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滯銷的菠蘿為甚麼不做成菠蘿罐頭再銷售?

菠蘿

這問題我恰巧知道。

因為我三姨當年就是國營罐頭廠的員工。

當年她們廠銷售最好的罐頭是甚麼?

紅燒雞塊罐頭,紅燒豬肉罐頭。因為賣的比較貴,全國到處賣,不愁銷量。

附帶福利就是,當年我雞頭,雞翅,雞爪吃到惡心。因為這幾樣是罐頭廠的下腳料,當副產品處理給員工,一毛五一斤……

不過她們廠的紅燒雞塊罐頭我也很少在市場上看到,大概還是比較貴,本地銷量有限。

後來產量最大的產品是蘆筍罐頭,專門出口創匯的。

至於水果罐頭,產量較少,品種更少,雖然不愁銷路,但是也好不到哪裡去。

她曾給我專門講過水果罐頭的特點:

水果罐頭不值錢,附加值低,運輸是大頭,基本在本地銷售。

水果罐頭銷售對象比較狹窄,銷量有限。因為口感等原因不如新鮮水果好吃,也比水果貴,也就適合反季節給小孩解解饞,平時看望病人,過節當禮品送(當年的情況)

還有一些水果本身不適合做罐頭,廠裡的主要產品是山楂罐頭,桔子罐頭,黃桃罐頭,梨罐頭。最好吃的是黃桃罐頭,其它幾種真心難吃。但是我從來沒有在市場上見過有黃桃賣。原因就是黃桃很特殊,要真正熟了才好吃,但是一旦成熟幾乎無法運輸,類似於水蜜桃。而且黃桃經過罐頭制作後口感更好,是一個特例。

以上算老黃歷,但是對於臺灣菠蘿罐頭加工還是有參考性的。

那就是,菠蘿罐頭銷售對象有限,能有新鮮菠蘿誰吃罐頭,除非特別喜歡吃菠蘿而又不在銷售季節的,現在誰還把水果罐頭當禮物送啊。我已經想不起來最後一次吃水果罐頭是十幾年前哪一年的事情了。

菠蘿罐頭不值錢,臺灣本身銷量有限,做成罐頭運費是大頭,競爭力更比不過國內菠蘿罐頭。國內默認的消費理念是只有品相質量不好的水果才去做罐頭。

一句話,市場容量有限。

…………………………………………………………………………

另外跑個題,別說水果罐頭了,其它罐頭食品國內銷量也極為有限。絕大多數中國人不喜歡吃罐頭。

或許是幸存者偏差,我最後一次買罐頭,是十幾年前,豆豉鯪魚罐頭偶爾買點,其它的雞,豬肉,牛肉罐頭從未買過。原因很簡單,豆豉鯪魚可以直接開吃,其它的不加熱一下是吃不下去的,有這時間動手做它不香麼?

稍稍去查了點資料,中國的罐頭整體行業發展一言難盡啊,在其它行業產量不斷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罐頭年總產量近四年間減少了 40%,只有 900 萬噸,還會進一步下降,而出口同期增長了四倍,220 萬噸。此消彼長,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國人吃罐頭越來越少。如果把其中的軍用罐頭不計,人均消費雖然不至於某些人宣稱的 1kg,但是也不會超過 3kg。與人均年消費新鮮瓜果 60kg 來比,這數字真的拿不出手……

經網友提醒,我忽然發現自己竟然忘了罐頭中的王者八寶粥,這個一年產量近 160 萬噸,留給我認知中的水果罐頭,肉罐頭國內真的沒有多少了,所以根據罐頭行業自己的統計數字,中國一年的罐頭消費人均 2kg,扣除八寶粥這個另類,常規意義上的罐頭真的就人均不到 1kg 了,更慘不忍睹啊。看來他們才掌握了真相,我之前還對此不以為然……

…………………………………………………………………………

又及,好奇去某寶直接搜罐頭,果不其然銷量排第一的還是黃桃罐頭,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其它罐頭銷量排在前列的全是喂貓的罐頭。

…………………………………………………………………………

再多聊一點點,畢竟一談起吃我就不困了。

由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營養理念,罐頭這個國外極受歡迎的方便食品沒有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而相應增長,反而一蹶不振走向了衰落,其頹勢不可挽。如果實在沒辦法,出口換取外匯吧,人民幣結算更好。

其實按照國家標準的劃分,罐頭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禽水產罐頭。包括但不局限於雞類,鴨類,鵝類,牛肉,羊肉,豬肉(火腿,午餐肉,紅燒豬肉,豬蹄,清蒸豬肉,扣肉,回鍋肉,五香肉丁,紅燒排骨……)魚類(鳳尾魚,豆豉鯪魚……)不過呢,數據比較慘淡,肉禽類罐頭僅僅占總產量的 18%,水產罐頭占 6% 。

第二類:果蔬罐頭。包括蔬菜罐頭,水果罐頭。【其中蔬菜類罐頭又分為清漬類蔬菜罐頭(清水豆,清水筍,清水荸薺等),醋漬類蔬菜罐頭(酸黃瓜,酸蕎頭等),鹽漬類蔬菜罐頭(雪菜罐頭,菜心罐頭等),調味類蔬菜罐頭(油燜筍罐頭),蔬菜汁醬罐頭(番茄汁,番茄醬,菌類醬)。】

蔬菜罐頭又包括番茄醬,小白蘑菇(洋蘑菇),竹筍,蘆筍,帶皮豇豆,青豆,豌豆等等,還有甚麼,大家幫想想,平時日常有誰買過這些罐頭的?不過就是這些不起眼的罐頭占了國產罐頭的半壁江山,產量占比達到了 47.5% 。

至於大家討論中提到的各種鹹菜,榨菜等等算不算罐頭,這個先介紹一下國家食品標準對罐頭的術語定義哈哈,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類、水產動物為原料,經加工處理,裝罐,密封,加熱殺菌等加工成商業無菌的罐裝食品。所以這裡面有兩點要求,一個是裡面裝甚麼包裝,那些塑料袋真空包裝的就排除了,雖然有些人想歸為軟包裝罐頭,估計也涉及行業管轄利益。

二是必須經過加熱殺菌。所以很多罐裝的食品比如飲料比如某些鹹菜就不能算罐頭了。這個主要分別看配料表,如果罐裝的鹹菜其成分標有各種允許添加的食品防腐劑,比如山梨酸鉀,不用問,肯定不算罐頭。如果看了半天沒有發現防腐劑或者裡面標註了殺菌方法,那就是屬於罐頭了。另外,所謂商業無菌並不是微生物意義上的無菌,商業無菌的含義是不含治病危害菌,其它微生物允許存在,在保質期內不會影嚮健康。所以有些罐頭過了保質期,因為微生物活動可能會造成食品變質,比如漲蓋,就不要吃了。而有些罐頭因為工藝問題,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無菌,所以可以儲存很多很多年。一般罐頭未經許可是不得添加任何防腐劑的,有些肉類罐頭則按照國家規定添加了防腐劑。其實所有外購的肉類加工食品都有,防止產生致命的肉毒桿菌

水果罐頭就不用多說了。國標中序號排第一的就是菠蘿罐頭,必須有其牌面。緊隨其後的就是桃類罐頭,沒有提到名字的水果罐頭,喜歡的吃貨不妨在評論裡報出來。

總產量占了 20.5% 。

另外,根據統計,近些年水果罐頭中有一種異軍突起,消費量一直在高速增長,因為它受到了青年消費者的歡迎。

大家不妨猜猜是啥?

必須是黃桃罐頭啊。我這個回答這麼受歡迎真的是因為對岸菠蘿問題麼,肯定不是,是因為我提到了黃桃罐頭啊,有多少人是因為瞥見黃桃罐頭而進來的。

黃桃罐頭成為水果罐頭銷量冠軍並不意外,天時地利人和。天時者,黃桃成熟期極短,又不耐儲存,不像其它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地利者,新鮮黃桃不耐運輸。人和者,水果罐頭要經過高溫工藝,在水果經過高溫蒸煮後口感更加甜美的,唯黃桃耳。

第三類:其它罐頭。八寶粥等。這個產量只有 8% 。在其它統計中數據有沖突,也很正常。

初步統計,2020 年中國水果類罐頭消費量 145 萬噸,人均不到 1kg。

其實水果罐頭銷量慘淡的另一個不相幹原因就是中國小家電太太發達了。誰家還沒臺榨汁機呢,再不濟網上買水果經常免費贈送手動榨汁機,有擰的,有攪的,試過一下,手疼,扔了。家裡有早些年老式榨汁機,吃灰了,又有新型榨汁機,還有免清洗料理機,還有兩臺玩具級別的 USB 充電榨汁機,好玩,雖然榨汁得加水,還得慢慢晃動,雖然口感不佳,但是拿著上下搖晃,左右擺動,前後穿花繚亂,逼格滿滿,不好喝也得喝啊。

所以,國內幾大果汁巨頭日子一天天難過也是莫得辦法了。

忽然想起遙遠的當年,認識了一個在某食品廠當質檢經理的妹子,每周末都送滿滿一箱各式果汁,當日抽檢完剩下按規定要銷毀的,薅資本主義的羊毛的事情,我最喜歡做了。實話實說,這是我喝過的最好的果汁,原汁榨取不加任何水分,缺點就是必須低溫冷藏,不得超過一周,另外價格喜人,在十多年前,一瓶 200 多毫升的就賣到了八九塊錢。現在有了功率強勁轉速破萬的料理機,它純橙子汁口味獨特的連皮直榨就真的不算甚麼了。

…………………………………………………………………………

果然,一旦聊起吃的,大家的熱情都很高,討論的氛圍是友好而熱情。

有筒子讓我推薦甚麼品牌的黃桃好吃,我就為難了,畢竟十多年沒吃過了,也不了解目前的市場狀況,只能讓他們自行網上搜尋。

現在想想,還是有點不妥,本著負責任地態度,給大家聊聊網上購物尤其是美食方面的一點點心得吧,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第一條:首先不考慮網紅帶貨達人。不是說不買他們的推薦產品,而是根本不以他們的意見為參考。他們只是恰飯而已,帶貨的東西不一定親自嘗過,反正都會裝著非常好吃的樣子煽動你來買。我從來不看這些。

第二條:不要買貿易公司的品牌,或者新晉互聯網公司的品牌。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二道販子,根本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生產品控體系,別聽他們自己吹噓甚麼國際先進管理體系,甚麼品控,甚麼服務,甚麼潮流,就是為了快速掙錢。所以他們的產品供應商往往是成本比較低,質量控制相對薄弱,自身無法創立品牌效應的,只能委身淪為這些銷售型公司的打工仔。最簡單的例子,同一個類型產品,同一個價格,誰的利潤高?當然是自有品牌的生產商,貿易型品牌想要獲得較高利潤,就一條路,偷工減料。所以,大家不妨搜搜某些網紅貿易型品牌的食品質量醜聞各種投訴,心裡就一清二楚了。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如果你買到一種食品,直接看包裝標簽,如果有委托生產,不用問,貿易型公司,如果覺得很喜歡,那不妨直接搜委托加工廠的產品。價格基本上都會比網紅便宜。

第三:稍微做一點點功課,查一點點資料。我們還以水果罐頭來舉例吧。前面大家都知道,水果罐頭整體銷售趨勢是衰落的,所以競爭日益激烈,所以,基本上也不會有新的大廠建立,市場上存活的都是歷史悠久的老廠,當然不排除有些地區小廠活的也算滋潤。現在黃桃罐頭銷售火爆,就不排除某些貿易公司進來搶羹吃,也不排除有些有錢人花點錢或者承包個經營不善的罐頭廠包裝一下弄個新品牌在某音某書宣傳成為新晉網紅,不妨查一查品牌成立時間,我的建議,三個字,不要買。當然只是個人建議,萬一真有好吃的呢?

那麼我的推薦是甚麼呢?實話實說,不講道德,某得良心,只是按照國家罐頭行業的統計數據來說話,可惜沒有查到黃桃罐頭的官方數據,那些互聯網大數據麼,總覺得不靠譜,水比較多。

先說說目前十大罐頭品牌中經過幾十年市場風雨洗禮而存活的著名老字型大小吧。

第一名:上海梅林。這個不用多說了,冠生園,大白兔,梅林,這三個都是金子招牌。黃桃罐頭應該不錯。

第十名:廣東鷹金錢。這個主業全是肉禽水產,其中豆豉鯪魚,我的最愛。也有黃桃罐頭,不知道有沒筒子吃過,反正我沒有。

好了,沒有了。

下面說的是之後成長起來的品牌。

首先給胡建的筒子道個歉,我知道胡建一省產量占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超過二到六名的產量總和。但是一個牌子我都沒聽說過,慚愧慚愧。

第二名: 古龍。名字非常好,就是沒見到黃桃罐頭。

第三名:紫山。黃桃罐頭銷量一般。

第五名:同發。黃桃罐頭銷量不起眼。

然後是其它省份的十大品牌。

第四名:遼寧真心。黃桃罐頭銷量不錯。

第六名:廣東歡樂家。黃桃罐頭銷量喜人

第七名:四川美寧。黃桃罐頭慘不忍睹。有些某平臺查到的銷量為零。

第八名:遼寧林家鋪子。各平臺的黃桃罐頭銷量冠軍,就不用多說了。

第九名:廣東甘竹。就不生產黃桃罐頭。

以上是中國十大罐頭廠家的黃桃罐頭生產網銷情況。喜歡吃黃桃罐頭的,不妨挑沒吃過的品牌換換口味,反正又不是花我的錢,如果覺得一般,那是口感問題,如果覺得不錯,說明我這一套分析還是很管用的。

另外,僅僅從價格上說,品牌罐頭都會比較貴,好處就是買了很少會發牢騷,這十幾萬好評都是買的麼?所以某多多銷量我就不參考了。反正它的冠軍銷量十萬 +,我就看到了幾百差評,都是吐槽味道怪異,口感不佳,發臭,發霉的,這個就根本不用考慮了。

至於其他品牌的黃桃罐頭我就不推薦了。畢竟我提到的已經有四個牌子銷量都非常好,還有多款產品,不夠吃貨們選擇的?

我也在網路搜了推薦的各種十大黃桃罐頭品牌,除了上述四家外,剩下的都沒有相同的,很多品牌透露出一股濃濃地子軒味道,好奇查了下底細,還不夠上幼兒園的,有些甚至查不到任何資料,那還是算了吧。

…………………………………………………………………………

本來還想再查查其它黃桃罐頭的資料,再推薦幾個,然而我輸入某個品牌的罐頭直接跳出的就是各種質量問題,看來這家公關沒有到位啊。

不過我也是閑的無聊,耐著性子看了很多,然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很多人開口第一句就是,孩子感冒了,照例買了黃桃罐頭給他吃……

聯想到很多筒子回答當年只有生病才能吃黃桃罐頭,黃桃罐頭當藥的,只是當時沒有在意。

認認真真搜了一下資料,在北方,尤其是大東北,真的是感冒了就拿黃桃罐頭當藥吃的。

究其原因,還是過去生活條件艱苦,只有孩子生病了才舍得買瓶水果罐頭補充營養,而黃桃罐頭因為口味是首選。普通感冒是自愈的,配合上藥物,很快康複。這就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吃甚麼藥忘記了,唯獨記住了黃桃罐頭,作為生活常識流傳下來。

以至於現在,東北人感冒了,莫慌,先來瓶黃桃罐頭,還沒好,那就再來一瓶。

怪不得東北的黃桃罐頭銷量這麼高……

…………………………………………………………………………

很多筒子提到荔枝罐頭了,我就給大家聊聊當年我和荔枝罐頭不得不說的往事。

如果說小時候最向往最期待的水果是甚麼,排第一的肯定是荔枝了。

無論是語文課本上的荔枝蜜,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還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一直是我最最向往的水果了。

可惜當年的媒體遠沒如今發達,我甚至連荔枝是甚麼樣子都不知道,還專門去圖書館查資料,只能看到皺巴巴的文字敘述,還有一副黑白素描插圖……

後來同學的父親去廣州出差,帶回來兩罐荔枝罐頭,甚麼是好哥們,這就是。同學立馬喊我和另一位同學到家裡吃,這算是第一次看見荔枝的真實圖片和荔枝果肉,看上去很好看,一嘗非常甜,還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很好吃,但是沒有我想象中的好吃。同學父親解釋到,新鮮荔枝比罐頭好吃,不過無法保鮮,摘下來晚上吃味道就不一樣,第二天就更不行了,從廣州帶回來等到你們吃嘴裡至少要三天了,所以只能買罐頭讓你們解解饞,味道還是這個味道,但是要好吃百倍,你們自己想吧。

另一個同學回家也向家長吹噓半天,讓家長出差看到荔枝一定要買,一定要嘗新鮮荔枝。

後來,這同學拉著荔枝罐頭的同學興奮至極地找到我,說他爸出差去外的,看到市場有荔枝叫賣,想起兒子的話,就想買點,結果一嘗,味道並不怎麼樣,勉為其難地買了一斤。

同學不以為然,直接拎著荔枝就找我們兩個分享。

打開袋子一看,都覺得不太對勁,這荔枝個頭稍稍有點大,雞心形狀,雖然是紅色的,但是黃色更多,外表也是很多小刺。和之前荔枝罐頭上圓圓的通紅的荔枝不太像。

同學想了想,這應該是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水土,水土問題。

打開一看,裡面竟然不是圓圓的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而是五六粒瑩潤無比的鮮紅色果肉,我們面面相覷,這和上次吃的罐頭差得太遠啊。

同學沉思了一下,品種問題,如同獨頭蒜與普通蒜七八瓣一個道理。

然後我們興奮地開吃……

然後我第一個吐了,這是甚麼玩意,竟然是苦的,爛爛的,軟軟的…… 而且裡面好大一個核,果肉就一層皮。

另一個同學也困惑地抬起頭,我吃的這個有一點點甜味,但是怪怪的,比上次的荔枝差遠了。

最後一個也是說不好吃。

最後大家經過討論後一致認定,同學父親被騙了,最有可能的就是拿野生荔枝來冒充經過多年栽培的水果荔枝。比如野生酸棗就一層皮,野生梨又澀又硬……

同學回到家和老爸一說,他老爸也很迷惑,不可能呀,當時賣的就在喊荔枝荔枝的,很多人買,嘗了都說好吃,不可能這麼多人騙我一個外地人呀。

這事就漸漸忘了,直到多年後到廣州工作,又在荔枝產地,一天三斤糯米糍,桂味不覺多,古人誠不我欺也,連著吃一星期,最後的結局就是心慌氣短,一動則天旋地轉方才減少到一天一斤……

又過了很多年,閑來無事,忽然想起小時候吃過的冒牌荔枝,忍不住上網搜尋一番,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知道了當年吃得是甚麼。

首先同學爸爸沒被人忽悠,這確實是一種水果,名字裡確實也帶荔枝二字,只不過多了一個錦字,錦荔枝。

就是這貨。

1

這在古代確實是水果,也曾是皇家貢品。

2

故宮文物,錦荔枝

說白了,就是苦瓜的原始品種。

類似於聖女果就是西紅柿的原始品種一樣,只不過名字更好聽。

只是想問問大家有沒吃過,或者曾和我一樣,把這貨當荔枝一樣來吃的。

……………………………………………………………………

仿佛印證我的說法一樣,某網紅肉腸生蛆上了熱搜。大致看了一下描述,外包裝完整,小包裝中招。這就排除了快件運輸客戶存儲時造成的。

如果蛆是活的,雖然更惡心,但是生產廠家反而沒任何問題。

死的只能說明在包裝運輸分包等過程中出現問題,全是廠家與銷售商的鍋。

當然,如果食品專業和生物專業的高人,通過化驗還可以檢驗出是甚麼時間段的。

這就是我不買任何網紅食品的原因。

客觀地說,哪怕是名牌大廠也會出類似的問題。

理性的雙標狗看法:

網紅牌子:這就是為了瘋狂追求利潤,在不斷擴大營銷費用的同時,只能降低生產成本,首先就是縮減質控成本,比如減少生產流通領域的衞生環境設備投入,減少流程的質量檢驗配置人員,最後就是偷工減料。

名牌大廠:食品安全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只要不是批次問題,可能是在物流運輸過程中,野蠻裝卸造成破損,但還是廠家責任,躺倒任打。

大家不妨搜尋我推薦的四款黃桃罐頭,肯定也有類似投訴。

所以,我工作的時候堅決不碰食品,藥品這兩個行業。

來源:知乎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