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國人,會如何明恥擔責

武漢官員

禮義廉恥,智信仁勇。

這樣的詞彙,對於今天的我們,相當的陌生;

看到它,許多人頭腦中的第一感覺,是陳腐過時的封建糟粕。

其實,這是傳統中國千百年來的道德要求和處世標準,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華夏文化標籤。

不用說它在千百年來華夏社會中的文明價值,即便被淺薄的文化激進力量污名化了100年後,今天,我們再來認真品位它的每一含義,誰又能說,哪一個字,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步伐、已經過時了?

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對執掌權力、服務社會的官員來說,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就是明羞恥、擔責任,盡本分、承後果。

在這樣的道德標準下,我們的華夏先祖,又是表現出什麼樣的政治文明高度呢?我們不妨來看看真實的歷史故事

春秋晉文公時期,晉國掌管刑罰的最高長官李離,在審批死刑案件時,判斷失誤,聽信了下屬不實之詞,造成錯殺了冤案。

後來發現錯判後,李離慚愧萬分。部下辦事有誤,自然依法相懲,自己作為主管者,也該承擔責任。

但是,他自己就是負責刑罰的最高官員,沒有法律規定他該當什麼責、也沒誰有權力懲罰他呢!

於是,李離讓手下人將自己捆綁起來,送到自己的上司老闆晉文公那裡,請求晉文公治自己。  

如此嚴於律己,老闆晉文公感動還來不及,哪裡願意怪罪李離,親自為他解開繩索。安慰他:「這件案子是下面搞錯的,並不是你的過失,案子又不是你直接辦理的,我怎麼能怪罪於你呢?」  

李離的回答,足以讓今天只習慣於推諉自身責任、為自己的錯誤找理由狡辯的我們,感覺有人獸之別的道德差距:

臣下的官職最高,從沒把自己的權力讓給下屬;平時享受的俸祿也最多,也並沒有把俸祿分給下屬。今天我有了過錯,怎麼可以把責任推給下面的人呢?現在出了錯案,我理當承擔罪責!」

大王信任我,將執行國家刑罰的重任交給了我,而我卻沒能深入調查,明斷真偽,以至於造成了錯殺無辜的冤案,我應受到處置。

晉文公卻始終堅持,李離不該追責。無奈的李離,於是趁人不備,從旁邊衛士手裡奪過寶劍,對文公表示:您寬恕我,不治我罪,我只好以死謝罪,承擔我的責任!

留下一堂肅然的晉國君臣!

李離的殉法,《韓詩外傳》如此評價: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史記》則精到地贊評:李離伏劍,為法而然!

李離的悲壯選擇,在中國歷史上,是孤例嗎?

再來看看春秋同時期,還被中原視為不開化蠻夷之邦的楚國。

石奢,是楚昭王的令尹,也就是宰相,深受楚昭王的信任和倚重。

石奢外出巡視期間,路遇有人行凶殺人。石奢一看,這還得了,立馬令手下去追捕凶手。

凶手押到面前,石奢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原來,凶手居然是自己的父親!

這一刻,石奢心裡的錯愕、困惱與失落,不難想像!

長嘆一口氣後,石奢放走了父親。下令手下,把自己綁了起來,投入監獄,請昭王治罪。

放走凶手,自然有罪,但畢竟是出於無奈,情有可原。楚昭王顯然有數,當著群臣,巧妙地找了個台階給石奢下,說,「你只是追捕凶手沒有追上,不怪你,你還是回去繼續當你的宰相吧」

楚王主動給台階,完全可以順水推舟接受下來。

可是,石奢不干。他的回答邏輯,可以讓今天的許多人長嘆:

「不偏私自己的父親,是不孝;不尊奉君主的命令,是不忠;君主赦免了我的罪過,這是君主的恩惠;我自己伏法,這是臣子的職責。大王可以不治我的罪,但國家法律卻不能因私恩而廢除啊!臣絕不能逃避罪責!」

面對楚王始終不肯降罪,於是,石奢奪過武士的寶劍,在楚昭王和群臣們的扼腕痛惜中,自殺謝罪!

這悲壯的歷史一幕,不由人不想到來自於日本的熱點事件:

武漢紅會、湖北衛健官員、防疫研究等部門不斷被質疑的風口浪尖,負責從武漢撤僑事務的日本官員,因為工作存在疏漏,居然選擇自殺,以對自己失職之處謝罪!

其實,他的失職之處,僅僅是態度不夠堅決,讓兩個疑似感染者回家,讓撤回日本人付了機票錢。相對於這邊前期的公開否定掩飾,500萬人的擴散、長時間的疫情拖延等事態,應該說,完全不值一提。

但是,心中有愧的這個日本官員,卻還是選擇了一死,為自己的工作過錯承擔責任。

其實,這樣出自日本的消息,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僅僅近年來,就不難找出多起。

2005年,日本愛知縣西春町町長上野政夫,因振興當地經濟不力,引起選民不滿而自殺;

2005年,靜岡縣藤枝市體育振興課課長岡村修,因沒能為該市爭取到國際足球比賽的舉辦權而自殺;

2006年,日本駐華領館官員因性醜聞暴露而自殺。

2007年,日本農業大臣松崗利勝,因挪用的500萬日元(大概合人民幣35萬)水電費懸梁被揭露而自盡。

2008年,日本三笠食品公司被爆產品問題,多批次的大米農藥含量超標,有霉變現象。賣給朝日啤酒公司,用來生產製作燒酒。醜聞曝光當晚,三笠食品的老闆,就在家中用電線上吊自殺身亡;第三天,農林水產大臣太田誠一承認對「問題大米」案處理不當,引咎辭職;在當天上午舉行的內閣會議上,日本農水省事務次官白須敏朗也引咎辭職。

2011年5月,日本北海道發生行駛中的高鐵在隧道裡起火事故,造成36人受傷。過後,北海道鐵道公司社長中島尚俊,在家附近的海邊投海自殺,留下了十餘封遺書,不斷地表示自己工作不足的歉意。

…….

這樣的事例,這樣的現象,被我們的媒體,解讀為是日本文化重要特色的羞恥感文化

同樣的事件,在我們另一個鄰居韓國,也不罕見。

僅僅在近年,轟動輿論一時的,就有:

2014年年4月,韓國歲月號沉船事故中,近300名學生不幸遇難,所在學校的校監引咎自殺。

2014年10月,韓國京畿道城南市,發生演出坍塌事故,負責戶外演出安全措施的37歲地方官員,當天清晨跳樓自殺。這位引咎自盡的官員,在社交網站上留言,稱「我向遇難者道歉,我對不起家人」。

2015年10月,一輛載有韓國公務員的大巴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墜橋,來華處理善後事宜的韓國官員崔斗永,認為自己處理不妥,引咎跳樓自殺。

在韓國,官員是自殺人數最高的群體,上至退休總統等高級官員,下至基層的普通官員,都會因為腐敗、瀆職、醜聞等,選擇自殺謝罪。2009年,韓國自殺身亡的「公務員和事務性工作從業人員」,占自殺人數的18.5%,排在所有行業之首,是「農漁業從業人員」自殺人數的2倍。

所有這些新聞,又被我們的媒體,解讀為韓國特色的羞恥文化,往往認為是扭曲的、變態的文化。

難道,他們眼裡,無羞無恥,推脫敷衍,濫權無責,才是正常的、應該的、本來的官場文化?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日本文化、韓國文化,都不過是中華文化軀體上的分支,它們所植根的根基,就是中華文化。

而日韓兩國的官員引咎自殺案例,就是典型的中國文化表現!這樣的知羞明恥、勇擔責任,和春秋時代中國古人的慷慨表現,有什麼兩樣呢?和傳統中國文化,不是一脈相承的清晰繼承和保留嗎?

而這樣的鮮明文化現象,在中國周邊的非華夏低維文化中,卻難得一見,難有一聞。

我們這個時代,相關的廉恥文化,是被蒙滿斯拉夫這樣低維文化影響大,還是被傳統華夏文化影響大?是中國文化的問題,還是中國文化被蠻化的問題,你看明白了嗎?

蠻夷化對華夏文明與人群社會的腐蝕,不難忖度。即使貪腐這樣被視為官場頑症、中國傳統痼疾的難題,你去翻翻宋代及前朝的歷史記載中,有多少貪腐題材的分量?而在被蠻族文化愚蠻化後的元明清…,又泛濫到了什麼程度。

悲哀的是,這樣明明是被異化、被蠻化的結果,卻被別有用心地栽贓污名於華夏文化,長期被愚陋者痛斥為中國文化的落後性,成為否定中華文明的依據。

他們眼裡的糟粕,根本就不是華夏的文明本色;而恰恰是華夏文明被篡改、被蠻化的結果!

貪腐、敷衍、推脫、欺騙、塞責、尸位素餐、蒙蔽遮掩、坑蒙拐騙……..是蠻愚文化的產物,不是華夏!不是中華!

華夏文明要求你的,是知恥而後勇,是禮義廉恥,是要做一個知羞恥的人、懂責任、有擔當的人。

轟動一時的呼格吉勒圖冤案,有關部門對內蒙公檢法系統對該案負有責任的27人進行了追責。除馮志明涉嫌職務犯罪另案處理外,其他人員不過獲行政記錯、黨內嚴重警告這樣的處分,在27人當中,無一人承擔法律責任,甚至無1人因此被降級使用。

冤案平反後,你聽到過這些被寬大的人,有起碼的認錯,有一聲道歉嗎?

著名的聶樹斌案,三鹿奶粉案、地溝油、三聚氰胺…..你聽到誰誠摯道歉、辭職謝罪嗎?

他們不該道歉、不該謝罪嗎?他們,為什麼不知道道歉?不知道謝罪?

他們,數百人被動被免,卻沒有一人主動道歉擔責,引咎辭職!配得上華夏文化的「廉恥」、「仁勇」?

這些敗類,國家有難他添亂,配得上華夏子孫、配得上中華:「仁義」二字?

這,配得上是華夏文化的「智」、「信」嗎?

 

這,才是華夏傳承的「仁」與「義」!華夏傳承的根脈,文明復興的希望,還在!

文章來源:靜觀風雲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