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會橫行,犯罪率爆表的一座城

應該每一個香港電影粉,都知道九龍城寨這樣一個魔幻存在,今天把這個講一下。

我們一般提起九龍城,總是想到一個詞,「三不管」,這地方以前沒人管,就成了一個無法無天的地方,那問題來了,為啥沒人管了呢?

這又說來話長,這地方以前是個清廷的軍事要塞,修在海邊防著海上來敵。從下圖就能看出來,它處在海岸線上,用大炮指著海峽:

1.png

再放一張電影《追龍》裡的,長下邊這樣,可以看到旁邊就是著名的啓德機場,那個機場以前不存在,是後來填海造陸搞出來的:

2.png

再放一張實景圖:

3.png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香港島被割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深圳河以南都被割走了,但是清廷守著九龍城寨不走,雙方反複交涉,清廷就是不走。最後雙方經過協商,英國承認九龍城下四個足球場那麼大的一塊地歸清廷,周圍的歸英國,有點像個領事館。

過了很多年,清廷的辦事機構終於搬走了,可是九龍城寨下邊的那塊地在法律上的歸屬問題一直沒解決,一開始是清廷的地盤,後來是國府的,再後來是新中國的,屬於一塊 「飛地」。

這個法理問題是後來很多問題的核心,按理說港英政府在那裡沒有執法權,為了避免引起麻煩,一般不會去那邊執法,慢慢的那地方成了個無法無天的地兒。

不過想說清楚後來九龍城為啥成了那樣,還是得回到 1949 年,那一年決定了此後很多事。

早在 1948 年,解放軍在徐州一帶圍殺了國軍中央軍幾乎全部精銳,下一步就是渡江解放南京,然後是上海,廣州,國府眼瞅時日無多。

於是對我黨不放心的那些人瘋狂出逃。不過 「出海」 是個技術活,你必須得在海外某個地方有自己人,不然去了簡直就是送死。這就形成了一大堆傳統,比如潮州人熱愛去新馬泰,長樂人願意去美國,溫州和福田喜歡去歐洲,畢竟那些地方有自己的同鄉甚麼的,你去了可以隨時投奔,等你自己安定下來,又可以把自己的親戚都接過去。

電影《追龍》裡 「跛豪」 伍世豪說他是檳城人,也就是馬來西亞的檳城。可是我們知道,電影原型其實是潮州人,電影要在大陸上映,故意繞了個彎子,反正潮州人愛去馬來西亞,說檳城幾乎相當於說潮州。

但是大部分人想出國還是挺難的,於是一部分跟國府能搭上關系的去了臺灣,沒關系,又沒有親戚在海外的,就去了香港。

當時香港短時間內湧入上百萬人,中間還裹挾著十幾萬敗退的國軍士兵。香港政府也沒啥辦法,趕又趕不走,又不能開槍屠了,只好把他們安排在各種能待人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個難民營,然後再想辦法安排。

本文要說的九龍城,就是其中一個難民營落腳點。

後來其他難民營後來都清空了,只是九龍城因為法理問題,香港政府也不大願意去管,也管不了,於是那地方徹底變成了法外之地。

既然是 「法外」,那必然就有黑社會。

香港黑社會一般來說就是 「三合會」,咱們得多說幾句這個組織,因為後來在九龍城裡活動的,主要就是三合會。

三合會到底哪來的,好像也沒人能說得清楚,基本能確認的是,當初滿清占領中國的時候,漢人裡那些不服的成立了很多民間社團跟清政府對著幹,其中影嚮最大的就有 「洪門」。

後來洪門衍生出了好幾個組織,其中就有三合會和致公堂,對,咱們經常聽說的那個 「致公黨」,就是從洪門組織致公堂發展過來的。

三合會又在全國遍地發芽,這些組織由於當時的通信限制,互相之間沒啥聯繫,很快成了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組織」。也就是沒人統一指揮,你認同組織綱領,你就可以拉幾個人成立一個社團,執行三合會的儀式,就可以聲稱自己就是三合會的一個堂口。至於三合會甚麼儀式,大家可以看看杜琪峰導演的《黑社會》,導演本人說那裡邊的儀式是他找人問過的。

也正是因為三合會幫派這種分布式特點,互相之間也不太了解,不存在一個統一的頭部,也沒法被一網打盡,更沒法被 「斬首」,這玩意壽命比清廷還長,一直延續到現在。

1949 年之後大陸開始大規糢剿匪,黑社會被連根拔掉,不過香港那邊一直處於一種半自治狀態,加上當時敗退到香港的國軍自然而然想到繼續沿用軍隊裡的糢式抱團取暖,新義安和 14K 就是這樣的組織。

由於三合會占據了絕對主流,以至於香港警隊裡的反黑社會部門,就叫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英文縮寫叫 「OCTB」,所以也叫 「O 記」。《無間道》黃秋生扮演的黃志誠,他就是 O 記的老大。

當然了,三合會組織不都叫這個 「三合會」 名,比較為人熟悉的是 「新義安」,「14K」,「和勝和」 等等。

多說一句,大家看電影《黑社會》的時候,裡邊有個 「和聯勝」,那個社團是不存在的,影射的就是和勝和。

咱們繼續說主題,大量難民湧入九龍城寨,那地方又沒人管,黑社會自然而然接管了城寨,他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著《刑法》把裡邊所有不讓幹的都幹了,比如娼妓,毒品,賭檔,地下拳擊場、高利貸等等。

一開始是很亂的,不過很快就形成了固定的格局,各種三合會和潮州幫有各自的勢力範圍,大家相安無事,各賺各錢,到了城寨快要被拆掉的那段時間,城寨裡邊已經很穩定了,裡邊的人甚至有點不想出來。

由於警察幾乎不會到這裡邊來,於是形成了一些穩定的產業。很多非法業務的核心在寨子裡,比如一些黑社會堂口就在寨子裡,小弟們從寨子裡拿貨,然後到香港各區去兜售,如果出了事,就趕緊跑回寨子。除非是非常惡性的殺人案,警方一般不會進寨搜查。寨裡死了人警察幾乎不管,直接扔垃圾堆裡。

香港警察對九龍城非常糾結,他們是想管的,可是又生怕惹怒了當時的中國政府,到時候以這事為借口,直接把香港收回來他們也沒脾氣。所以不敢拆,也不敢管得太認真,只能是偶爾去看看。

也正是因為黑社會的堂口就在寨子裡,電影《追龍》裡,劉德華扮演的 「五億探長」 雷洛要去跟黑社會老大談生意,就得深入寨子裡。下圖就是電影裡的截圖:

4.png

圖中演員陳慧敏之前就是混黑幫的,從 14K 雙花紅棍(幫派最能打的打手)到現在基本上半退休狀態做生意,後來還拍起了電影,算是活成了全香港黑幫人士的楷糢。

九龍城寨裡有了 「產業」,就有了收入和工作崗位,比如那裡邊的妓院和脫衣舞廳會吸引大量的香港人和日本人前去消費,這些人得吃飯喝酒抽煙吧,城寨裡的人於是就開飯店賣煙酒,整體跟後來的澳門差不多,當地不生產財富,當地只吸收財富。

有件事大家可能理解不了,那地方生活環境那麼差,為啥大家還往裡邊湧呢?

原因很多,比如電影《追龍》裡伍世豪他們,從檳城偷渡到香港,也沒護照甚麼的,只能是躲到城寨裡落腳。此外大陸的 「逃港」 事件也沒停過,這些人去了那邊沒身份,也只能先去城寨躲躲,然後再想辦法。

此外隨著香港的經濟發展,外邊開銷越來越貴,有些活不下去的自然會跑去城裡待著。更多的是一些犯了事的,在香港會被警方通緝,或者欠了一屁股高利貸的,於是躲到城寨裡避風頭。人多地少,城寨裡五平米的一個屋住十來個人很正常。大家不要覺得奇怪,就在前些年,北京有很多群租,密度跟這個差不多。

而且當時的警察也極度腐敗,客觀上加劇了九龍城裡的犯罪率。

原因並不複雜,20 世紀 50 年代的香港跟現在不是一碼事,亂七八糟的,當時大量大陸難民湧入,導致香港政府財政壓力非常大,也就不太願意給基層公務員和警察漲工資。於是警察只好另謀出路,開始向黑社會收保護費,對黑社會的法外業務視而不見,這些事大家看香港電影都不陌生,「五億探長」 雷洛的錢就是這麼來的。

而且雙方默契到啥程度呢?

發生惡性事件,為了不讓阿 Sir 們為難,黑社會要主動交出幾個小弟去頂罪結案。每次警方突襲城寨,裡邊的人知道這事,也會留下一些毒品和小弟,好讓警察回去好交差。當然了,為社團去坐牢也是個立功的事,再加上給他們家裡錢,還是有人願意去的。

直到後來香港經濟騰飛,給公務員大幅漲工資,然後又開始搞廉政公署才慢慢好起來。

九龍城寨不止經營 「毒、賭、雞」 等傳統行業,還有大量的黑市服務產業,比如香港看病一直以來就是個巨貴無比的產業,醫生也是個收入高得離譜的職業。

所以後來很多香港人看不起病,於是選擇去九龍城裡看病。那裡邊的無證經營老師傅業務精良卻收費低廉,畢竟這些人有些之前就是北京、上海、廣州的頂級醫生,逃港後沒有那邊認可的執照留在了城寨裡,九龍城寨的牙醫一直都是個傳說中的存在。此外如果跟別人鬥毆有了刀傷槍傷,去正常醫院醫生立刻就會報警,大家只好去城寨治療。

一來二去,城寨裡竟然有了收入,加上裡邊的人越來越多,城寨的擴建工作一直沒停,一開始是些木屋,後來開始蓋樓,蓋了一層過幾年再加一層,那些樓一棟挨著一棟,根本不考慮採光的事,事實上城裡也幾乎沒有光,只有最中心的那個天井有一點。不過那個天井一般沒人去,裡邊堆滿了垃圾,甚至還有人的殘肢斷臂,註射毒品的針管甚麼的。

本來可以一直往上蓋,不過城寨旁邊就是著名的啓德機場,蓋的太高了容易擦到飛機肚皮,於是那些樓到了十四層就不往上蓋了。

比較搞笑的是,後來搞建築的人研究了城寨裡各種錯綜複雜的建築之後,一個個紛紛搖頭,表示這些樓房蓋的,簡直匪夷所思。畢竟當初建設的時候,能省就省,鋼筋水泥都是些劣質材料,而且也沒啥專業施工隊拿著設計院的圖紙施工,幾乎違反了所有的建築工程標準,按理說全是 「危樓」,隨時都會倒。

5.png

可是城裡確實從沒塌過一棟樓。後來大家覺得應該是這些樓互相擠在一起,盡管每棟樓都是危樓,但是相互依靠,誰也塌不了。有點像你在一線城市早高峰的地鐵站,盡管雙腳離地,非常不穩定,可是和周圍的人緊緊擠在一起,不穩定也倒不了。

這又有點像貧民窟裡那些人的狀態,盡管窮得叮當嚮,但是一群窮人相互依靠,竟然也能活。

慢慢地,這座城變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既是毒品娼妓暴力的溫牀,同時又進化出了自己的秩序。

比如城寨裡剛開始暴力橫行,天天互相砍人,不過越到後來,秩序越穩定。因為居住環境太過逼仄擁擠,慢慢形成了一個完全的熟人社會,你做事不端,也會遭到大家排斥,如果所有人都討厭你,幫派分子可能會砍了你,因為幫派是收了保護費的,要為裡邊的住戶解決問題。

此外從外往裡看,整個城寨就是個貧民窟,寨子裡邊也分了三六九等。

因為裡邊的房子也都有租金,也可以買賣,於是幹淨、光線好的地方自然貴一些,住戶素質也會高一些,他們的社區交的保護費多,黑社會也會格外關照。

而城寨的最底層最見不得光的地方,踡縮著那些吸毒吸到不成人形的人。誰能想到,貧民窟裡還有貧民窟。

而且裡邊後來有了醫院,教會,學校,生產日常所需的小型工廠,專門搭電線的,賣水的,維持治安的,跟正常社會一糢一樣,只是社會的下限低得沒法看。

港府對這座城是非常為難的。

如果一直放任不管,單是毒品問題就沒法解決,此外還有火災和傳染病等等,可是如果日常派警察去掃蕩,弄不好可能被解讀成 「殖民勢力過度擴張」,惹怒了中國政府就麻煩了。事實上 1963 年港英政府確實準備拆掉九龍城寨,不過遭到了我國政府的反對,於是也就作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 1986 年。鄧公和撒切爾夫人協商後,同意港英政府處理九龍城寨的事務,於是香港政府開始了漫長的清退工作,畢竟要安排裡邊的人去別的地方住,1993 年才拆掉了這座他們眼裡的墮落之城。

當時有很多人反對,因為這座城寨已經成了香港的標志性建築,承載了太多的文化意義,全世界每年無數人前去膜拜,甚至有英國記者被人搶錢後砍死在了裡邊,也沒擋住大家去 「朝聖」 的熱情。

不過港英政府覺得那地方不拆就會一直有人在裡邊住,一直都是個犯罪溫牀,實在是煩得不行,於是堅持於 1993 年拆掉了。

如今九龍城寨變成了一個賽博文化的標志,後來大量的游戲和電影都有意無意把場景布設成了這座城,畢竟它就是個 「犯罪、擁擠、貧民窟、黑社會」 等元素的大集合。某種意義上講,現實裡的九龍城寨已經被拆了,文化層面的城寨反而永生了。

來源:九邊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