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也是錯?是的!

百世快遞

文:張是之

有些新聞,真的是看的你很無奈。

今天最新消息,義烏郵政管理局表示,因「低價傾銷」,百世快遞、極兔速遞被整治,主要措施是停運部分分撥中心,已於今天執行。

百世快遞

此前義烏郵政管理局就曾於4月6日下發過一份措辭嚴厲的警示函:

我局於3月10日、3月19日、3月23日及4月1日,多次知會你公司,同時告誡你公司不得用遠低於成本價格進行傾銷,但至今你公司未按照要求進行整改,現發函對你公司進行警示。

要求你公司於4月9日前整改完畢,否則,我局將根據《快遞條例》第四十一條相關要求,責令你分撥中心停業整頓。


從網上報導來看,快遞公司業內普遍的成本價是 1.4 元,百世和極兔這兩家的價格應該是比這個還要低。

價格低怎麼還成了毛病呢?有網友也表示奇怪,而被定罪的原因就是有個「低價傾銷」的罪名在等著他們。

這個低價傾銷的罪名,我們常見於美國對中國商品的懲罰上,說是我們的產品賣的太便宜了,就構成了低價傾銷。

怎麼今天還自己人鬥起自己人了呢?其實這這一切都源於傳統經濟學教科書的錯誤。

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低價傾銷是有害的,是違背企業生存原理及價值規律的,是一種引發價格大戰、中小企業倒閉的惡性競爭行為。(PS:有沒有讀到一種「經濟學家」、法律在教企業家做人做事的味道?)

在他們的認知中,低價傾銷就是一種原罪。所以,要避免這種惡性競爭,禁止低價傾銷。

根據這些理論,相關法條也做出了規定。

比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規定:
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
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網上很多人大概都知道低價傾銷這回事,也支持郵政管理部門的處罰,理由就是這些低價傾銷的公司,先砸錢拿下市場然後再漲價把原來虧出去的錢賺回來,同時會形成壟斷。

可這種觀點實在是經不起推敲,首先他們是在拿一個還沒有發生的事情,還僅存在他們想像中的事情,就去給一個企業的實際經營行為定性,並且是定罪加處罰。

尚未發生的傷害,顯然不是真正的傷害,處罰在邏輯就先說不過去。

其次,在學理上,我們也無法說「低價傾銷」就是有害的。

如何控製成本和製定價格,很顯然都應該是企業自己的事。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那外人根本沒有說話的份兒。

百世和極兔價格低,就傷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嗎?並沒有。

這里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注意「語言腐敗」的問題。當一家公司因為低價搶走了別人的生意時,這叫正常的競爭,這不叫傷害,更不叫侵權。

第三,市場准入是自由的,競爭就從未消失。

傳統經濟學理論、郵政部門的處罰,以及網上那些叫好的人,都以為百世、極兔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打價格戰把市場上的其他快遞公司趕出去,然後自己壟斷整個市場。

但問題的核心在於,想把別人趕出去,哪有那麼容易?哪裡是降降價、打打價格戰就能辦到的?

這些人的思維啊,被傳統經濟學理論和那些法律的條條框框所桎梏,哪有那麼簡單?

只要市場准入是自由,競爭的大門就從來不會關閉。

當年滴滴、快的大打價格戰,不僅打價格戰,結果最後還聯手合併了。

當年也有很多人跳出來說什麼打價格戰就是為了日後的壟斷,你看果然壟斷了吧?

沒錯,看市場份額當時好像是壟斷了,但後來呢?

共享出行的大門沒有關上,現在你打開高德地圖隨便一搜,除了滴滴還有十幾種平台可以選擇。

拼價格是競爭策略的一種,但絕對不是競爭的全部,更不可能因為拼價格就沒有了競爭。

也就是說,我們前面說他們在憑藉想像的傷害來定性和定罪,而他們那些想像的傷害從來都不會發生。

企業有權制定更低的價格,消費者也有權選擇更便宜的產品和服務,郵政部門這橫插的一腳,讓人家停業整頓,可以說完全沒有道理。

而且極兔快遞這家公司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名氣和市場應該都不如「四通一達」。

小公司起步靠低價打開市場,這有什麼不妥嗎?

別說低於成本價了,就是免費提供快遞服務,只要企業願意,賠本賺個吆喝混個臉熟,那也沒問題。

如果當年電信部門按照今天郵政部門處罰快遞的邏輯,微信恐怕是活不到今天。

當年微信實現的信息和通話功能,哪一塊不是動了電信部門的奶酪?而且最要命的是,微信還是免費的。

微信不是沒有面臨被封殺的威脅,只不過移動互聯網發展太快,有關部門的思路沒有跟上,客觀上呈現出了部分領域「無為而治」的效果罷了。

去看看民營快遞成長史的艱難,就知道什麼叫作既當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了。

百世和極兔的遭遇,很有可能是招致了同行的舉報。

而我們也說過很多次,這種情況往往是先有惡法,後有惡人。

那些錯誤的經濟學理論、法律和法規,給了市場上競爭對手之間不切實際的妄想。

無法通過市場競爭得到的東西,妄想通過其他更卑鄙的手段得到。

最近深圳房產市場也正在遭遇類似事情,一聲嘆息。

來源    張是之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