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並不能阻擋自由市場

數字貨幣 自由市場

文: 南洋富商 

關於數字貨幣的某些傳言引起一些焦慮,尤其是錢比較多的人。

官方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數字貨幣不能換美元和黃金。這種說法迄今為止尚未闢謠否認。但是官方消息又說數字貨幣和人民幣紙幣可以互相兌換。

如果你只能用黃金和美元換數字貨幣,卻不能用數字貨幣換黃金,這意味著什麼?

1、以後紙幣也不能兌換美元和黃金;

2、紙幣會被限制,或者強制兌換為數字貨幣。

在1948年,民國政府乾過類似的事情:1、發行金圓券,三百萬法幣兌換一個金圓券,法幣過期作廢;2、任何人家裡有美元和黃金的,都必須兌換成金圓券,並且只能賣給政府,違者可以強制收購或沒收;3、任何人在外國銀行存款超過3000美元的必須轉交給國家保管,否則可以判刑七年以下,並且沒收。

做一下對比,有人認為數字貨幣和紙幣的關係,類似於金圓券和法幣的關係。

所不同的是:當年的金圓券還是一種紙幣,它是匿名的,不容易被追溯的。而數字貨幣可以監控到每一個人、每一筆交易。

在中國推出數字人民幣之前,數字貨幣通常指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貨幣,比如比特幣,它的特點就是匿名,自由,發行量完全由算法決定,任何人無法篡改 。

如今要推行的人民幣數字貨幣,和以前的數字貨幣,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二種東西。正如今天叫「小姐」的,和古代叫「小姐」的,不是同一種人。

數字貨幣最讓人焦慮的是:它隨時可以變成新計劃經濟下的糧票、布票、房票、旅遊票、學費票、醫療票、養老票。

設想一個這樣的時代:你不能用看病的錢去買車,也不能用買房的錢買家具,無論你有幾個億,你一個月用於吃飯的錢不得超過五千。

你會喜歡自己的人錢被別人捏著不能隨便用的消費體驗嗎?

沒人喜歡被計劃分配的生活,越有錢的人越不喜歡。

任何計劃都是不可能真正控制的,因為有一種交易叫私下交易。

四十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也是有市場存在的。大家私下可以互相換,一斤糧票賣二毛錢,幾個雞蛋也可以換糧票和布票。

那時候有一種職業,叫「投機倒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擾亂市場秩序」。

有一種做「投機倒把」的人,挨家挨戶問:“有糧票賣嗎?有布票賣嗎?有油票賣嗎?”然後他收購各種計劃票,倒賣給需要的人。這就是計劃經濟時代的「證券交易」。

還有一種「投機倒把」的人,把某個地區多的物資賣到別處,把雙軌制下的賣給國企的物資弄出來賣給私人。

這就是當年內循環下的市場經濟。無論怎麼賣來賣去,都在國內循環。

內循環不足以解決物資需求的時候,就會催生另一種生意:走私。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走私開始在東南沿海流行。

日本人給我們帶來精工、東方雙獅、西鐵城手錶,三洋牌收錄機,香港人給我們帶來計算器、電子表、康藝8080四喇叭,台灣人給我們帶來鄧麗君、費玉清、齊豫的磁帶。還有產地不明的各國走私布,不僅質量好,價格便宜,還不需要布票。

當年有一個著名的村子,叫裡隆村。裡隆村不大,只有三百戶。但是客流量極大,每天來自全國的購物者最多達到每天十幾萬。客流量促進了三產繁榮,村里的飯店、旅館多達80餘家。

到處響著鄧麗君「路邊的野花不要採」的歌聲,那輕柔歡快的曲調在市場上空飄蕩,讓人聽得如痴似醉。

攤位上擺著布匹、各式手錶和電子表、收錄兩用機、錄音帶、尼龍折傘……外地來的銀元販子敲出叮叮噹當的聲音,到處人山人海,操著南腔北調討價還價……

一時間,裡隆名聲大噪,和香港九龍、台灣基隆並稱「三隆」。

當年的里隆,是人民的採購聖地。國營商店裡的電子表價格是85元,裡隆的價格是5元。日本東方表價格60元,質量和做工比120元的上海表高好幾個檔次。

雖然走私被視為一種違法行為,但是對國家而言,走私也是打破敵對勢力封鎖卡喉的有力措施。

比如抗美援朝期間,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實現物資禁運。志願軍用的各種救命藥物、醫療器械緊缺,軍隊用的鋼材、石油、橡膠緊缺,這時候,霍英東先生挺身而出,冒著種種危險,用他的船隊海上走私,往大陸運輸物資,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物資封鎖,在關鍵時刻為抗美援朝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真正的內循環是不存在的。

當年裡隆用什麼東西跟外國人換各種物資,是人民幣紙幣嗎?當然不是。

據統計,通過裡隆市場流失的銀元大約一億枚,黃金超過一噸。

老百姓從來不會老老實實把金銀上交,總是會私藏一點金銀。 1948年禁止私藏黃金,卻沒有收到多少民間黃金。即便袁世凱已經死了這麼多年了,很多人家裡依然有袁大頭銀元。

當時的商人到民間收銀元,一枚銀收購價是17元。然後到東引島換手錶,銀元和手錶的兌換率是1.45。一隻手錶零售60元,有一倍利潤。

民間還誕生了另一個行業:手錶鑑定師和銀元鑑定師。專門鑑定銀元和手錶真假,一天可以掙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沒有金銀的,還有別的東西可以換。比如日本商人收鰻苗,就是很小的釘子那麼大的小鰻魚,他們收鰻苗賣給養殖業。於是很多漁民就在中國沿海江口大量捕撈鰻苗。

大黃魚和帶魚也可以做貨幣。把捕撈到的大黃魚交給國外商船,換一堆貨品帶回來。

無論是金圓券,還是數字貨幣,一旦失去大眾信任,總會有別的東西代替它。在民國年代,法幣、金圓券時刻飛跌,民間的合同都是這樣寫的:甲方支付乙方稻穀xx斤。稻穀,就是比法幣和金圓券更可靠的貨幣。

數字貨幣 自由市場

 

在委內瑞拉,最受歡迎的貨幣是美元和方便麵。美元全世界人民都喜歡,方便麵大家都可以拿來吃。

在蘇聯解體後,盧布曾經飛跌到一文不值,那時候蘇聯有一種替代貨幣,叫伏特加。伏特加有貨幣的各種特點:容易保存,便於交易,難以造假,不僅保值,還有不可代替的實用價值。

2019年3月,蘇丹發布總統令,禁止任何個人在銀行之外儲存大量的金錢,如果你在家裡存放超過一百萬蘇丹鎊(大約2萬美元)就構成違法。也禁止任何法律實體儲存500萬蘇丹鎊(大約10萬美元)以上的現金。囤積、運輸和使用美元之類的外國貨幣也是違法犯罪。

但是,禁令越嚴,蘇丹人民越要多囤現金,而不是存到銀行,因為大家知道存在銀行的錢和和在自己手裡的錢是不一樣的。在黑市,美元交易更是頻繁。本國的錢信用越差,人們就越喜歡美元。

如果有一天,大家覺得紙幣和數字貨幣都不好用,會用什麼東西代替呢?

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到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辦法的。

也許有一天,房子的所有權可以分割,閒置房子成為期貨,買一個蘋果手機的價格是徐家匯0.1平方米房子的所有權。

也許有一天,網上會有代購配額市場,大家轉讓自己的數字貨幣配額,類似於當年倒賣糧票布票油票的投機倒把。人們也會通過各種並不存在的交易,讓計劃供應變成自由市場。

也許比特幣還會飛漲,人們覺得那才是真正的數字貨幣。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