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的飛鴿傳書,我勸你一個字都別信

信鴿

古裝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飛鴿傳書的場景,鴿子總能準確找到收信人,而且好像也沒啥失誤。

娘娘,這鴿子挺肥,給您燉了補身子(bushi)

圖片來源:電視劇《甄嬛傳

飛鴿傳書真的這麼神嗎?

信是可以送的,但沒那麼神,不然現在就沒郵局快遞什麼事了,而且別忘了,爽約就是「放鴿子」。

01信鴿:我絕對不放你鴿子

鴿子是人類最早馴化的鳥類之一,它們有著異常強大的識途回家本領。

家鴿的祖先是野生的原鴿,身體大部分淺灰色,翅上有兩道黑斑,分布在歐洲、中東、印度和北非。

一隻帥氣的原鴿

圖片來源:Wikipedia

原鴿選擇在山崖峭壁的洞穴或石縫中安家,每天集群外出覓食後都會回到窩中休息。

鴿子雖不遷徙卻,也十分善於飛翔,速度、耐力在鳥類中均屬一流,強壯的個體能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連續飛行數小時。

人們最初開始飼養鴿子,很可能只是想吃它。

直到3000年前有人突發奇想,何不利用鴿子急切歸巢的習性來傳遞信息?

影視劇中的「飛鴿傳書」往往是這樣的:主人從懷裡掏出一隻白鴿,鴿子的腳上綁著一個裝有信筒的腳環,或者穿一件綁著信筒的「背心」,把信放在信筒裡。

然後朝它嘟囔幾句,往天上一拋,鴿子就會將信箋送到收信人手中。

來信了來信了

圖片來源:電影《赤壁》

這種傳信方式靠不靠譜呢?

實際上,如果收信人在家裡守著就沒有問題,但若在家以外的任何地點,這情節就沒法成立。

使用信鴿通訊時,需要把鴿子帶在身邊,而鴿子要飛去的是它的老家。

因為鴿子並不會主動送信,它只是非常偏執地想回家而已,順帶把系在它身上的書信捎回去。

指望鴿子主動飛到陌生的地點是不可能的。

如果方向弄反了,那後果只能是:

絕大多數情況下,信鴿只能單向通訊。

但有一種方法可以訓練鴿子兩地往返:建立兩個鴿棚,一處供鴿子夜間休息,另一處提供食物,經過重複訓練習慣之後,鴿子就能實現雙向傳信。

但這種訓練方法費時費力,大都只是養鴿愛好者聊以娛樂之舉,遠不如直接養兩群信鴿實用。

而且,不是所有的信鴿都能順利回家,一不小心可能就飛丟了。有的比較幸運,被救助後飛回了家,還有的嘛,可能就變成烤乳鴿了……

這隻鴿子比較幸運

圖片來源:中國賽鴿信息網

02

和平使者,老愛battle

鴿子雖然是和平的象徵,但雄鴿很好戰,常為爭奪領地(巢)、食物或配偶而大打出手。

開戰前,雄鴿會鼓起脖子咕咕叫著原地轉圈,虛張聲勢一番希望能逼退對方。如果無效,就會直接沖向對方,用翅膀狠拍。

戰爭若繼續升級,雙方會扭作一團,胸脯扛在一起角力,並不停用嘴啄對方的頭和脖子,冷不丁也會抽對手一膀子。

頂你!

圖片來源:nathanfriedlipski

有時戰鬥發生在狹小的籠中,弱者因無處可逃,往往會受到嚴重傷害,最常見的就是頭皮被啄掉,嚴重的可能致死。

03

談個戀愛,親個小嘴

雖然鴿子喜歡成群活動,但婚姻生活卻遵守比較嚴格的一夫一妻制。

求偶時,當一隻單身雄鴿占據一個窩,它會待在窩裡不停地發出低沉的「咕——咕——」聲,召喚姑娘們來相親。

而在窩巢之外,發情的雄鴿會將空氣吞入嗉囊(鳥類食管後段的膨大部分,用以貯存和軟化食物),讓脖子膨脹起來,頸部羽毛顯得更加閃亮。

隨後,雄鴿會在雌鴿身邊來回踱步、轉圈,發出「咕嘟嚕、咕嘟嚕」的啼叫,並不時地展開尾羽、接二連三地向雌鴿猛湊過去。

如果雌鴿滿意,會與雄鴿「接吻」。接著雄鴿跳上雌鴿的背進行交配,隨後衝上高空比翼雙飛。

親什麼親,不扎嘴嗎!

哎吆吆,沒眼看

求偶成功後,接下來就是產卵育雛。鴿子是少有的能給雛鳥「餵奶」的鳥,而且雌雄在育雛期都能產「奶」。

哺乳動物的乳汁是由乳腺分泌的,而鴿乳來自於親鳥嗉囊內脫落的上皮細胞。

從孵化中期開始,親鳥的嗉囊內壁就開始增厚。雛鴿出殼後,親鳥的嗉囊壁已變成紅色的蜂窩狀褶皺結構,含有「乳汁」的細胞不斷脫落進入嗉囊,形成鴿乳。

鴿子父母會將雛鴿的嘴含進自己口中,將鴿乳吐出來給它們吃。

吐奶式育兒

04

親媽都認不出的觀賞鴿

鴿子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非常易於人類掌握它們的譜系,不必擔心後代血統混雜,因此馴養選育起來比較容易。

數千年來,家鴿被培育出數以百計的品種,大致可分為信鴿、觀賞鴿、肉用鴿三大類。

信鴿和肉鴿基本保留了祖先原鴿的傳統外形,而觀賞品種就比較drama了,有很多外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恐怕連老祖宗也認不出。

我選了幾種特別的給大家看看:

● 毛領鴿

頸部左右各圍著一個大「毛領」,把整個頭部都包在其中,而它頭部的羽毛卻與常態鴿子無異。

這大毛領,得不少錢啊

● 球胸鴿

嗉囊充氣膨大並且以此為常態,好像隨身揣著一個大氣球或者抱著一隻大鼓。

光是氣勢上就贏了

● 英國郵鴿(卡裡歐鴿)

歷史上曾是顯赫一時的信鴿品種,英文名carrier即為「攜帶者」、「搬運工」,如今一般歸類為觀賞鴿。

它們體型高大修長,長頸長腿,儘管嘴也很長,但大都被碩大的 「鼻瘤」遮住。英國郵鴿的鼻瘤和裸露的眼圈都很大,而且會隨著年齡越長越大。

這哪是鴿子啊,怕不是頭被換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博物(ID:bowuzazhi),作者宋肖萌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