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AI 搶走人類工作崗位這個事

@闌夕:關於 AI 搶走人類工作崗位的說法,並不適合從字面意思來簡單理解,比如說你被老板開掉了,然後活兒交給 AI 來完成,然後大家想一想工作的複雜度覺得不太可能,於是就覺得沒那麼嚴重。

AI 之於人力不是 1 對 1 的替代關系,而是生產力得到大幅提升之後對於勞動資源的優化配置,更接近於這樣的設計:以前需要 5 個人幹的活兒,以後就只需要 3 個人做了,於是就會有 2 個人丟掉了工作。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我舉幾個例子吧。

第一個例子,是我跟進過的一家游戲公司,名字就不提了,它每年會向音樂版權平臺採購大概 150 萬人民幣的 BGM 商用素材,用來供給自家各個游戲裡的場景音樂,同時也是必要的合規成本。

但在用上了 AI 譜曲糢型之後,所有的 BGM 都從這裡生成了,平均每分鐘的成本不到 5 塊錢,而那 150 萬的固定開銷直接消失了。

如果只從公司內部的財務角度來看,這無非是降本增效的一種手段,但是放在產業總值的高度來看,它一年省下來 150 萬,就會有一群音樂創作者(加上代銷平臺)少賺了 150 萬,相當於經濟的重新分配,如果以後這種做法普及了,沖擊一定非常大。

我和這家公司聊的時候,對方也說同行都在這麼幹,高端崗位固然穩如狗,但是中低端崗位 —— 尤其是外包 —— 都裁得七七八八了,比如設計類的品宣、海報、UI 都是重災區,這些領域對圖畫精度要求不高,都是 AI 來做生產,然後保留少量的人去修圖裁剪。

再舉一個例子,我在追的一部漫畫「拳願奧米迦」,作者就非常坦然的在用 AI 解決背景作畫的需求,他甚至在每期連載末尾都會放出自己在哪些畫面裡用了 AI 的圖解,並且表示這讓他的時間成本降低了很多,助手數量也不需要那麼多了。

像是最新一話的貧民窟場景,就是先給 AI 投喂大量的同題材照片,然後它出草稿圖,漫畫家在構圖基礎上增加內容,目前來看因為場景對精細度要求比較高,所以效果只能說差強人意,需要漫畫家自己做大量的修改。

但是在另一期漫畫裡,面對如果只是要畫一堆背景板的人物,AI 基本上可以完美代勞了,漫畫家要做的只是調整間距之類的工作,已經非常省事兒了。

1.jpg
2.jpg
3.jpg
4.jpg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