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欣紅
教師應援明星又出現新形式。
日前,有微博網友發布一組圖片,圖片均是出現在各類試卷上的某流量明星,基本上都是正向的。從題面來看,出現該流量明星並非是題目背景的必須,大致可以推測是粉絲行為。
近年來,全國多地發現有年輕教師帶學生給偶像應援的現象。去年5月,江蘇宿遷沭陽縣一名小學老師,因為公開組織全班學生為流量明星錄製應援視頻被停職停課。緊隨其後,廈門又傳出某中學老師網課宣傳流量明星被停課的事情。前不久,寧夏銀川永寧縣一老師在網課中疑因學生網絡ID為「XX糊了」而批評辱罵學生,被責令檢查、通報批評。
飯圈文化侵入校園,引起了人們的不安。老師有自己喜愛的明星,這是屬於個人行為和愛好,別人無權干涉,但是將愛好帶到職務當中,特別是帶到教學當中,那就是利用自己職務的便利去實現追星的滿足感,屬於濫用教育權的行為。教師要分清公域與私域,如果老師明顯地表達了對某位明星的喜愛,學生有可能投其所好。課堂不是老師的「自留地」,不宜把一己好惡強行灌輸給學生。不僅如此,其對學生價值觀可能產生的影響,更令人擔憂。
教師在師生關係中居於權威地位,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作為未成年人的中小學生,基本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還未成型,老師的一言一行,不僅在當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愛好,而且還會在將來的人生中持續影響他們。
抨擊譴責之餘,我們還應該看到,教師應援明星的事情之所以隔三岔五發生,實則有其深層次的問題。隨著文化娛樂產業以及網絡的發達,追星現象越來越普遍,粉絲越來越低齡化。不少老師為了增加教學的互動,或者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日常教學當中利用當下最熱點的內容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無可厚非。但是一來學生粉的偶像可能不一樣,老師與學生愛好的明星也不一樣,如何把握好這其中的度是老師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或許一些老師會認為「我的課堂我做主」,既然大家都追星,利用課堂宣傳一下自己喜愛的明星也無可厚非,但這已經脫離了活躍氣氛的範疇,變成赤裸裸地粉絲行為,對於那些不喜愛這位明星的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心理上的打擊。而如果是出現在試卷上,對於那些不喜歡這位流量明星的學生而言,是追尋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對該明星給出負面評價,還是為了分數違心地選擇一個老師給定的標準答案呢?
流量明星出現在試卷上,看起來有別於在課堂上應援明星的行為,但其本質如出一轍。有時候,相比於老師在課堂上「信口開河」,嚴肅的試卷上出現流量明星,這樣的深刻「反差」,會令學生印象更為深刻。命題老師或許還為題目的「接地氣」而自詡得意,殊不知已經觸犯了大忌。作為老師,還是要有公心,切不可用飯圈的那一套污染學生。
換言之,對於老師應援明星現象,不能僅限於個案處理,還必須切實開展對師生的文明理性追星教育,明確教育該承擔的責任和教師該扮演的角色。遺憾的是,被曝光的幾位老師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沒有把握好個人喜好與教育教學的公私邊界,把教學行為「粉圈化」,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也反噬了自身。
孩子們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而作為祖國未來的老師,絕不能只是一個藝人的粉絲。把追星帶入教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到「飯圈文化」存在的亂象,如何引導青少年理智追星,老師在其中要起到很重要的引導示範作用。
作為粉絲,老師需要對追星有理性的態度,而作為教師,老師又需要對學生非理性追星的行為有糾偏的能力。追星並沒有錯,錯的是不分公私,不分輕重,不分是非地追星。如果老師本身就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又如何去引導學生理智追星呢?
來源:弧度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