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猝死前有哪些先兆嗎?

文:急救醫生賈大成

平時出去講急救課時,經常有朋友問我:「賈老師,您天天搶救急性心梗的患者,經驗多,您給我預測一下,我會不會猝死?甚麼時候猝死?」

這個問題,我還真預測不了。

不過呢,我能預測的,是可以根據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狀況,來判斷您到底是不是容易發生猝死的「高危人群」,並告訴你一些猝死的「潛在徵兆」。

關於猝死的高危性。

猝死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令人感到畏懼的醫學難題,因為它發作突然。

我們先來說下猝死的相關定義。

猝死,指發病後 6 小時內,突然、意外、自然地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SCD)占 80% 以上,於發病後 1 小時內死亡。

心髒驟停,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髒搏動突然停止,心髒停止了有效的收縮與舒張,瞬間泵血功能喪失,導致以腦為首的所有的組織器官供血、供氧完全中斷。表現為意識喪失、心跳呼吸停止、脈搏消失……

但心髒驟停並不意味著死亡,如果能在數分鐘內進行正確的搶救,部分患者有望救活。否則,進入生物學死亡,即腦死亡,而無可挽救。

如果心髒驟停沒有得到及時的心肺複蘇,或心肺複蘇失敗的心髒驟停稱為猝死。猝死是心髒驟停的最終結果,而無可挽救。

可怕的是,據統計,超過 80% 的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地方,比如公共場所、家中,地鐵、影院、學校等。

我們知道的很多名人,都是因為猝死而離我們而去的。

2006 年 12 月 20 日上午 9 點,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先生因高血壓引起的突發心肌梗死去世。曾經給億萬觀眾帶來無盡歡笑的一代藝術大師突然辭世,令人感到無比震驚和痛惜。據參與搶救的北京 999 急救中心專家介紹,馬季先生坐在馬桶上發生的意外,死因是排便用力導致高血壓引起心髒猝死。

2007 年 6 月 23 日傍晚 18 時 30 分左右,著名相聲演員侯燿文在位於昌平沙河的家中突發心髒病。經 999 急救人員搶救 40 分鐘,仍未能挽回侯先生的生命。

2008 年 10 月 18 日淩晨,一代名導謝晉在赴母校參加百年校慶時,突然離世。上虞市委宣傳部對外公布了謝老的死因:淩晨,有酒店服務生到謝晉導演下榻的客房內清潔,發現謝晉停止呼吸,救護車送到醫院已經手腳冰涼,確定搶救無效死亡。

猝死,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已經成為愈發年輕化的突發疾病。它不僅帶走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還會徹底毀滅了一個又一個幸福的家庭。

所以,了解引發猝死的誘因和猝死的急救措施就顯得愈發重要。

猝死為何越來越年輕化?

如今,發生猝死的年輕人逐漸增多,且原因多樣。

常見的誘因:

一、情緒激動: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如暴怒、悲痛等。

二、體力活動:過度的體力活動,如上樓、跑步、搬重物等。

三、飽餐後:尤其是脂肪餐,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四、過度吸煙、酗酒。

五、長期疲勞、熬夜。

六、久坐、缺乏運動。

七、肥胖。

八、天氣突然變冷、連續高溫、桑拿天。

九、豪飲冰冷飲料:可使冠狀動脈痙攣。

十、原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不按醫囑服藥。

某日,蘇州一位 24 歲小夥在熬夜加班時突然暈倒在地,額頭及後背都出了大量的汗,同事立馬撥打了 120。遺憾的是,3 個半小時搶救依然沒能挽回這個年輕的生命。

據了解,猝死的小夥子在一家電機公司做工程師,平時生活一直無不良嗜好,不抽煙也不喝酒,只不過作為一名工程師,他工作壓力大,常常熬夜加班。

像是過度的熬夜、勞動強度大、多吃少動等不良的習慣,長期下去會導致人們心髒問題加重,從而出現猝死的癥狀發生,對此患者要重視。

在平時一定要重視猝死的現象,因為這類的病癥會嚴重的危害到患者的身體,需要積極的控制疾病,保證自身的身體健康,對此患者要註意:

如果持續疲勞超過六個月,休息不能緩解,同時還伴有記憶力減退、頭痛、咽喉痛、關節痛、睡眠紊亂及抑鬱等癥狀,就要引起重視,你真的該休息了。

哪些人群屬於猝死高發人群?

猝死的發生往往是有前因後果的,我們可以根據癥狀發生的時間順序,由遠及近的來分辨,到底哪幾類人群是猝死的高發人群。

第一類:長期形成不良習慣誘發猝死的人群。

如:大量吸煙、「三高」、肥胖、過度勞累、用力排便(老年人)、缺乏運動、熬夜、飽餐後(尤其脂肪餐)、久坐、情緒激動、A 型性格(性格急躁、自制力差、爭強好勝、)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這個人群是高血壓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癥等疾病的高發人群,當然也就成為猝死的高危人群。

第二類:近期有出現可能發生急性心梗表現的人群。

這種表現多見於猝死發生前的 1~2 周,有一些患者會出現極度疲勞、胸悶憋氣、心前區極度不適,原有的心絞痛加重,發作次數增多,疼痛程度加重、疼痛持續的時間延長。出現這些表現則預示著近期可能會發生急性心梗。

第三類:已經出現急性心梗表現的人群。

急性心梗最典型的表現,往往是突然發生的心前區或胸骨後劇烈疼痛,伴壓榨感,逐漸加重,患者大汗淋灕、面色口唇青紫、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心律增快或減慢、呼吸困難、血壓下降、休克等心梗的癥狀,隨時可能發生心髒驟停。

第四類:已經發生急性心梗的患者,不一定發生心髒驟停,但如果出現了下列表現,隨時會發生心髒驟停 —— 猝死,尤要警惕!

1. 嚴重心律失常:如出現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可以迅即惡化為室顫,這是急性心梗早期最多見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果未能進行及時的心肺複蘇和心髒電擊除顫,則發生猝死而無可挽救;再有心率過慢,可能發生了致命性的房室傳導阻滯,致使心髒停搏。

2. 急性左心衰:突然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兇險表現,說明心肌壞死的範圍較大,可迅速致命。

3. 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現之一 —— 血壓下降,是心泵衰竭的極期、是死亡率極高的兇險急癥。

第五類:已經發生了心髒驟停。

能否搶救成功決定於眾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患者是否得到了及時的心肺複蘇和電擊除顫,另一個是雖然得到及時的現場急救,但由於病情過重而搶救無效。這兩種情況的最終結果 —— 猝死。

急性心梗是導致心髒驟停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心髒驟停未得到即使的搶救,或搶救無效,其結果就是猝死。

典型急性心梗的表現可以立即引起人們對重視,而更可怕的是不典型急性心梗的表現,往往沒能引起人們的重視,而被忽略,造成悲劇。因此,了解急性心梗的不典型表現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典型表現:無胸痛或僅自覺胸悶、心悸、心前區不適;無胸痛而表現為上腹,並可伴惡心、嘔吐等,易誤診為急腹癥;無胸痛而表現為肩、背、臂、頸、頜、咽、齒等部位疼痛易誤診為骨、關節、或軟組織等局部病變;不明原因的暈厥、心衰、休克、猝死等,均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發表現出現,應予高度警惕,勿使漏診。

我曾遇到一位 40 多歲的男性患者,上腹部劇烈疼痛一小時,伴意識糢糊、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大汗淋灕、惡心嘔吐、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等表現,根據經驗一看,首先想到是急性心梗,馬上要給患者做心電圖,家屬極為不滿,認為是過度經檢查,胃疼做甚麼心電圖?我很快說服了家屬,心電圖證實是急性下壁心梗,並出現了致命性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九死一生。經過全力搶救,患者逃過生死一劫,後來好轉出院。

預防猝死,我們該做些甚麼?

1、有家族史的人,要控制好體重、血糖、血脂、血壓,避免患心血管疾病。致死性心律失常家族史,是心源性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2、戒煙

3、合理膳食

5、戒酒,或適度飲酒,當飲酒過量,則會增加心源性猝死的概率。

6、達到或保持健康體重,尤其是肥胖者,使體重指數保持在 18.5-23.9。

7、睡眠規律,切忌不要熬夜,保證晚上 22:00 – 第二天 7:00 的睡眠時間,或保證 8 小時的睡眠時間。

8、適量運動,結合自身情況,做有規律的中低強度的運動,註意!非運動員切忌長時間高強度運動。

9、心理健康,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避免過度緊張、過高壓力、抑鬱和焦慮等負面情緒。

10、選擇相對環保低污染的生活環境,遇霧霾天氣戴口罩出門。長時間暴露在有污染的空氣中會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危險。

11、切記要避免過度疲勞,註意勞逸結合。

心肺複蘇

我們除了在生活中盡可能地預防猝死外,還要掌握對心髒驟停患者實施的急救技能,及時正確地搶救才能挽救生命。

一旦有人發生心髒驟停,只有 4 分鐘黃金搶救時間。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撥打急救電話,然後等著救護車到來,事實上,這種等待,很有可能會錯過這至關重要的「黃金 4 分鐘」。

在我國,醫院外搶救成功率只有 1%,而歐美國家的搶救成功率可以達到 15% 以上,之所以有如此明顯的區別,在於拯救心髒的「神器」——AED,他的全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

AED 是一種便攜式醫療急救設備,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AED 被廣泛安放在校園街道機場車站等人員密集公共區域。

AED 的使用方法非常方便、安全,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操作,僅需幾分鐘就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下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旦有人發生心髒驟停,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實施救助。

當你確認患者為心髒驟停,應立即對患者實施心肺複蘇(CPR),CPR+AED 的使用將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

具體操作如下:

1、判斷:立即拍打雙肩、分別在耳朵兩側大聲呼喚,如無反應;用 5-10 秒

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如無起伏,即可確認為心髒驟停。


2、呼救:立即請人撥打 120,盡快取來 AED。


3、按壓:同時做胸外心髒按壓。

(1)按壓部位:兩乳頭連線中點

(2)按壓深度:5-6 厘米

(3)按壓頻率:100-120 次 / 分鐘

(4)放松時,要使胸部充分回彈。

(5)盡量減少按壓中斷的次數,每次中斷按壓的時間不得超過 10 秒鐘。


4、除顫:AED 隨到隨用。

(1)開機:按語音提示操作即可。

(2)按圖示貼好電極片。

(3)AED 自動分析心律,需要除顫則自動充電。

(4)除顫:按放電鍵。


希望朋友們倡導和實踐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和減少包括猝死在內的疾病發生。為了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乃至陌生人,學會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以備不時之需。

再次呼籲:預防、急救,兩手抓。人人學會 CPR,處處安裝 AED。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