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老人,刑偵天才馬玉林!

馬玉林

1959 年除夕夜,內蒙古赤峰市水地鄉供銷社被盜,共計丟失 4 匹棉布、4 條香煙、7 斤水果糖、1 桶豆油,以及 300 元營業款。

這在當時的確屬於大案了,一群公安幹警盯著現場的一個大腳印,一籌莫展。過年過節的出了這樣的案子,不破影嚮安定團結;想要破,又沒那麼容易,當時的刑偵技術幾乎是空白。

從一個破腳印子想要追查到罪犯,這過程堪比西天取經,著實困難重重。幹警們沒辦法,只能按照老套路,硬著頭皮,挨家挨戶走訪群眾,希望能夠得到有效線索。可是這工作量實在太大,案子怕一時半會兒很難破。

突然有個小幹警說:「要不讓我們邨的放羊老頭來瞧瞧吧。」 老頭五十大幾,大字不識一個,大半輩子,一直窩在山溝溝裡放羊。

小幹警說:「讓他來吧,準行。」 幹警們一頭霧水:「憑啥他就能行?」 小幹警說:「我們邨的羊丟了都找他,沒一次沒找回來的。」

案情緊急,果然老頭到了供銷社,一頓端詳後,說道:「倆人,一個穿膠鞋,一個光腳。」

幹警們仔細看看,那還的確還真是有一個光腳的腳印,只是一般情況下,誰想到大冬天有人會光腳,所以在之前偵查中就被忽略了。

老頭順著腳印走了出去,有時用手比劃比劃,有時候又托著腦袋沉思,然後站起來說道:「穿膠鞋的這個不超過 20 歲,身高 1.65 米左右。光腳的 40 來歲,身高 1.7 米,很可能是父子倆。」

幹警們傻眼了,這都能分析出來?還沒等問原因,老頭拿個樹枝邊走邊畫,幹警們就問:「你這畫啥呢?」 老頭說:「腳印。」

幹警們覺得老頭太玄乎了,這圈裡明明啥都沒有啊,老頭說:「你趴地上看。」 果然,不趴地上還真看不出來那淺淺的腳印。

但其中有個圈裡,並內有腳印。幹警們突然興奮起來:「這個圈沒腳印啊?」 老頭說:「裡面是不是有一顆小石子翻白了?」 眾人一看,的確如此,可是這說明甚麼呢?「這塊小石子翻出來的一面是潮的,背面是幹的,這是壞人踩過的,從土裡面把它翻出來的。」

眾人嘆服,這觀察能力,可謂細致入微。可是更牛逼的事情發生了,在七彎八拐走了兩三裡路後,這老頭就不停的在那畫圈圈,沒有腳印的地方,圈完了之後又接上了腳印。一直到一個小土丘子,腳印變得更多、更清晰了起來。

老頭丟掉手中的樹枝,拍了拍手上的土,說:「那個穿膠鞋的人,站在這個土丘子上面就能看到供銷社,他經常站在這上面盯梢,等等,他這膠鞋還是新的,去抓人吧!」

果然土丘子後面有一戶人家。幹警們抓個正著,果然父子倆作案,除了被霍霍的部分香煙和水果糖,其他的布匹、豆油全堆在炕頭。一經審訊,盜賊供認不諱,偷盜當晚,買了個新鞋,老子舍不得,光著腳,新鞋給兒子穿。

這老頭真是神了,刑警隊長史海濱立馬請教老頭訣竅。老頭說:「其實也沒啥,就是放羊放久了,一看到羊的腳印,就仿佛看到一頭羊往哪兒深一腳淺一腳地跑了,看人的腳印子也差不多,順著腳印子就能追到那。」

老頭說起來異常輕松,但他的這套本領,既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天賦。經驗別人可以學到,天賦別人無法掌握。

刑警隊長立刻向上級請示,「收編」 這個人才為 「偵查員」,按正式工發放工資,33.5 元一個月。平時不用到局裡報到,有了案情,專門有人會開著吉普車去請他。

沒想到這一發不可收拾,老人的名氣嚮徹警界、傳遍了全國,那個年代,天南海北的需要痕鑒定的大案,都去找他幫忙。

1965 年 7 月,南京市電影院連環盜竊案,現場也是只提取到了一枚足跡,然後警方就束手無策。後來幹警把這個足跡拍成照片寄到了赤峰,老頭仔細看完後,判斷是嫌疑人身高約 1.64 米,年齡在 25 歲左右,身材偏胖,可能當過兵。南京最終按照這個範圍展開了偵查,最終果然抓獲嫌疑人。

1972 年 6 月,北京海澱連續發生的十餘起 「鬧鬼案」。老頭奉命進京,同樣根據現場留下的腳印,判斷有兩只 「鬼」,身高都是 1.7 米左右,年齡在 23 至 25 歲之間,最終北京警方抓獲的嫌疑犯果然是一對外籍的混血兒兄弟倆。

還有 1973 年春,河南安陽鐵礦銀行分理處發生特大搶劫殺人案,安陽警方出動 400 多警力,也是老頭通過在一堆鞋印當中,找出了一個回力球鞋的鞋印和一個布鞋鞋印來判斷出嫌疑人。其中穿回力鞋的嫌疑人年齡約 21 歲左右,身高 1.67 米。關鍵的是回力鞋嫌疑人小腳穿大鞋,刻意偽裝行蹤,也被老頭判斷出來。

截至 1981 年 1 月,放羊老人臨終前,參與破案近百起,從未失手。但由於老人不識字,他的獨門絕技只能經口述,由他人記錄並 「翻譯」 成《步伐追蹤》,成了刑警學院的教材。但真正精髓的天賦要領,仍然被認為失傳了。

這個放羊老人的名字叫馬玉林,他的故事寫成了長篇的報告文學《神眼》、《神眼馬玉林》;以及被拍成電視劇,名叫《神眼》、《覓蹤擒魔》等。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