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刷到香港演員羅蘭給疫區捐款的消息。
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乍聽這個名字,腦海里會冒出一個問號——「羅蘭,是誰?」
可如果把她的經典角色搬出來,你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她啊」
她是《神鵰俠侶》裡,出場不多,但每次出場,都能把人嚇個半死的裘千尺。
這個醜陋的扮相,成為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她也是《七月十三》《七月十四》裡的「龍婆」,陰森惡怖,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就能讓人脊背一涼。
羅蘭的演藝生涯裡,共出演了400多部電影,鬼片就占了五分之一。
所以相比羅蘭這個名字,大家對她更熟悉的稱謂,是「鬼後」。
或許是熒幕形象塑造的太成功,以至於大家每次提起羅蘭,都心生恐懼。
就像這次有人聽說她的善舉後,留言說,「祝老人家身體健康——一個小時候被您鬼片嚇過的人」
凡事不能看表面,看人也是如此。
或許,我們是該重新認識羅蘭了。
她被「角色化」的有多恐怖,內心就有多溫暖。
縱觀羅蘭這一生,你會發現:她好像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溫暖著別人。
以前在片場,她就很照顧晚輩。
古天樂就是和她關係很好的晚輩,兩人合作過很多次。
羅蘭對古天樂有多好呢?就說一個。
兩人剛合作時,古天樂初出茅廬,羅蘭已經是圈子裡的大前輩了。
有一次,羅蘭要演一場掌摑古天樂的戲,期間她小心翼翼的,生怕打到他的眼睛。
古天樂對羅蘭也很好,他會給她一個私人號碼,讓她有事隨時找他。
還有每逢大年初三,古天樂都會找羅蘭吃一頓年飯,因為她一生未婚,到現在也是一個人過。
古天樂對她,就是家人般的存在。
劉德華也非常尊重羅蘭。
有一次頒獎典禮,羅蘭獲獎,劉德華親自走到嘉賓席,扶她上去領獎。
就連演唱會,劉德華也會邀請她做嘉賓。
羅蘭在劉德華心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如此敬重,是因為羅蘭,一直在身體力行地影響著劉德華。
劉德華說,「每次在片場看到她,她都非常認真在工作,她能夠把自己生命中的一分一秒,都貢獻給角色,我覺得這點很值得我們後輩學習。」
70歲那年,羅蘭從TVB退休。
她說「人是要服老的,TVB挽留了我很多次,我都沒再敢簽,得閒寧願客串電影,打打義工,去哄老人家開心」
於是退休後的日子,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打義工,捐錢捐物給需要的人。
於是她最常出現的地方,從片場,變成了社區,變成了慈善活動。
其實一個演員做好事,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嘛。
可這件事放在羅蘭身上,又是有些不同的。
羅蘭真的不怎麼富裕。人家演員,賺得盆滿金滿,退休後,頤養天年。
可羅蘭呢?退休後,活得和我們普通人無二。
因為很少再有戲接了,她沒什麼經濟來源,靠之前的積蓄過活。
她沒有豪宅,更沒有豪車,連私家車都沒有。
因為人們常常在香港的地鐵,
或者公交上看到她。
她總是一個人,穿著打扮都很樸素,就像我們身邊那些老太太。
如果不說,誰會想到,這位是和劉德華,古天樂交情甚好的影後呢?
有時候人們認出她,想要合影,羅蘭也總是有求必應。
沒錢,是因為TVB的收入,真不多。
歐陽震華就曾爆料,90年代,他還在TVB當配角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幾千塊港幣,而那時候,一個百貨商場售貨員的工資,都上萬了。
更何況羅蘭,演了一輩子的配角。又沒有什麼商業活動。
看到這裡,或許你和我一樣,以為這樣一個由內而外散發溫暖的人,一定沒吃過生活的苦吧。
恰恰相反,生活對羅蘭,挺殘酷的。
小時候她家裡的條件挺不好的,一度到了交不起學費的地步,所以羅蘭中學沒念完就下來幹活了。
她當演員,純屬「誤打誤撞」,17歲那年,她進了一個劇組當群演,之後便常年在劇組,後來,演員,就成了她的職業。
這個職業一開始,連她的家人都不理解,因為在那個年代,做演員在大家眼裡=遊手好閒,不正經。
可羅蘭,還是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大家的偏見。
她不管演什麼,都是一種拚命的狀態。
就拿大家熟悉的裘千尺來說吧,為了完美呈現出「吐棗核」,羅蘭私下買了棗核,練了又練。
幹一行愛一行,這是她的信念。
吃過生活的苦,羅蘭在感情上也不太順利。
86歲的她,一生未婚,一直是一個人生活。
其實羅蘭也談過幾段戀愛。
年輕的時候,她甚至把對象帶回家給家人看,可幾次都因為忙於工作,無疾而終。
會遺憾嗎?
羅蘭看得挺開的,她說自己不後悔,畢竟感情這事兒,還是要看緣分。
或許對她來說,晚年這種助人為樂的日子,更充實。
人生,從來沒有一種活法,不是嗎?
當生活對你放冷箭,你要做的,就是「放過」自己。
人不可相貌,誰能想到,這位「鬼後」的內心,如此溫暖又如此溫柔。生活不算富裕的她,一直在幫助別人。
不為名,不為利。
不過是一個老太太盡一點綿薄之力,擇善而行罷了。
不過是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罷了。
無他,唯願您一切安好。
文 : 柚子 視覺志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