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往往是曾經擁有,友情卻可以天長地久。
01
他們再次一起拍了一部電影。
這已經至少是兩人的第十次合作拍攝了。
從2000的《像霧像雨又像風》,到今天,已經足足21年了。
他們一直風雨不棄,相知相伴。
每年生日,陳坤都會準時為周迅送上祝福。
哪怕還在度蜜月,周迅都會趕回來參加陳坤的活動。
兩人也被無數次拍到,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出現在同一棟樓。
很多人都把兩人作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CP。
於是這次再看到兩人合體,又有人問了:你們為什麼不結婚?
看完兩人的故事你就會發現,答案其實很簡單:
有些人不做情侶,才是幸運。
02
初識那年,陳坤24歲,周迅26歲。
在《像霧像雨又像風》劇組,他是剛出道的新人,她已經憑藉《蘇州河》拿了影後。
那時候的陳坤,自己在戲裡抱著周迅的時候,手會抖。
因為在他眼裡,她是個前輩。
他完全沒想過,後來他會成為她口中的「坤兒」,她成為他口中的「小迅」。
有人問過兩人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
陳坤的回答是,「存在」。
周迅的回答是,「幾乎就是像家人一樣了」。
兩個人就住在樓上樓下,還相互認了對方的媽媽做乾媽。
有一次拍戲,兩人在水下,在沒有人發現異常的時候,陳坤卻意識到,周迅的狀態有點不對。
他用力將她推向水面,劇組的人才意識到,她差點就失去了意識。
陳坤說,他知道,她的狀態怎樣算正常。
還有一次,陳坤大晚上喝醉了,就給周迅打電話:周迅,你給我出來,現在給我出來!
周迅什麼也沒說,立馬趕了過去。
兩人一見面,陳坤就大哭了起來,周迅什麼也沒說,只是靜靜地陪在身邊,摸了摸他的頭。
周迅說,她知道,他只是需要一個擁抱,一個不問理由的安撫。
這是獨獨屬於兩個人之間的默契。
一晃,21年過去了。
兩人各有各的「感情生活」——陳坤早早地有了個兒子,周迅身邊則是走過了朴樹、李亞鵬、李大齊,還有結婚六年的高聖遠。
陳坤從不干涉周迅的感情,只是說:你摔坑裡,要自己面對。但是你只要需要我,我都在。
周迅也從來不會將陳坤當作男友的候選,反而在自己的婚禮上光明正大地開玩笑,陳坤的兒子,就是她的兒子。
兩人之間的友情,從來純粹,從未褪色。
03
說實話,我很羨慕陳坤和周迅的友情。
因為這樣的朋友,實在太難得了。
不是難以擁有,而是難得長久。
讀書的時候,我最好的朋友裡面,也有一個女生。
我們都非常確定,對彼此沒有任何其它的想法。
她要追班裡的同學,我幫她出謀劃策。
我想追她的閨蜜,她幫我、說好話。
我幫她輔導作業,她幫著我瞞著老師逃課。
我們甚至還有過一些很幼稚的約定:以後無論去了哪裡,每年都要爭取見個面;等到以後成家立室,自己的小孩要認對方做乾爹乾媽……
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當時確實很幼稚。
大學之後,我們彼此都談戀愛了。
壓力也在無形之中出現。
有時候出去約個飯,我跟女朋友說的時候,她總會用一種質疑的語氣問我:就她一個女的?
在手機裡,看到我和朋友的合照,也常常會讓我們鬧彆扭。
對於我朋友而言,情況不同,本質卻是一樣的。
有一次我們兩個約飯,她男朋友也一起過來了。
飯桌上,她男朋友看我的眼神,不像是對待朋友,更像是對待對手。
結果就是,整一場飯局,我跟他都沒說上幾句話,最後尷尬收場。
我們這才開始明白, 在各自伴侶的眼裡,原來擁有一個異性好友,已經是一種罪。
慢慢地,我們的來往越來越少。
我不會主動約她,她也不會主動約我。
哪怕我們後來恢復單身,再相見,卻也回不到曾經無話不說的日子了。
因為我們都知道,最後不可避免地,我們還是要面對那些壓力。
想像中,即使結婚生子,兩個家庭相處融洽的場景,終究只是年少時的幻想罷了。
愛情與友情,現實裡我們往往只能二選一。
04
有一個異性的朋友,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相較於愛情,這種友情最好的一點在於,不會對另一方有要求。
沒有要求,就不會有失落,就不會糾結。
正如周迅對陳坤說的那樣:我不會要求你一定要怎樣對我。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天都會和周迅說早安、晚安的男友,只要有一天沒說,周迅的心裡都會有些不安。
愛情,是需要全神貫注地投入的,一時不慎,便會傷痕累累。
但友情不是,有事的時候,ta永遠會在;沒事的時候,便各自安好。
愛情的對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朋友永遠在身邊。
這是友情最寶貴的地方。
相對於同性的友情,異性友情的體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簡單來說,ta可以幫助了解異性。
只有男人最懂男人,也只有女人最懂女人。
總有一些時候,你需要一個異性,為你的愛情出謀劃策。
往深一點說,就是異性友情的體驗,與同性是不一樣的。
就目前來說,男性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保護的角色;而女性在情感上的細膩、情緒上的支持,也是很多男性難以比擬的。
這讓我想起了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之間的友情。
在《羅馬假日》裡,赫本與派克相識。
她是芳華正茂的女孩,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他一直是她的保護者。
《羅馬假日》拍完,他發現赫本的名字被印在了海報的角落,他便立即讓製片去將它放大。
赫本被第一任丈夫背叛,得知消息的派克第一時間打去越洋電話,聊了一整夜。
她一直是可以溫暖他的人。
每次來到美國,派克的家總是赫本第一個要去的地方。
那一年,派克痛失愛子,赫本第一時間飛到美國,給了他一個擁抱。
這樣的相互支持,直到赫本去世那一天。
假如真的有這樣一個異性的朋友,用來談戀愛,簡直是一種浪費。
不必擁有彼此,只需互相陪伴。
「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感情,才是最難得的。
05
對一段異性友誼來說,想要維持下去,其實真的很難。
知乎上,有人問到「男女之間真的有純友誼嗎」這個問題時,你總能看到這樣的回答:
「只要長得丑,四海之內皆朋友。」
“有,只要一個打死不說出口,一個裝傻不知道,友誼長存!”
……
很多人在看到一段異性友誼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就下判斷:這關係一定不純潔。
很多友誼,便在這些風言風語中,無疾而終。
其實這又何必呢。
人類是很複雜的動物,人類的感情,也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
也不是友情、愛情、親情就能概括完的。
正如陳坤和周迅說的那樣,他們是朋友,是兄妹,也是家人。
這其中,有陪伴,有依賴,有關懷,也有愛。
一個男人和女人,不是註定只能談情說愛的。
最後,祝福那些異性的友誼,都能像陳坤和周迅那樣。
願你們不離不棄,一路同行 。
來源 | 國館文化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