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那麼多有6個原因,最後一個最關鍵

范冰冰

文: 令狐不敗 

冰冰的稅,以及疫情,重創了影視業。看到一個數據,今年以來3600家影視公司註銷

這幾年看個大陸的好片不容易,以後,恐怕更不容易。只要拍主旋律就扶持,否則不管,或打壓,可能整個產業界將是漫長的冬天。

坦白說,我很少看大陸的電影,我看電影一是香港警匪片,二是好萊塢大製作,偶爾看看歐洲或韓國的劇情片,基本上無法忍受歐洲電影的慢節奏。

這幾年,看了又黃又暴力的《斯巴達克斯》和充滿陰謀詭計的《權力的遊戲》,以及幾部日本的小製作電影,感覺還不錯。

最近,特別喜歡韓劇,感覺韓劇敢於面對歷史,面對自己曾經的災難,從出租車司機,到辯護人,韓國人拍出了自己真實的歷史。

很少看大陸的,是因為很少能找到好看的電影,是因為大陸製作的電影爛片太多。爛片太多有諸多原因。我就簡單暴力的羅列一下。

第一個原因,缺乏自由的空間。

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這個東西很奇怪,它可以釋放一個國家最大的創造力,也可以釋放一個國家最不可思議的想法和最不可理喻的謾罵。

任何企圖限制的做法,都會扼殺創造力。

有人說了,這很簡單,設立一套規則,規定好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哪些是偉大的,哪些渺小的;哪些要膜拜、哪些要摒棄。遺憾的是,天不遂人願,當你設定了這些規則時,等於扼殺了創造力。藝術創造的特點是不要規則和限制,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和表達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是教育。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但中國教育最大的功能在於從小就開始扼殺有創造力的人才。在一個從小背誦標準答案的社會環境裡,夢想著出現有創造力的精彩作品,簡直是癡人說夢。

我看,中國電影的導演和編劇,創造力一代比一代差,很簡單,一代比一代受的教育更正統。

第三是整體審美品位。

我們這個社會,1949年開始,從文藝的角度來看,死了;1979年以來的重生,跌跌撞撞,不是受到各種官方的打擊,就像一棵樹,剛想結出果實,來一陣颱風給刮跑了。

我們這個國家,從來不缺各種風:反右啊,躍進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化啊,現在的風,是重走長征路。這種狀態下,整體藝術欣賞水平不高。這幾年,水準高的人都看國外影視劇了,於是,某機構對於進口國外的影視劇加以管理了。

第四是從業人員缺乏追求的人太多,有追求的人太少。

整體看,我國的藝術圈可以組織兩個隊:一個是賣淫嫖娼隊,一個是溜冰吸毒隊,這幾年兩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一次次地向全社會展示著他們的素質。不要怪觀眾水平低,不要怪總菊管的嚴,不要怪商業票房壓力大,該要怪的是這個從業隊伍整體看不行,自己不正常,自己不努力,缺乏做出好作品的動力和追求。

當然,這裡面有幾位值得尊重的人,如姜文、陳道明、鄭曉龍,大家不喜歡張藝謀,其實老謀子的努力和敬業,是一流的。

然而,整體看確實是鳳毛麟角,而且是青黃不接。編劇這塊更是不可理喻,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的歷史,竟然缺乏好編劇寫出好故事,想想都無法理解。連熊貓的題材,都被好萊塢編出了功夫熊貓,中國祇能弄點兒野蠻暴力的熊出沒。

好在,熊貓和熊是親戚,差的也不太遠。

第五,有人說是商業化,我不同意。

不是商業化有問題,而是半商業化有問題。中國電影一方面關起門來搞保護,一方面要走出國門,這是個巨大的矛盾,這些年來,開放的行業進步才大,封閉起來,只會保護劣質產品。中國電影只有被好萊塢電影打的一敗塗地,才有鳳凰涅槃的那一天。

第六個原因,也就是終極原因,是有些高高在上的人,告訴導演們這不能拍,那不能拍;這樣拍不好,那樣拍才好;這樣拍不能上映,那樣拍才能上映。

他們告訴我們哪些電影不好,不讓看,可自己偷偷看的津津有味。

你知道,我在說誰,呵呵!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