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琳琳
好看的小哥哥,不是今天才受寵,千年前就受追捧。
南朝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第14章叫「容止」,專門介紹魏晉時期的帥哥。
曹操的女婿何晏,面如敷粉。由曹操的孫子曹叡親測,絕對沒擦粉: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嵇康名氣大,身材也高大;清醒時帥,醉了更帥:
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美男的代言人潘安,身高體重沒具體寫,但追星女孩的熱烈反應已經足夠證明他有多迷人: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
當時的人狂熱追捧帥哥,到什麼程度?把27歲的衛玠活活看死了:
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有意思的是,這些傳說中的美男,都沒有可信的畫像。
中國男人的肖像,更多是價值觀的肖像。
那些著名的詩人作家們,屈原、陶潛、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像畫像,它們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觸到的這個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嗎?——李澤厚《美的歷程》
在「想像畫像」裡,山水、樹木、衣褶、童子、什物,都一絲不苟,因為這些暗示了畫中人理想的身分。
畫得最馬虎的,往往是那個人。
身體不是主題,身分與教養才是中國古代繪畫的肌肉。
最早入畫的男人是戰國時期貴族,出土自長沙馬王堆:
戰國 人物御龍圖 湖南省博物館藏
這幅畫非常洗鍊,歸納的絕了。
比如,下巴和冠帶,共用一條線。能少一筆,絕不多一筆。
到西漢,人物飽滿、生猛。
表現鴻門宴的壁畫,連廚子都虎虎生風:
西漢 佚名 鴻門宴圖 局部 洛陽古墓博物館藏
魏晉時期,執筆的是畫工。
畫有基本信息就夠了,並不需要多麼高明。
這位飛馳的郵差,是中國郵政的標誌圖像:
魏晉 驛使圖 嘉峪關新城壁畫墓群磚畫 甘肅省博物館藏 攝/幾葦渡
畫法雖然是定式,但這位畫工的技藝精湛,鼻子、鬍子和嘴,兩筆帶過:
下畫的貴族由仕女攙扶,提裙而行。
他的衣褶飄動,暗示了搖搖擺擺的動態,明顯是喝多了:
南北朝 寧懋石線畫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北齊的將領們,每個方向的人臉,都得到了刻畫:
北齊 儀衛出行圖 局部 山西太原王郭村婁叡墓
隋代的人物畫,有神祕主義色彩:
隋 展子虔 授經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展子虔在這張畫裡的任務,是處理好四個人的關係,平衡構圖。
人物領與袖的曲線,有書法式的構成,讓畫面變得靈動。
最右邊正在專心閱讀的人背後,石頭好像一個鬼臉,也盯著他手裡的書卷。
這一定是故意的,但畫家讓你看透卻說不透。
唐代,帝王畫都是定式:
唐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局部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畫家一定都很熟練了,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別畫錯垂珠的行數,那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
下面這幅畫,是宋徽宗最喜歡的。處處都有心思,高級:
唐 韓幹 牧馬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韓幹細心地分配畫面的層次和重心。
黑馬是大面積的暗色,它身後的馬是淺色的。
騎手的帽子、鬍鬚、腰帶、馬鞍都是暗色,但深度不同,拉開了微妙的差距,和黑馬呼應:
他鷹鉤鼻,胳膊上體毛很重,大概是胡人。
十根手指並排展示,依然畫得好看:
白馬脖子上有均勻、不自然的褶皺,暗示它的頭慢慢轉向觀眾:
材料所限,中國畫不能反覆塗改。
畫家必須非常小心,在畫之前就想清楚。
韓幹想明白了,每一筆都水到渠成。
這是唐人孫位畫的竹林七賢(殘卷只剩山濤、王戎、劉伶、阮籍),比較簡單,人和物都像案子上的擺件:
唐 孫位 高逸圖 上海博物館藏
下畫中是唐玄宗五兄弟:
唐 佚名 游騎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們在武則天統治時期長大,曾被幽禁在同一座宅子裡,感情不錯。
玄宗為太子,嘗制大衾長枕,將與諸王共之。——《新唐書·三宗諸子傳》
和一般的帝王圖、游騎圖不同,這幅畫透視準確。
龍顏不可輕露,玄宗背向觀眾,走入縱深,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
到五代,畫家將畫中人表現為凝神靜思。
那是他們認為高貴的狀態: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圖卷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最右邊這位像在寫公號,正想標題呢:
同樣是五代,韓熙載故作「荒縱」的生活,被顧閎中的全景攝像機記錄下來了:
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局部 宋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道家范兒成為流行。
白蓮社的故事是其中一個題目:
東晉高僧惠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十八賢士建白蓮社,修淨土法門,與陸修靜、陶淵明、謝靈運交往。
下畫中人是陶淵明,但富態的樣子不像那個求志的隱士,倒像赴會的領導:
宋 張激 白蓮社圖 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陶淵明的精神,傳承自「不食周粟」的故事:
孤竹國王子伯夷和叔齊,放棄王權,投奔周武王。後因武王滅商,二人持節退隱,不食周粟,採薇果腹,最終餓死。
李唐把這個故事畫得好極了。
他嚴肅、細緻地刻畫人性,這在中國畫裡非常罕見:
宋 李唐 採薇圖卷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伯夷在右,抱膝交腳。叔齊在左,前傾跟隨:
整個構圖是大手筆,有明暗、遠近、疏密。
苦心經營,又不露痕跡。
下畫裡的人物是南宋的大軍區正:
南宋 無款 中興四將圖 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原來岳飛(上畫左二)沒鬍子?
與此同時,地方上的男人在幹什麼?
有的在鬥茶:
南宋 劉松年 鬥茶圖 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的在縫縫補補:
南宋 劉松年 補衲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是不是好過勃魯蓋爾?
有的入定了:
宋 馬遠 秋江漁隱圖 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還有野遊聚會,搞藝術創作的:
宋 馬遠 西園雅集圖 局部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精神領袖和領袖像,也是畫家的重要母題。
這是馬遠畫的孔子,線條用到了相當厲害的地步:
宋 馬遠 孔子像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馬遠的兒子馬麟畫的大禹:
宋 馬麟 夏禹王像 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動畫片《大鬧天宮》裡玉皇大帝的造型,就是從這兒來的吧?
宋畫裡還有一類,玩得自由。
據說梁楷畫工筆極為細密,皇家畫院的人也要拜伏。
但他不願進體制,畫起了自創的「簡筆畫」。
下面這幅畫的筆法叫「折蘆描」,比倫勃朗的素描還提煉,越簡約越難畫:
宋 梁楷 六祖斫竹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還有兩個姿勢對中國男人來說很重要,都與成仙有關。
一是高臥:
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二是酒醉:
元 錢選 扶醉圖 局部 私人收藏
這兩幅畫出自不同畫家之手,但看著就像同一個人。
古代沒有996,但後退的髮際線,那時就普遍了。
不過,古人不為發量操心,他們費心琢磨的是長生不老:
元 顏輝 不老先機圖 日本MOA美術館藏
漢鍾離手裡的捲軸畫了高光,眼神也點了白。
兩者之間形成的電流,點出了長生的主題。
元代的人馬圖不少。
在下面這幅畫裡,趙孟頫題跋:
吾自小年便愛畫馬,爾來得見韓幹真跡三卷,乃始得其意雲。
可惜他筆下的人與馬,距韓幹遠矣:
元 趙孟頫 人騎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雍畫的這位,可能很難騎上馬:
元 趙雍 人馬圖 局部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不如坐下來聽琴: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種畫的妙處在於,畫家要你能聽到琴聲。
看到下面這幅肖像,在古畫裡找美男,就死心吧:
元 趙雍 高峰原妙禪師像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古代中國對男性外貌的基本追求不是帥,而是清奇高古。
用馬雲的話說:「大家都說我長得丑,我覺得我只是長得比較獨特罷了。」(2015年9月,斯坦福大學論壇)
元世祖帥不帥?我說不好。
元 佚名 元世祖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只知道,畫家要是忽略了他鼻梁上那顆痣,腦袋可能也被忽略了。
到了明代,人物畫的題材還是那些人,卻越來越「不像」了。
這張畫好比40集電視連續劇《陶淵明》的定妝照:
明 王仲玉 陶淵明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下畫中的陶淵明正寫生呢,可是鸕鶿的脖子為什麼拐成了直角?
明 李在 歸去來兮圖 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這是諸葛亮?是不是穿錯了行頭。
明 朱瞻基 武侯高臥圖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下圖不像文人雅集,倒像大官們附庸風雅前先合個影:
明 謝環 杏園雅集圖 局部 鎮江市博物館藏
琴棋書畫都備好了,一會兒大家都得露一手。
有時候員外們也直接寫在竹子上,明年字就竄上去了,寓意「節節高」:
明 杜堇 題竹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有意思的反而是下面這幅,明朝第九個皇帝朱見深畫的怪畫:
明 朱見深 一團和氣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把儒生陶淵明、和尚慧遠、道士陸修靜的臉融為一張臉,寓意儒、釋、道三教合。
這可能是頭一次,中國畫裡出現三個男人緊緊抱在一起的樣子。
下畫的老子畫得不像,是牛造成的:
明 張路 老子騎牛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碩大的牛頭,本來可以為畫面提氣。但這幅畫裡的牛頭,像狗頭似的。
失去了技藝的考量,只取意境,繪畫便容易滑向淫巧。
下面這幅畫裡的主角,是唐代天台山國清寺的隱僧,寒山與拾得:
明 蔣貴 寒山拾得圖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他們表情過於生動,面有奇相。
這樣的人氣息不俗,擱在現在也能紅。
唐寅挺會畫畫,但他畫的人和物都軟塌塌的,不夠有說服力:
明 唐寅 桐蔭圖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形式提煉的冒險中,他迷失了。
仇英的畫輕飄飄的,像哥兒幾個在會所喝茶談生意:
明 仇英 桃李園圖 局部 恭王府藏
曾鯨的人物有高古意,但在輕巧的衣著線條下,沒有令人信服的軀體:
明 曾鯨 葛一龍像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當時,畫中的文人只有一個追求,就是「清」,樣子清瘦、日子清淡。
眼神要放呆,不能跟董卓似的。
下面這張明朝官員標準像很講究,面面俱到,像荷爾拜因畫的那些人。
注意臉上用纖細的線呈現的皺紋:
明 佚名 徐光啟像 私人收藏
到了清代,人物畫的意境就更直白了。
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青島市博物館藏
有些畫與其說是畫,不如說是表情包。
清 石濤 對牛彈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王原祁的肖像,被他的崇拜者模式化了:
清 禹之鼎 王原祁藝菊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有人開始出怪招,注意那隻小紅鞋:
清 金農 自畫像北京 故宮博物院藏
這群男人腆著肚子、弓著腰,一副境遇滋潤的樣子:
清 黃慎 蹴鞠圖 天津歷史博物館藏
下畫中的兩個人是不同年齡段的乾隆,身著漢服:
清 郎世寧 平安春信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種cosplay畫的目標,就是做到富貴吉祥,宛若仙境。
如果乾隆那時有攝影術,他一定會比一個世紀後的慈禧玩得更炫。
文人的世界,梅是一樣的梅,人卻是不一樣的人:
清 余集 梅下賞月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羅聘 易安像 私人收藏
小清新也好,小光怪也好,畫譜裡學不到的,只能自己琢磨。
千年下來,中國人的樣子,到底該怎麼畫?沒了章法。
到清末,有人試著把自己畫得強悍,這樣的形象以前只用在鬼神和武將上。
這是畫家任熊的自畫像:
清 任熊 自畫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方臉寬肩,男子氣概,不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樣子。
手端在身前,猛一看像杵著劍。
衣褶像畫石頭的用線。
下面這幅畫,是曾懸掛在紫光閣的280幅清朝功臣像之一:
清 佚名 乾隆頭等侍衛占音保像軸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專家何慕文說:「他的臉是西方畫法,但脖子和衣領處有一個空白,沒被畫過。說明一位畫家畫了臉,其他人畫了服飾兵器」。(2017年10月,澎湃新聞)
這一道中西之間的空白,至今仍在。
來源:藝術永不眠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