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漫天霾
醫保藥品談判再現靈魂砍價!醫保談判藥企代表說快掉眼淚了
這個視頻這兩天刷屏,廣大人民群眾心潮澎湃。其效果可以說是司馬南級的,因為觀看它的絕大多數人的觀感是:美女官員心系民生,黑心藥企唯利是圖。結論就是:國家不管一管,群眾哪能看得起病?
是啊,人民群眾的仇恨火焰立即噴向藥企:這個藥明明可以33000元/瓶,你卻要價53680/瓶,為了賺錢可以草菅人命嗎?要不是美女官員逼著你們七八次「再努努力」,這可不就是暴利嗎?你們為什麼不自行「再努努力」,你不是黑心藥企是什麼?
一
我們首先假定這個視頻的「談判」過程是真實的,那麼首先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只有一家藥企?
藥品就是一種商品,並不特殊。既然利潤這麼大,「唯利是圖」的商家必然競相加入供給,利潤就會降低,價格就會回落。那應該是所有能生產這種藥的企業競相報價,誰報價低,誰就中標啊?
答案很明顯:只有這一家藥企獲得了准入資格,其他藥企被排除出了競爭。
那是誰授予它准入資格呢?我不說,你懂的。
它是怎麼獲得的准入資格的?
大概是這樣,這家「黑心藥企」即使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科學實驗,證明了其安全性和療效,卻必須首先通過極端官僚主義的美國FDA的冗長審批。
FDA這種官僚機構有最大的動力以「安全」為名將新藥扼殺,但是這個安全是誰的安全呢?是FDA官員的安全。不批准反而顯得負責,而且哪位患者若是沒有藥物而離世,他們也不用負責。而一旦在未達到100%安全的情況下批准,出現一例意外,他們就要承擔責任。這就是他們的行事邏輯。
但是「安全」並不永遠佔據人的價值排序表的首位。我們並不需要將汽車都造得像裝甲車一樣結實。那些生命垂危、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的患者,為什麼不可以自擔風險服用這種藥物做最後一搏?
好了,FDA終於審批通過了。
然而要到我們這裡,還要重走一遍審批流程。這個過程極其漫長,以「年」為單位,要繼續進行測試,然後蓋無數個章子、走無數流程、給無數**,終於進入采購名錄了。
這些,都是成本啊!
這裡的成本可不僅僅是指企業的成本,而是包括更大的「看不見的」成本:那些命懸一線的患者,在等待這種救命藥的過程中,要麼已經離開人世,要麼必須付出高價從國外購入,購入的價格就是53680元/瓶,甚至更高。參照《我不是藥神》。
這種藥在其他地方可能根本就賣不到這麼高的價,但是在這裡就要賣這麼高,是因為藥企唯利是圖嗎?
它當然要追求利潤,但是企業追求利潤的方式從來不是武斷地漲價,恰恰相反,是降價——這個我們到下一個問題中詳談——它之所以不能降,是因為未經審批進入,是違法的,要面對巨額的懲罰,因此它必須賣高價,以進行風險補償。
就像紐約的出租車司機,在以前要是到哈萊姆黑人聚集區,要加價。那不是因為他們歧視黑人,而是因為那裡極端不安全,你付出的價格必須足夠補償我的風險,我才會去。
二
那現在討論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它現在可以將價格從53680降到33000/瓶?
因為一方面這個藥現在通過了審批,納入醫保了,患者負擔輕了;另一方面,美女官員一再提醒他們,「中國是個很大的市場」,這是事實。二者共同作用,邊際患者加入了需求者行列,也就是,需求量大了。
需求量大,銷售增加;藥品研發一旦完成,生產的邊際成本很低。所以就有了降價讓利於消費者的空間,單位利潤率下降了,但總利潤上升了。
那這種藥據說是治療某種罕見病的特效藥,患者人數有限,難道它就不可以堅決不降價嗎,那些患者不可能不要命啊?
不會的。首先是因為它必然做了詳盡的市場調查,大致了解中國的患者人數。用這個患者人數去預測降價後邊際患者的增加人數,以確保在降價的同時還能盈利,這就是他們面前擺著計算器、出去「商量」了七八次的原因所在。
其次,患者在邊際上選擇,他可能就是價錢高了就不要命而把錢留下,價錢低了才舍棄金錢來保命。這話說出來許多嘴炮不服,然而行動最誠實。我講個真實的故事吧:
大約10年前,我在農村的舅母,在71歲那年被確診肺部鱗癌,發現得並不算晚,如果手術治療,3-5年的存活率達到50%以上。住院、手術、化療等費用大約需要10萬。中午我請他們吃飯,舅母邊吃邊對舅舅說:不治了,咱回。
她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哀傷嘆息,很平淡,很堅決。舅舅一聲不吭埋頭吃飯。下午我送他們去車站。三個月後,舅母駕鶴西去。
因為舅舅一生務農,只有三間平房,我的小表弟還沒有娶到媳婦,還沒有給他蓋房子。舅舅也沒有張口向我和其他人借錢,因為他知道,借錢是要還的。
這事情假如放到現在,舅舅大概率是會給舅母治的。價格10萬,有500人治;價格8萬,有800人治……價格1萬,有1萬人治,這其中就包括舅舅。
這才是企業降價的根本原因。
哦,原來就是經濟學上最基礎的需求定律啊:其他條件不變,需求曲線向右下傾斜,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也就是說,即使是沒有某位美女逼著他們「努努力」,即使這種藥就是獨門絕技取得自然的市場獨佔地位,它仍然會降價。
因為降價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薄利多銷,給它帶來更多的利潤;因為價格也不是它單方面能夠決定的,如果要價太高就賣不出去,它過去投入再多的研發費用,都已經成為「沉沒成本」,因此必須降價以止損;價格當然也不是醫保的最大消費者——美女官員代表的國家——來決定的,如果她能決定,為什麼不把價格談到白菜價?假如這個價格難以覆蓋成本,藥企是斷然不會答應的。它若答應了,自己就虧損和倒閉了,那就花錢都買不到了,所有患者就性命不保了。
價格是經濟規律決定的。談錢一點都不俗,談錢就是尊重亙古不變的經濟規律和人性,談錢增加了選擇和可能性,談錢能救命。不談錢,就意味著等著人家分配和排隊,活得像個奴隸。
整件事情唯一本質性的不同在於,那剩下的9萬費用,有「國家」出,我舅舅不用還了,而且心安理得了。
三
所以必須感謝國家,就像這撥涕泗橫流的感恩戴德那樣。
曾經近70萬「一針」的罕見病救命藥納入醫保,患者家屬喜極而泣……「每一個小群體都不應該被放棄!」
這就很奇怪,為什麼不感謝正在看文章的你?明明你每月的工資單上都有扣項,但你已經好幾年連感冒都沒有得過了,所以他醫保報銷的錢,有你的一份子。是你拿錢在資助他,而且不由分說地被扣掉了,他為什麼卻去感謝醫保代表,感謝國家,這錢是醫保代表出的嗎,是國家出的嗎,國家生產財富嗎?
這就是所有社會保障制度的通病,它必然是「公地悲劇」。
我要說一個社會的道德潰敗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你可能覺得有點危言聳聽。但是,一個人拿走別人的財富,不知感恩卻心安理得,你能說這是道德的嗎?這種制度鼓勵所有人加入劫掠他人的游戲之中,而且堂而皇之地以合法的名義進行,它直接摧毀了財產權原則,難道不是道德潰敗的根源嗎?它對所有人實施「強制性慈善」,打擊人們的慈悲心,於是你的資助沒有了任何道德評判價值,難道不值得警惕嗎?
說這話是我們沒有同情心嗎?
當然不是。我們對所有這種罕見病的患者表達最深切的同情和祝福,如果是我們身邊的人,假如他有需要,我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吝拿出自己的積蓄去幫助他。
然而這卻從來不是國家應當強制性地拿走所有人一部分錢去幫助他們的理由。
因為幫助他人必須出自自由的心智;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但這卻不是向他人主張權利的理由,任何時候都不應當忘記財產權原則和自我負責的精神。如果我們否定這個最根本的人類生存規則,那麼「打土豪分田地」的歷史慘劇又要重新上演了。
來源:漫天雪798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