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一瓜在手甜蜜我有,瓜好肚圓快樂長久。
夏天,是吃瓜的季節。
昨日入伏,日子越來越滾燙,有時感到燥熱難解。咬一口瓜,就像汪曾祺所說:「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有瓜在手,甜蜜我有。一瓜入口,清涼久久。今日,物道君與大家一起,雲賞瓜田,把夏日的暢快,一口一口吃進肚裡。
圖2|壞魚 ©
〔 吃得多 〕
吃瓜厲害,是因為種瓜厲害
夏日吃瓜地圖裡,西瓜是重頭戲。
你知道,中國人有多能吃瓜嗎?2018年有數據顯示,平均每個人一年要消費100多斤西瓜。我們占了全世界19%的人口,卻吃掉了全世界70%的西瓜。
因為中國的西瓜產量是世界第一,品種將近2300種,近八千萬噸。排在後面的後九個國家的西瓜產量,僅有中國的1/4。盡管如此,瓜還是不夠我們吃,18年就進口了20萬噸。
今年五一期間,連續兩年蟬聯吃瓜冠軍的上海人,吃的瓜可以摞出4.27個東方明珠。如果你問他們最愛吃哪種瓜?那過程好像一次接頭行動。因為,他會回答一串數字——8 4 2 4。
1984年,吳明珠在新疆培育西瓜,發現第24號西瓜味道最好,所以在上海南匯縣大面積種植。慢慢地,它就以香脆多汁的口感,紅遍上海灘,成為西瓜界的王牌。
也有人喜歡「黑美人」,它像一團深綠色的橢圓球,吃起來更甜,果網更緊。還有個頭小巧的「特小鳳」,一手就能拿下,像是文天祥詩裡滾出來的「一團黃水晶」,口感卻極為脆爽。
中國人吃瓜,真的太拼了。但是,對我們來說,英雄不問出處,好吃就是好瓜。
西瓜,最早隨著張騫從西域而來,但直到南宋,才圓滾滾地登上中國的餐桌。從此,這個綠色的小寶貝,便再也沒有離開過中國人的夏天。
無論西瓜經過幾代優化或是雜交,也不知道它們在高鐵、飛機上搖晃了多久,但我知道,它們使出了渾身解數,一定會來到我眼前。因為,想吃瓜的人終究能吃到。
〔 吃得巧 〕
瓜被我們玩壞了
或許因為我們的瓜太多了,在世界上有著絕對優勢,所以瓜不僅用來吃,人們還在瓜上面撒野。瓜,好像被玩壞了!而隔壁國家的小孩,還會偶爾上演西瓜爭奪戰。
寫到這裡,中國人吃瓜的高傲已經盡數體現了。
西瓜在古時候就被這樣形容:大如冬瓜。它用圓圓的身體,讓人們擁有以一敵百的吃法。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甩;自上而下讀《左傳》,書往右翻。」古人們一邊看書一邊吃,最後把瓜皮一甩,吃出最颯的樣子。
有人說,把西瓜切成一小塊,是沒有靈魂的。就要一菜刀下去,明明還沒到底,就聽見西瓜自己炸開,一夥人圍著,西瓜角快刺到耳根,吃得滿手黏糊糊。最後開著水龍頭「嘩啦啦」,順便洗把臉,那叫一個舒爽!
當然,有時候也會出意外,不知道哪一扇瓜,會帶點蒜味或蔥味。這讓很多人從小誤會——西瓜本來就是甜辣甜辣的。
圖|JINTING_金婷 ©
「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關於瓜的吃法,「冰鎮」太平平無奇了,但確實給了人們最直接的快感。榨汁、加酸奶或做成冰淇淋,不夠有創意,快樂加倍的「水果魔方」又稍顯麻煩。
既然,瓜已不再是一個地方的專屬,那人們就讓吃瓜擁有家鄉特色。
潮汕人吃瓜,要蘸醬油;有些廣西人和四川人要給瓜加點辣椒油和辣椒粉;海南人在西瓜上撒鹽,據說能增加甜味;甘肅人的早餐也許是「西瓜泡饃」;東北人把香瓜醃成醬菜,把瓜的清香留到冬天……
還有人覺得「瓜酒不分家」,在瓜皮打兩個洞,把酒瓶倒著插進去。酒咕咚咚流進果肉,西瓜微醺著:「我也是醉了!」
從吃瓜到玩瓜,瓜兒們除了解暑,不過是承載了我們的一點好奇和童心。有些吃法也沒甚麼特別,卻是每個人吃瓜時隱祕的小堅持。
〔 真愛吃 〕
我上輩子也許是個瓜
為甚麼中國人這麼愛吃瓜呢?
好像都說不上為甚麼。但如果沒有瓜,便覺得夏天不完整。甚至有人愛到自我調侃:上輩子怕不是個瓜。
在古人眼裡,西瓜是好玩的。他們在瓜皮彫刻出圖案,在夏天懸掛在宴席上,取名「西瓜燈」。不用嘗到果肉,只是看著光滑的表皮和渾圓的綠,便覺得「眼睛都涼了」。
在許多人的孩提時代,沒有空調,沒有高級的風扇,全靠手裡的大西瓜續命。在酷暑難耐的夏日午後,等著大人分瓜,那燿眼的紅色,甜到心底的汁水,便是夏天所有期盼。
其實,沒有那麼多大道理,一句「好吃」便是深愛的理由,便是快樂的原因。就像我們喜歡夏天,瓜就像夏天一樣,直白、簡單、幹脆、明亮。
夏天的我,好像被瓜寵壞了。
圖1|漢風來儀 ©
圖2|許小黑子 ©
買瓜時的挑挑揀揀,像走在甜蜜小徑的一次探幽。吃瓜時的爽爽快快,像夏日裡酣暢淋灕地奔跑。吃完口裡的甜蜜,餘味悠長,足以讓我們抵抗這漫漫苦夏。
想起小時候,每次吃西瓜,我總要踮著小腳丫,等著阿嬤用小勺子挖了中間那一口給我。眯著眼睛,大口咀嚼,卻要小小口地含下,生怕吃得太快錯過了。
那時我不懂,還問阿嬤她為甚麼不吃那一塊。她說:「那塊最甜了,你吃時的甜氣都膩到我了。」
多年以後,當我也開始把西瓜中間的那一口給另外一個人吃,才明白,原來看著對方吃的時候,就覺得很甜……
圖|piggy豬呀 ©
來源:物道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