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侖
各種爆紅的東西,在時代的洪流中來了又去,但一直被愛著的東西,則永遠不變,一直在你身邊。流行,比不上一直被愛著的味道。
「電飯煲蛋糕、涼皮都失敗後,我雙眼含淚再次拿起了泡麵。」
宅家做飯的這段日子,把很多人都逼成了中華小當家,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這段時間裡吃了人生最多的泡麵。疫情期間,方便麵成為超市最搶手的食品之一,曾被詬病為垃圾食品的它重新回到人們視線中,成為最普遍的宅家神器。微博上,#宅家泡麵都被玩壞了#話題閱讀量超過 2.5 億,4.6 萬人參與了評論。
第一受益者自然是方便麵的生產商,在餐飲業一片哀鴻的時候,生產新型方便麵的白家食品獲得了 1.1 億元的 A 輪融資,該公司復工不到 20 天訂單就已超過 1 億元。除此之外,方便麵生產商的頭部品牌康師傅也股價大漲,自開年以來已累漲超 15%。
不過,回顧方便麵的發展史,它的高光時刻早在 2013 年就結束了。這一年中國方便麵銷量創下 462.2 億包的輝煌戰績。但自此之後,方便麵連續多年銷量下滑,外賣業務的興起以及人們對消費升級的嚮往都加速了方便麵市場的衰落。
當然,有著特殊口味的方便麵並不會因此退出市場,近兩年其銷量甚至出現了回暖現象。那麼 2020 年,被疫情帶動需求的方便麵,能重回巔峰嗎?
01 人民需要方便麵
對於那些不會做飯或者懶得做飯的人來說,加點熱水就可以解決飢餓的泡麵顯得真香。年初,受武漢封城帶來的恐慌,無論是廣州、深圳還是三四線小城市,均上演著排隊大包小包扛泡麵的景象。一箱箱泡麵被抱走,以往滿噹噹的貨架很快變成空蕩蕩。
誰也想不到,早已被唱衰的泡麵會在 2020 年重新成為吃貨們的寵兒。
人們在超市里搶購方便麵
線上的搶購也不比線下輕鬆,微博上一個追星女孩為了搶一包香辣牛肉麵等到夜裡 12 點,但還是沒搶到。她不由得感嘆搶個泡麵比搶王俊凱演唱會門票還難。
被疫情帶動的需求最明顯的呈現在數據上。從除夕到初九,京東售出方便麵達 1500 萬包。而在淘寶平台上,方便食品類目自 1 月 20 日以來的銷量也增長了 10 倍以上,蘇寧數據顯示,僅 2 月 3 日至 2 月 6 日,最熱銷的方便麵銷量環比猛增了 342%。
顯然,特殊時期影響著人們的需求,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是孤立出現的,當供求關係被改變後,方便麵甚至成為了一種萬能的「貨幣」。
2016 年,美國社科協會(ASA)的一篇論文稱,多個州的監獄雖然遠離社會,但也存在著地下市場,而這個地下市場的一般等價物早已經不是香菸,而是方便麵。
原來由於監獄預算減少,以及大量的私營監獄的使用,使得監獄飯菜質量粗劣,而且熱量不足,但犯人們需要乾的活卻並沒有減少。於是吃不飽的犯人們開始自己「購買」方便麵,慢慢地,方便麵成為了一些監獄的「流通貨幣」。
在囚犯的交易規則裡,方便麵被稱為「油炸黃金」。並且不同國家生產的方便麵會根據其自身的質量獲得相應的匯率,其中,中國的方便麵由於其分量十足、料包豐富、營養均衡等特點,成為了整個「貨幣體系」中的硬通貨。
「方便麵正在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它已經不僅僅是食物這麼簡單。它是一種硬通貨,一種貨幣。你可以用方便麵購買任何非法的產品和服務——可卡因,性以及殺手。」該論文的作者稱。
當然,這種情況也只有在監獄裡才會出現。
02 從奢侈品到速食
成為貨幣的方便麵顯然成了一種奢侈品,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也確實存在過。在方便麵發明後的十多年裡,一袋方便麵的價格是一碗現煮麵的 6 倍,一般老百姓是無法將它作為日常食品的。
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麵出生在日本。1958 年,坐過牢並經歷兩次破產的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已經 48 歲了,但他決心從頭開始,研製一種簡便、不需要烹飪的面。經過 1 年的辛苦研究,他終於從太太油炸食品中得到靈感,研製出了第一包雞肉方便麵。同年 12 月,安藤百福創立日清食品品牌。其旗下的「出前一丁」「合味道」等方便麵至今深受消費者喜歡。
方便麵博物館裡復原的安藤的研製間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方便麵只有袋裝。1966 年,安藤百福拿著自己公司的方便麵去美國推銷,在洛杉磯的一家超市里,當他讓採購員品嘗泡麵時,由於手邊沒有碗,人們只能用紙杯盛面,這個小細節讓安藤萌發了做桶裝面的想法。
後來隨著日本戰後經濟的繁榮,生產力的上升也使方便麵的價格走向平民化,上班族的壯大則進一步刺激了速食經濟的發展,方便麵也被認為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為了紀念第一包方便麵的誕生,日本即席食品工業協會將每年的 8 月 25 日定為「方便麵日」。在日本池田市還建有一座紀念安藤百福的方便麵博物館。
中國第一包真正意義上的方便麵則誕生於 1970 年,那一年上海益民四廠用高壓蒸面油炸工藝生產出大陸第一包方便麵。同一年,台灣味王公司推出更受中小學生歡迎的乾脆面,該公司推出的「王子面」一度風靡台灣。
自此,種類齊全的方便麵市場的競爭就沒停止過。大浪淘沙之後,如今康師傅和統一成為方便麵領域的「雙雄」。
康師傅的創始人其實姓魏,1988 年,魏氏兄弟初來大陸時,首選經營的還是自己的發家老本行油脂,但由於過度樂觀對市場把握不準確,3 年過去後,魏應行帶來大陸的 1.5 億元新台幣虧損過半。
轉機出現在魏應行的一次出差途中,由於不習慣當時火車上的飯菜,他帶了兩桶台灣生產的方便麵,卻意外引起很多同車人的注意和讚揚,對市場敏銳的他決定投入到方便麵大戰中。直到今天,火車依然是泡麵的主場地,有人也因此開玩笑道,「康師傅能夠在大陸稱王稱霸,最應該感謝的是中國鐵道部以及鐵路客運系統的餐飲供應部門。」
《歡樂頌2》關雎爾和謝童在火車吃泡麵
康師傅在天津申請營業執照時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台灣方便麵行業的老大統一集團也要來天津投資,並且它有一個排他性條款——只准給統一方便麵生產執照,即天津不能再發另外的牌照。後來在天津開發區領導熱心幫助下,康師傅所在的頂新集團才得以落戶天津。
其實這個插曲只是兩大集團後來競爭的開始。
雖然早在 1998 年,統一在營收上就已經落後後來居上的康師傅,但過去 20 多年,二者的競爭一直沒有停歇,除了方便麵,進入 21 世紀之後,二者還在軟飲料領域展開競爭,統一有每日鮮橙多,與之對應康師傅就推出鮮の每日C。
兩大方便麵巨頭競爭的高潮出現在 2013 年。統一董事長羅智先曾透露,在兩家公司火拚中,40 億根火腿腸被用作購買方便麵的贈品。但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會是方便麵銷量最好的時候。
受外賣業務的崛起以及農民工數量的減少,方便麵銷量急劇下滑,據世界方便麵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方便麵銷量是一路從 2013 年的 462.2 億份跌至 2016 年的 385.2 億份,相當於回到了 2010 年的銷量水平。
03 吃泡麵是一種情懷
商場永遠不缺新故事。就在康師傅和統一業績下滑期間,方便麵的始祖日清,以及韓國的農心等國外方便麵卻開始大肆進軍國內市場。
憑藉著高端以及口味獨特,這些進口產品迅速贏得消費者的喜愛。據英敏特諮詢公司的報告顯示,僅 2015 至 2016 年一年的時間,韓國進口方便麵銷量同比就增長了 134%。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的升級,關於方便麵健不健康的討論也成為關注焦點,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也促進了康師傅們的轉型。一些主打營養健康的方便麵開始上市,比如統一的湯達人以及康師傅的金湯、匠湯等產品。
產業升級帶來的效益很明顯,根據康師傅 2018 年年報顯示,與低中端方便麵業績下滑不同,高價面銷售額同比增長 10.6%,成為業績的功臣。也是這一年方便麵總體市場開始明顯回暖,時隔 5 年,中國方便麵總銷量終於再破 400 億大關。
方便麵的復甦還在繼續。
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中國方便麵市場銷售額同比增加 7.5%,整體銷量同比增長 1.4%。利好還直接催生了台灣新首富的誕生,1 月中旬,福布斯發布台灣地區富豪榜單,康師傅的創始人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兄弟以 72 億美元,頂替郭台銘,成為新台灣首富。
從理性分析的角度來看,方便麵市場的回春和外賣補貼結束、價格上漲有關。但值得一提的是,吃泡麵早已經是一種情懷,它是學生時代美食的代表,是旅途中的最佳良伴,也是加班族的深夜食堂。
或許正如發明了現代泡麵的日本日清公司曾在廣告中所說的那樣:各種爆紅的東西,在時代的洪流中來了又去,但一直被愛著的東西,則永遠不變,一直在你身邊。流行,比不上一直被愛著的味道。
更多閱讀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