺癥是無法滅絕的。家人死難會給整個家族留下心理創傷,長達終生。

北韓戰爭,士兵和平民的死難總人數接近300萬,接近當時北韓半島南北雙方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死人。即便現在,這依然是他們的心理創傷。

按照美國的統計,從越戰回來的士兵,超過半數一輩子無法脫離戰爭的ptsd心理障礙。

一位「對越自衞反擊戰」的老兵自述,雖然事隔四十年,依然經常半夜從噩夢驚醒,醒來全身冷汗。

戰爭的立場也經常改變人的命運。一些抗戰國軍士兵雖然抗日有功,但是在內戰中屬於「敵人」,一輩子境遇不佳,通常是全邨最貧困的老人,很多年齡接近百歲,依然窮困潦倒。由於年輕時長期當兵,沒有其他方面的一技之長,很難脫貧致富。

如今的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其實在很久以前就很尖銳。烏克蘭這片土地上的人,有些親德,有些親俄,有些親波蘭,而在波蘭被各國侵占期間,這些人因為政治傾向都遭受過大屠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到現在也無法解決。

金雁在《烏克蘭民族獨立之路》一文中提到一件事:

中國人很熟悉的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是那個時代的反應,這部小說站在蘇聯的立場上把抵抗外敵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一律斥之為「白匪」。烏克蘭獨立後這種評價標準發生了翻轉,除烏共外,一般烏克蘭輿論無論左右都視保爾•柯察金代表的蘇俄紅軍為「侵略者」,而「彼得留拉匪幫」則是為捍衞民族獨立而戰。尤其彼得留拉本人更被視為民族英雄,在今天的烏克蘭享有極高聲譽。

幾十年前,甚至百年前的戰爭,給烏克蘭和俄羅斯留下的後遺癥,還會長期存留。這次的俄烏戰爭,當然也會留下很大的後遺癥。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