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叔
不知不覺,疫情已經橫行霸道二年之久。
全球影視行業受重創,大批新片改檔。
國外還有不少影院,至今沒能復工。
毫無疑問,這是電影界的至暗之年。
但魚叔覺得,作為影迷,我們不必太悲觀。
沒有新片可看,不妨趁機多補補經典。
最近,魚叔就在整理一份特殊的片單,囊括了上映二十週年的經典電影。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原來,2001年誕生了這麼多重量級選手。
比如,日本影史上一任票房冠軍《神隱少女》;

兩大傳奇IP的開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指環王1:魔戒再現》;

鬼才導演大衛·林奇的燒腦神作《穆赫蘭道》;

讓人至今意難平的華語愛情悲劇《藍宇》……
今天,魚叔就選出一部,和大家一起重溫——
A.I.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二十年前,《人工智慧》上映。二十年後,它的評分還在上漲,從去年的8.6漲到了今年的8.7,位列電影TOP250榜單。一部電影,承載著兩位電影大師跨越時代的心血。
早在80年代初,斯坦利·庫布里克就想把這部科幻小說搬上大銀幕。
但一方面劇本達不到他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也擔憂當時的特效技術還不夠成熟。
直到,他看到了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侏羅紀公園》。

精細的模型和最新電腦技術結合,做出了極其逼真的恐龍。
於是,庫布里克便向斯皮爾伯格拋去橄欖枝:你執導,我製片,一起把《人工智慧》完成。

可惜,庫布里克於1999年猝然長逝,沒能看到成片。
《人工智慧》耗資1億美元,遠遠超出《侏羅紀公園》。
其中的特效技術,在如今看來也堪稱驚豔。

故事設定在幾百年後的未來。
人類揮霍無度,導致冰川融化,淹沒了無數人的家園。
少數發達國家想出了對策:限制人類生育,轉而研發更加環保的人工智慧。
這些人工智慧,可以說是機器人的終極形態。
行為舉止和人類並無二致,能夠完美融入人群。

甚至還能感覺到疼痛。
就連最後的技術難關——情感模組,也被高科技公司攻破。
人工智慧,從此懂得了什麼是愛。
他們的愛,比人類更加專一、持久。一旦全心全意地愛一個人,便至死不渝。
大衛,就是第一個擁有情感的機器人小孩。

他被人類母親收養,成為了家庭中的一員。
這個家庭不久前遭遇變故,兒子馬丁因為一場意外陷入昏迷,只能在冷凍艙中維持生命。
大衛的到來,撫慰了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母親。
她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雖然大衛偶爾會做出怪異的舉動,也不會像人類那樣吃喝拉撒,但他對母親的愛單純而熱烈。
他問母親:人類能活多少年?
母親答:我還能再活五十年。

五十年,對於永生的人工智慧來說,轉瞬即逝。
大衛暗自下了決心,要好好珍惜與母親共度的每分每秒。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馬丁竟然甦醒了。

這下,大衛不再是這個家裡唯一的寵兒。
為了奪回母親的愛,他甚至和馬丁比賽誰更能吃蔬菜,結果整個身體當機,動了一場大手術才修好。

從那之後,大衛便屢次犯錯。
先是剪下了母親的一綹頭法,把她嚇得夠嗆。
再是把馬丁推到了游泳池裡,差點鬧出人命。

顯然,在人類父母眼裡,大衛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分分鐘會製造危險。
雖然於心不忍,但他註定是沒法再留在這個家裡了。
最後時刻,母親還是心軟,她沒有任由大衛被科技公司銷燬。
而是把他和他的泰迪熊留在了森林裡,然後揚長而去。

大衛沒有責怪母親,反倒怨自己。
他以為,母親之所以不愛自己,是因為自己不是人類。
所以,只有變成人類,才能得到母親的愛。
帶著這樣的執念,大衛踏上了漫長的旅途。
他要去尋找童話中的藍仙女,實現自己的願望。

但其實,大衛哪裡還需要變成人類?
他始終堅守著對母親的愛,傾盡所有隻想回到她身邊。
這早已讓他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懂得愛人,渴望被愛。
這樣富有人性的大衛,會有怎樣的結局?

在其他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大衛終於找到了藍仙女——一尊沉沒海底的雕像。
他虔誠許願:請把我變成真正的小孩……

一晃,兩千年過去。
海水已經結冰,人類也早就消失。
冰凍在海底的大衛,被一群高等生命發掘。

在他們的幫助下,大衛利用當年剪下的一綹頭髮,終於見到了母親。
兩千年的等待,換來和母親的一日相逢。
不得不說,愛是超越一切的力量。


雖然,大衛最終也沒有變成人類小孩。
但在高等生命眼中,他就是人類的活化石,因為他擁有獨一無二的記憶和情感。
你看,《人工智慧》最終還是迴歸科幻片永恆的主題:
無論科技如何發達,愛才是宇宙之中的終極答案。
因為有愛,人性才得以延續,世界才能夠運轉。

每一次重溫《人工智慧》,魚叔都被打動得不能自己。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