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叔
有一部10年前的電影,最近又火了。
而且火得令人毛骨悚然、細思極恐。
我們如今在中國大地上看到的魔幻事件,
在這部片裡都能一一找到對應。
簡直是一則災難預言。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此次疫情,我根本無法體會到。
原來所謂的「現在」,不過是又一次歷史的重蹈覆轍而已——
《傳染病》
Contagion
這部 2011 年的老電影,豆瓣和 IMDb 上都只有 6.6 分。
一度被認為很平庸。
但新冠病毒全球爆發後,
它在英國 iTunes 上的銷量火速上升至第 8 名。
《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曾如此評價:
「很少有好萊塢的商業片能像本片一樣,在科學事實上投入這麼多功夫。」
片方為此請來專門的醫學顧問:
哥倫比亞大學感染和免疫中心的 Ian Lipkin 教授。
以保證內容的科學與嚴謹。
這讓這部影片,更像是一場提前演習,預言各個擊中靶心。
故事聚焦的是一場蔓延全球的傳染病。
源頭是一種新型病毒 MEV-1。
一切都來得太快。
去香港出差的女高管,回到美國後發熱並咳嗽。
僅僅 4 天后,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迅速死亡。
就在同一天,女高管的兒子也停止了呼吸。
吐出的白沫會腐蝕皮膚,死狀很慘。
前方高能預警
香港和東京也出現類似死亡病例。並隨著便捷的現代交通迅速擴散。
在短短 100 多天時間裡,奪取了全球 2600 萬人的生命。
本片採用群像敘事方式。
描述了感染者、病患家人、醫護人員、政府官員、媒體和普通民眾在疫情中的心態和行動。
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每一處蛛絲馬跡,在如今的現實裡都能找到映照。
1、病毒傳染速度極快
同樣是呼吸道疾病,不僅通過飛沫,還能通過表面接觸傳播。
該病毒可以在物體表面存活。比如門把手、公交車扶手、水龍頭、電梯按鈕等。
通過各種接觸活動,病毒沾染到了手上。
而一個人平均每天用手觸碰自己的臉頰,多達2000-3000 次。
於是,病毒就通過口、鼻子、眼睛等黏膜部位進入身體。
更可怕的,也存在超級傳染源:
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病毒,不知不覺中向更廣範圍散播。
新型冠狀病毒早期,專家們只讓大家戴口罩。後來發現,近距離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還需要配備護目鏡。
如今在患者糞便裡、門把手上均檢測到了活病毒。
所以勤洗手和不出門,真的是保命祕籍。
2、疫情爆發正值全國性節日
片中疫情初期,正值西方的感恩節。購物中心和交通樞紐人流密集,大量家庭團聚熱鬧舉行。
這意味,會產生大量的人與人親密接觸。傳染概率暴增。
此次新冠病毒的蔓延初期,也是恰逢中國人的春節。
繁忙的春運,將病毒的擴散推向了極致。
各省已經多次發生了「聚集性」病例,大多是因為走親訪友、紅白喜事造成的。
3、有人趁機發「國難財」
裘·德洛飾演一個野心勃勃的記者。它以博客為平台,專門追蹤第一手的疫情信息。
因為政府最初實行「維穩」策略,對外隱瞞了真實情況。
這導致民眾對政府喪失信任,轉而相信「敢於說真話」裘·德洛的每一個詞。
之後他開始勾結製藥商賺錢。謊稱自己感染了病毒,直播自己喝一種名為「連翹」的中草藥製品。幾天後,奇蹟般地「痊癒」了。
此後,大量民眾湧入藥店,排隊買連翹。並發生了暴力搶藥案件。
這導致,本來健康的人,因為暴露在人群裡,反而被感染了。
對比我們國內。前一陣,某報發表了「雙黃連可抑制新冠狀病毒」的消息。民眾被誤導,連夜排隊搶購。甚至雙黃蓮蓉月餅都脫銷。
直到上海藥物所因拿不出臨床數據,只得回應稱「科學的事情我們也不想說得太過」,這一波搶購熱潮才有所停息。
但根據各大藥店平台悉數售空的情形看,相關藥廠應該大賺了一筆。
影片裡的記者,經此一役賺下了 450 萬美元。最後全身而退。
就像他說的「一個人死去,另外一個人從他的死亡中牟利」。
這種事情,還在源源不斷上演。
4、醫護人員擋在前面
凱特·溫斯萊特飾演一名防疫醫生。
不僅負責調查女高管(第一例發病者)的死因;還指揮部署相關防疫措施。
很久都沒睡過一個整覺,沒吃過一頓熱飯。可終究,她還是感染了。
當天晚上她打電話給領導,一邊忍住顫抖的聲音,一邊還在抱歉無法完成工作。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虛弱不已。隔壁床的病人因為沒有新的毯子,全身發抖。
她使勁力氣,想把自己身上的羽絨服扔給他。
最後,她死了。連個裹屍袋都沒有,就這麼被匆忙裝進一個塑料袋裡。排入坑中,被深土掩埋。
此次疫情裡,最令人心疼的,也是我們的醫護人員。
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拖著一瘸一拐的身體,始終戰鬥在第一線。
疑似感染的醫生,擔心傳染給別人,不敢上車,一路小跑為物資運輸車引路。
這麼多護士人員,為了節省防護服和口罩,不吃不喝連續工作。
由於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他們的臉上被勒出了道道痕跡。
大部分人是利己的,這是人性。而小部分人,則因為擁有超高的道德感,令人景仰。
魚叔不提倡空口讚美高尚。除了言語之外,更應該給予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實質性的物質獎勵。
這是他們應得的。
5、「特權階層」侵占、浪費資源
影片還描繪了一種更為極端的情形:
因為病毒傳染性極強,醫療資源不足,無法對所有醫護人員做到充分的防護。護士們因此相繼罷工。
此處應當說明的是。
身為旁邊者,我們不應當指責此時罷工的護士們「怕死」「窩囊」。
而是在缺乏基本醫療防護的處境下,他們不想去做無謂的犧牲,並且進一步擴大感染群體。
你不能逼著人去做英雄。但直接後果是,被感染的凱特·溫斯萊特無法得到充分的照料。
國土安全局的領導,想要安排飛機把她接回華盛頓。相關負責人說,不可能花費這麼大資源去救某一個人。
即便是這麼一個前期已經為防疫工作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也被一視同仁。
可轉頭呢?卻安排了專機,飛往芝加哥把某個國會議員接回來。
更諷刺的是。醫護人員,是因為拯救病人被感染的,卻得不到救治。
而那個國會議員,不過是因為感恩節與家人團聚感染,立馬得到最高等級的防護。
這件事的現實對照,不需要魚叔多講。某會攔截捐贈物資,某車牌大搖大擺搬走一箱口罩。
疫情之前,「特權」的囂張顯得尤為刺眼。
6、解藥如果出現,誰先得救?
國內研製病毒疫苗的工作仍在緊鑼密集地開展中。國外相關機構研也傳出可能有表現突出的特效藥。
影片裡,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為了儘快測試疫苗效果,不惜直接在自己身上測試。相當於拿自己當小白鼠。
所幸,疫苗有效。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
全國上下高度恐慌,人人都渴求疫苗,但疫苗的產出卻是相當有限的。
企業至少需要 90 天才能生產出第一批。誰最先接種呢?
政府採取的方式是——搖號。
在號碼球寫上生日,抽到哪一天,相應那天出生的人享有優先接種權。
第一波,是 3 月 10 號出生的人
第二波,是 11 月 11 日出生的人
第三波…
或生或死,全憑運氣了。有的人不願意遵守這個規則。
暴力搶奪和綁架案層出不窮。
他們頭戴面罩,手持武器,闖入政府官員的死人住所,企圖找到疫苗。有人綁架了 WHO 的工作人員,以此要挾。
混亂,是這場病毒帶來的最大後遺症。
7、蝙蝠,大自然的死亡教訓
疫苗批量生產後,人類仿佛走向了充滿希望的未來。
但影片鏡頭一轉,瞄準了病毒起源。
人類砍伐森林,破壞了蝙蝠的棲居地。
蝙蝠只好寄居在附近養豬場的橫梁上。
它們食用過的水果殘骸,掉落在豬圈裡,又被豬食用。
這些豬,進入活禽肉類市場,被人觸摸,被人食用。
其中一塊肉,流入到了高檔餐館的廚房。
而那位跨國公司的女高管,與大廚親切握手後,成功感染上了病毒。
繼而疫情蔓延到全球。
影片中 MEV-1 病毒的原型,是 1998-1999 年肆虐馬拉西亞的 Nipah 病毒。
當時感染了 256 人,死亡 105 人。
人,自詡站在食物鏈頂端,
其實是一種傲慢。
對大自然懷有謙卑和敬意,或許才是人類得以存在的根基。
影片裡的疫情,持續了 135 天。嚴重到整個美國經濟陷入停擺。
民眾打砸搶藥店,糧食短缺,街上燃燒的房屋沒有消防員解決。
儼然世界末日。
來源:獨立魚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