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大佬搞畫簡史

文:霍四究

早幾年王健林意氣風發的時候,對外講過這麼一件逸事:

某次他在廣州白雲機場的貴賓廳休息,盯著牆上一幅畫看了一會兒,就斷定這是吳冠中的真跡。於是他把服務員叫來,問他:

如果貴賓廳起火,你第一件事情是乾什麼?

服務員回答:

經理吩咐,第一件事情就是抱起這裡的畫往外跑。

王健林聽完很滿意,不管是對於這個回答,還是自己的眼力。

王健林的眼力好,眼光也不差。

1992年,傅抱石的夫人找到王健林,想以800萬出售傅抱石的《龍盤虎踞》。

▲《龍盤虎踞》

這是傅抱石創作時間最長的一幅畫,堪稱代表作。他的另一幅代表作,是掛在人民大會堂的《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如此多嬌》

92年的800萬是什麼概念呢?用王健林的話說,在當時800萬都可以搞房地產了。

同一年,香港到內地拍戲的第一人湯鎮宗在上海買了套外銷房,一平方一萬塊。

雖然對方要價不低,但王健林知道,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這幅畫他必須拿下。那個時候首富還不是首富,一次性拿800萬還是有點困難,於是他跟人家商量,搞分期付款,每期給200萬,兩年內結清。

但傅夫人沒同意,她跟王健林說,便宜點賣了,就650萬,一次性結清。王健林同意了。二十多年後,貴為首富的王健林回憶起此事,頗為得意:

現在這個畫我估計至少數億。為什麼?十幾年前長實、中信都分別找過我,都出了兩億多價錢,點名要這張畫,我都沒有給。

從650萬升值到兩個億,王健林這是妥妥的撿漏。所以他有底氣說,我的收藏至少增值了1000倍。
在此之前,首富還買過李可染的畫。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週總理批給李可染兩箱茅台,要求他畫一張能代表中國水平的畫,作為國禮贈送給田中角榮。李可染畫了《漓江》,這是他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張,田中角榮回國後把這幅畫保存在日本東京的唐人館。

▲《漓江》

90年代初,有朋友放風聲給王健林,說這畫準備賣。王健林趕緊請日本人到大連談,最終斥500万巨資,忍痛買下。

不管是500萬還是800萬,搞收藏都得花大錢。所以王健林說自己當年下海做房地產的一大原因,是為了有錢搞收藏

下海做房地產前,王健林當過兵。他的父親是當年紅四方面軍的老紅軍,後來在四川當乾部。 14歲那年,王健林初中畢業,父親決定把他送到軍營裡鍛煉鍛煉。

那個時候《林海雪原》正在熱映,受此影響,王健林成為了吉林省邊防四團的一名戰士,那裡正是楊子榮戰鬥過的地方。

不到28歲,王健林成了全軍最年輕的團職幹部。也就是在那幾年,他迷上了字畫。

那個時候我在部隊當管理處長,負責首長的供應、賓館、小車隊、財務,很有點權力。做接待的時候,有人就會主動提出來畫一個或者寫一個,慢慢地開始有了興趣,有這種機會就願意參加。

在部隊裡「很有點權力 」 沒什麼用,搞收藏最看錢。所以直到90年代初期,萬達走上正軌,王健林手頭有了錢,才開始在收藏界聲名鵲起。

利用自己的收藏,王健林為不少畫家辦過畫展,比如吳冠中。辦畫展很燒錢,一次得花費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但首富顯然不在乎。

我們推廣當代優秀畫家,是經過慎重選擇的,是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是生意。

從某種角度上講,王健林這樣的民營企業家能玩收藏,還要多虧了改革開放。

但搞收藏,從來不是只看錢的事兒。

幾十年新中國藝術的歷史,就是這個行業重新洗牌,再洗牌的歷史。

1953年,畫家葉淺予創作了一幅《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畫。文革期間,這被說成是「牛鬼蛇神包圍毛主席 」 。


▲《中華民族大團結》

1962年中印爆發邊界戰爭,不巧葉淺予剛畫了一幅《印度獻花舞》,上面蓋了一個題為「寄情 」 的印章,又被說成對敵人充滿感情……


▲《印度獻花舞》

這位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繪畫大師,後來在美院掃了好幾年廁所。

另一位畫家黃冑,擅長畫毛驢和少女,在畫界被人戲稱「驢販子 」 。 1966年《人民日報》借「驢 」 大做文章,批判黃冑:

……是企圖用那些遊手好閒、飛眼吊膀的醜惡形象,來代替我們社會主義勤勞勇敢、樸實健康的各族勞動人民和革命戰士;

用那些歌舞、繡花、梳洗、餵奶等個人身邊瑣事,來排斥我們熱火朝天的鬥爭生活;

用剝削階級色情、頹廢、甚至歇斯底里的精神狀態,來對抗無產階級崇高、豪邁、意氣風發的革命感情!

文革期間,中國美術界遭到大規模的衝擊,私人收藏近乎絕跡。

到了八十年代,收藏不再是禁忌,但大陸沒多少人意識到藝術的價值。那個年代搞收藏的,不是家學淵源的文史巨擘、政界要人,就是先富起來的東南亞同行,壓根沒王健林什麼事兒。

1983年,31歲的北京人許化遲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參觀,發現外賓服務部出售近現代畫家的作品,以換取寶貴的外匯支持國家建設。

他花了20萬,也就是大約一輛桑塔納的價錢,把所有畫作全部買下,送去了香港存放。

這裡面有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等名家的作品。

當時李可染的畫多少錢呢?才幾十塊。等到十年後王健林開始搞收藏,李可染的畫已經漲到了800萬一張。

在那個大部分人不知道收藏為何物的年代,許化遲已經意識到了藝術品的價值。這背後原因很簡單,他的父親是許麟廬,齊白石的關門弟子。

直到90年代初,隨著改革春風吹滿地,以王健林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家們實實在在掙到了錢,才逐漸成為收藏的主力軍。

首富曾不止一次談過自己熱愛收藏的緣由:

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而多年前那份對文化的敬仰和熱愛,至今未變。

王健林對文化的熱愛,可以找到不少蛛絲馬跡。 《財富》記者曾寫道:

王健林的歌喉讓我大吃一驚,我還沒有聽過比他唱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更動聽的版本。

除了唱歌,王健林還會寫古體詩,只不過寫完之後到哪發表這個問題,常常讓下屬感到很為難。

王健林熱愛文化,但真正的文化人顯然不領情。

2012年政協記者會上,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發表意見說:民族的價值觀一定不能有‘錢’這個字,一個只為錢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聽了這話,坐在隔壁的政協委員王健林急了:

馮老師說的中國的價值觀裡不能有‘錢’,我對此不敢苟同。如果說不能有錢,我這樣的商人就沒法活了。我覺得不是不應該有錢,而是有什麼樣的金錢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中國人應該更多地追求財富,人人都應該有錢,所以有錢也是好事。

馮驥才舉了個例子:去年獲諾貝爾獎的詩人一年才寫了一首詩,按稿費計算說實話比民工還苦;緊接著話鋒一轉,特意對一旁的王健林說:藝術家要面對藝術、面對生活,背對市場、背對錢。

根據當時的新聞稿我們知道,馮驥才說了這話後,「全場一片哄笑 」 ,王健林則一語不發。

這不是首富人生中的首次尷尬瞬間。

2010年,他在北京獲得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頒獎的是柳傳志。

柳傳志介紹時告訴觀眾,王健林的父親是打土豪的老紅軍。然後他轉身問王健林:

我想問你和你父親在家裡是怎樣交談的?他是討厭你還是喜歡你?

王健林大吃一驚,因為這不是柳傳志原本為他準備的問題。但他很快恢復了鎮定,回答道:

雖然在過去,他們的目標是打倒富人階級,現在他們完全意識到,有錢比沒錢好。

話是這麼說。但王健林現在也知道了,很多事情吧,還真他娘不是用買買買就能解決的。

身家一千多億的王健林說過,

我在中國近現代字畫收藏方面不敢說第一,至少是前列。

身家不到50億的王中軍也說過,

我在收藏領域是大哥級的。

倆人的收藏水平不好分高低,但要論美術功底,王中軍比王健林強得多。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王中軍就在北京市少年宮接受繪畫訓練,迷上了畫連環畫,畫的無非是三國演義、趙雲關羽。當時全班同學都覺得他畫得特別好,誰能得到他畫的將軍或是一匹馬都覺得很高興。

為了畫畫,王中軍還造過假。五年級的時候,父母每個月給他兩塊錢買公交車月票,這筆錢一般都被他用來買繪畫材料。錢沒了,王中軍就自己畫月票,月票每個月換一次圖案,王中軍連續畫了好幾年,從沒被抓到過。

跟王健林一樣,初中畢業後,王中軍也入了伍。一開始當偵察兵,後來因為有美術基礎,他被抽調去給首長作標圖員,跟著首長們坐在小吉普上出出入入,看軍隊演習,風光得不得了。

說實話,畫月票幾年都沒被抓到,這樣的不當偵察兵真是可惜了。

從部隊退伍後,王中軍到國家物資總局當美術設計,順便考了個業餘的美術學院,讀了四年夜校。當年的美院還是很難考的,王中軍能考上,說明他底子不差。

1989年,出國潮興起,王中軍到美國讀研究生,順便掙點錢。五年後,他帶著學位跟掙到的10萬美金回國,創辦華誼。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搞起了收藏。

1992年,馮小剛在美國拍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王中軍托馮小剛聯繫上了人在美國的畫家艾軒,詩人艾青的兒子。通過馮小剛,王中軍以1.5萬美元買下了一幅艾軒的畫,後來又多次買入。如今艾軒的畫已經賣到了上千萬。

在王中軍的收藏裡,還有一張劉小東的《求婚》。這畫的原型,是拍過《北京雜種》《東宮西宮》的第六代導演張元向編劇寧岱求婚的場景。

寧岱為張元改編過《看上去很美》,也給自己的妹妹、導演寧瀛寫過《警察日記》。


▲《求婚》

2004年,收藏家唐炬在嘉德以11萬的價格買下此畫,兩年後這畫以10倍的價格,也就是110萬轉讓給了王中軍。 12年後,王中軍以1265万賣掉這畫。

你說說,上哪兒找回報率這麼高的理財產品?

雖然持有的畫作屢屢升值,但王中軍說自己沒把這事當投資,用他的話來說:

我是崇拜藝術。

很多年前,泰康保險創始人,陳東昇到王中軍家裡,以500萬求了一張吳冠中的《荷花》。這畫王中軍當年買的時候花了70萬,三年後,王中軍以1000萬的價格,又從陳東昇手裡把這畫買了回來。

▲《荷花》

陳東昇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著名拍賣行嘉德的創始人。 1993年創辦嘉德的時候,陳東昇拉來了三個人。

這個陣容不可謂不豪華,但當時一樁交易能不能成,往往取決於買家是誰。

1995年,嘉德拍賣了一幅石濤的《高呼與可》手捲。這畫的原主人外號「天津大姑 」 ,是民國大總統馮國璋的外孫女。

換句話說,馮鞏也得管她叫姑。

她的公公叫胡若愚,是張學良的結拜兄弟,當過北京市副市長。


▲《高呼與可》

拍賣前,天津文物局找到她說,這件東西不許賣到國外,出天津都不行。最後,還是故宮博物院出面,以近500萬的價格拍了去。
大姑用這錢給5個女兒一人買了套房子,給自己買了套公寓。

同一年,嘉德又拍了一幅畫,劉春華的《毛澤東去安源》。這畫文革期間創作,受到大家推崇,加上江青的肯定,曾風靡一時,一共印了近10億張,全國人民等於人手一張。


▲《毛澤東去安源》

嘉德剛成立時,陳東昇想搞個大新聞,如果把這幅畫拿來拍賣,肯定能引起轟動。

這幅《毛澤東去安源》,就此成為建行的鎮宅之寶。

這畫加上佣金,最終成交價605萬,相當於現在的三四個億。其實這個錢王健林王中軍也不是出不起,但這顯然不是錢的事。

王健林搞收藏,是因為「對文化的敬仰和熱愛 」 。王中軍搞收藏,除了對藝術的崇拜外,還寄託了他在電影方面的野心。

2015年,王中軍以2990萬美元拍下了畢加索的作品《盤髮髻女子坐像》。這個價格比估價高了一千多萬美元。

王中軍花大錢買這幅畫是有原因的。這張畫的原主人,是塞繆爾·戈德溫,米高梅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盤髮髻女子坐像》

而在王中軍買畫前,華誼剛跟美國STX簽署了18部電影的聯合投資、拍攝、發行協議。用《紐約時報》的話說,王中軍買這幅畫,表達了其影業擴張的雄心。

往前10年,2005年,華誼投資出品的《功夫》拿下1.73億票房和跟6個金像獎、5個金馬獎。當時王中軍接受采訪說,在中國做生意很簡單。

也就是在那一年,央視通知王中軍,他成為2005年度經濟人物50個候選人之一。一開始王中軍很意外。

以前也聽說過這個獎項,好像都是很高端的財經人士,感覺自己距離這個位置很遠,獲取的機會不大。

又過了段時間,央視通知王中軍,他成為2005年度經濟人物20個候選人之一。

王中軍說:「對這個事情開始有信心起來了。2005年正好是中國電影百年,在很多的總結報告裡面,我們很多作品都名列其中。 」

到了最終頒獎那天,王中軍沒能名列「十大年度經濟人物 」 ,王健林倒是入選了。這背後的邏輯既粗暴又簡單,年度經濟人物背後,需要有數字作支撐。當時全國的電影產業撐死了也就20億,華誼拿什麼跟萬達比?

面對這個結果,王中軍不服氣:在美國,以電影為代表的娛樂產業,是僅次於軍工的第二大產業,時代華納、迪士尼這樣的企業都是上千億美元規模的。

當時王中軍覺得,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一定能夠產生足以和華納抗衡的娛樂產業巨頭來。所以,雖然對落選感到不服氣,王中軍還是樂觀地說:

今年不行,明年我還來。

很多年過去了,華誼有過巔峰,也有過低谷,王中軍始終沒能站上央視的那個大舞台。 2014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停辦。

如果我們查看一下歷年的年度經濟人物會發現,能不能當選,也不僅僅是錢的事兒。

對王中軍來說,更難的日子還在後頭。

王健林說過,萬達只買畫,不賣畫,我從來沒想過要賺賣畫那點小錢兒。艾軒也說過:王中軍對油畫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他之前哪怕遇到了公司財務上的問題,也不會賣掉這些畫來套現。

但艾軒說這話的時候是2014年。

四年後,華誼資金鍊緊張,王中軍不得不賣畫以解決現金流問題。最誇張時,某次嘉德夜場拍賣有一半的畫來自王中軍的收藏。

前面說的那張劉小東的《求婚》,就在這期間被賣掉了。

當時有朋友問王中軍,你那麼牛,在收藏界挺有名氣的,怎麼開始賣畫了呢?王中軍回答:為了生活,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麼都可以賣掉。

王中軍當然清楚,他從戈德溫家族手裡買下《盤髮髻女子坐像》的時候,米高梅已經破產重組5年了。

不知道這幅畢加索名畫,現在還在不在王中軍手裡。

1992年王中軍剛開始搞收藏、托馮小剛找艾軒買畫時,馮小剛曾極力反對,覺得不值。

但在王中軍看來,中國這些大導演們掙得蠻多,又不懂投資,就亂買房子;於是他勸馮小剛,你應該買幾個人的畫,20年後每一張畫都比你家房子值錢。

馮導把這話聽進去了,他在王中軍的指點下開始買畫。 2009年,馮小剛在保利秋拍以285.6萬買入楊飛雲的《女人與貓》。

《女人與貓》這畫參加過1988年的油畫人體藝術大展。那是一個談性色變的年代,群眾還欣賞不了人體藝術。

開展第一天,一個戴大皮帽的中年男人晃著肩膀從美術館大廳中擠出來,滿臉潮紅地喊他媽的像進了女澡堂子。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大夥都跑來美術館圍觀,兩毛錢的門票暴漲十倍,以至於驚動了主管部門跟警方。

最後還是英達他爸,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出席了大展,隱晦地表達了官方的支持,給參展的藝術家們吃了顆定心丸。

十幾年過去了,這批畫的藝術價值得到了市場和官方的認可。 2012年,馮小剛把畫送上嘉德秋拍,成交價690萬,3年整整漲了400萬,相當於京郊一套房。

除了馮小剛,王中軍還是馬雲的藝術引路人。馬雲曾回憶道:

第一次去中軍家,被他收藏的畫所吸引。我以前從來不知道油畫有那麼貴,更不知道畫裡面有那麼多的講究。

看著中軍銜著大雪茄侃侃而談的樣子,我覺得特別的羨慕,於是像很多朋友們那樣,我被中軍淵博的分析帶進了油畫門檻。

被王中軍帶進油畫門檻後,馬雲不但開始買畫,還開始畫畫。

有人就跑去問王中軍,你覺得馬雲畫得怎樣?王中軍笑笑:

我畢竟是學過美術的,又看過那麼多展覽。

要論專業水平,馬雲肯定不如王中軍。

2012年,在華誼走上正軌後,王中軍重拾畫筆,還跟馮小剛搞了個畫室。有次汪峰去王中軍的畫室談工作,看到了王中軍畫的畫,特別喜歡,一口氣買了三幅。馬雲也買過王中軍的畫,還掛在了自家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有記者問王中軍,企業家、收藏家、藝術家,這三個身份你喜歡哪個?王中軍的回答是藝術家。因為藝術家最浪漫、最自我,最不受干擾。

多年後,經歷了賣畫事件的王中軍接受采訪,依舊不改本色:

我覺得我應該算是個藝術家。

因為他在其他身份上吃過苦頭。比如作為華誼兄弟的老闆,他不得不應對影視行業特有的審查制度。

有些題材進口片可以拍,但你拍就不行;有些片子則需要多頭審查,教育部說可以拍,民族事務委員會就說不行,而廣電總局出來打圓場,算了,不差一個片子,你先拍別的吧。

跟這些事情比起來,繪畫是一個太輕鬆太愉悅的活動了,因為你不必去迎合任何人。

在如何看待自身角色這個問題上,馬雲跟王中軍相反。在杭州當老師的時候,馬雲不大看得起商人。創業後他開始為商人這個群體感到驕傲。

在馬雲看來,商人群體需要被人認識,需要發揮自身價值,也需要進步。

有人以商業服務藝術,比如王健林和王中軍;有人則擅長以藝術服務商業,比如馬雲。

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對抗微信的社交產品「來往 」 ,「來往 」 裡有一個叫做「扎堆 」 的特色功能。為了推廣這個產品,馬雲立過一個flag:

如果雙十二前「扎堆 」 的堆友超過10萬,就畫一幅「馬體墨寶 」 。

雙十二當天,堆友接近40萬,馬雲兌現諾言,創作了一幅畫作進行拍賣。拍賣時由於競爭太過激烈,到達預定時間後仍有人持續出價。最終經過63次加價延時,這畫以242萬元成交。

儘管,沒人知道馬雲畫的是什麼。

一年後,馬雲成為了新首富。那年某個浙商慈善拍賣會上,馬雲又拿出了一幅墨寶進行拍賣,這次大家都看懂了,他寫的是「話禪 」 這兩個字。

又是一次激烈競價,這幅墨寶以468萬元成交,買家是一位浙商,浙江永利集團董事長周永利。

當時有人問周永利,你覺得值不值?周永利回答:

百年後馬雲應該像是胡雪巖一樣的人物,那就值。

周永利的話顯然拍到了馬腿上。就在這次拍賣前,馬雲做了一次演講,裡面提到:

胡雪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壞的榜樣———‘紅頂商人’。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對的路,因為錢和權是不能碰在一起的,做了生意就一定不能考慮你自己想當官從政,從了政你一定不能有錢……

在這個2020年的末尾,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麼,馬雲確實得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馬雲正在思考問題的當口 ,他的座上賓,螞蟻金服股東錢峰雷,在香港被三個黑衣人砍了。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敲鐘儀式上,錢峰雷是站在馬雲身側的三個人之一。

寧波人錢峰雷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從小只能看著別人家的小孩吃著零食,玩著他們的父母從大城市帶回來的電動玩具。九歲那年,他就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想法,要掙錢,掙大錢。

但一直到2000年,他都還只是一名室內裝修的項目經理。

錢峰雷嶄露頭角,是在2009年。那年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 」 上,他以520萬拍下楊飛雲的油畫《雲山之間》。這畫的模特是女星李菲兒,她的另一個身份是黃曉明的前女友。


▲《雲山之間》

當晚錢峰雷叫價前,場內最高價也就320萬,他一口氣喊到500萬後,又加了20萬,以至於劉嘉玲感嘆了一句,果然是錢多。

2012年,同樣的慈善晚宴,錢峰雷又以兩千萬拍下一尊新疆和田玉玉觀音,成為當晚的標王。當時李亞鵬叫他錢多多,這個外號逐漸流傳開來。

一年後,錢峰雷再次出席晚宴,並以三千萬拍下了一幅畫《望月》,再次成為標王。當時李亞鵬的好友那英和趙薇,上台對錢峰雷表示感謝。

趙薇好奇地問錢峰雷,從事什麼行業,錢峰雷沒有正面回答,只說了三個字:打工的。

在李亞鵬的慈善晚宴上搭訕了錢峰雷的趙薇,很快出現在了馬雲的藝術朋友圈裡。

2014年,趙薇畫了幅水墨畫,內容是葡萄跟蝦。馬雲替這畫題了兩個字,妙觀。當時趙薇把這畫以及她跟馬雲的合影發到微博,還特意提了句,來「來往 」 唄。當時,她是「來往 」 的代言人。

很多年後,趙薇夫婦被證監會禁止入市。馬雲接受采訪時說:我跟趙薇不熟。

不僅是趙薇,很多人都不清楚,錢峰雷的錢到底是從哪兒來的,而又為何如此高調。

錢峰雷神秘的發家史,或許可以從一份判決書裡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在寧波市中院公佈的一份關於開設賭場罪的一審判決書中,一個被告人李永波供述,他曾在2008年參與辦網絡百家樂的場子,錢峰雷在其中佔股40%。

另一份判決書則披露了堪比好萊塢大片的精彩情節。

就在2014年阿里上市後的第九天,錢峰雷帶著另一名富豪去新加坡豪賭,以博彩中介的角色擔保了兩千萬賭資。結果富豪卻指責他偷籌碼,還要活埋他。最後,錢峰雷被迫付出兩個多億,對方最終被以敲詐勒索罪判刑十三年。

這位出手闊綽的錢多多,捲入的兩場官司都跟賭博有關。不是股東,就是博彩中介,都是需要用財富做廣告的角色。

怪不得他如此高調。

這一次他被砍,不知是不是因為一場涉及無數人命運的豪賭?

2015年,馬雲跟畫家曾梵志聯手畫了一幅畫,這畫有個很好聽的名字,《桃花源》。


▲《桃花源》

蘇富比對《桃花源》公佈的估價,是150萬到200萬元人民幣。

結果,這幅畫拍出了3460萬的天價。

買下這幅畫的人,就是錢峰雷。

桃花源的出處,人人都知道,也能背上幾句,比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現實不是桃花源。這次馬雲很難說:我跟錢峰雷不熟。

從這個角度上講,百年之後不要成為胡雪巖,才是對馬雲最由衷的祝福。

來源   8字路口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