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0張街拍裡,看見慢下來的上海

這60張街拍裡,看見慢下來的上海

文:strawberry

上海最安靜的春天

你可能從未見過

這幾天的上海人,聽到過最多的問候一定是: 你瘋(封)了嗎?

朋友圈裡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人:剛解封的,正在封控中的,以及提心吊膽的「決賽圈選手」。

3月開始,上海經歷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形勢最嚴峻的一次考驗。

全市中小學調整為線上教學,所有高校封閉管理,客運站全部停運,244座公園臨時閉園。

時隔兩年,這座每天都在飛速旋轉的城市,又一次放緩腳步。

張文宏說: 「上海雖然沒有停擺,生活都在繼續,但是生活的節奏已經開始慢下來。 」

「我們相信,奧密克戎BA.2再快,也會受制於生活節奏的慢下來。我們只要慢下來,病毒就快不了。」

慢下來的上海,人流銳減,馬路空曠,地鐵和公交也不再擁擠。

雖然冷清,卻也展露出難得的從容和寧靜。

我們用60張照片,記錄下這些罕見的畫面。

疫情籠罩下,春天正在街頭巷尾悄然發生,生活還在繼續。

01

外灘端莊肅穆

一向紙醉金迷的外灘,最近雖然不至於空無一人,但明顯沒有了以往的喧囂。

鉛華洗盡後,靜靜矗立在這裡的老建築,反而展現了端莊肅穆的一面。

江邊少了打卡的游客和街拍的糢特。零星有人群靠在欄桿上,看對岸的陸家嘴在霧裡忽隱忽現。

那些平日裡被掩蓋的聲音,此刻變得格外清晰。

江上嗚咽的汽笛,海關大樓的《東方紅》鐘聲,飄蕩在黃昏中,孤零零的,散發著憂鬱的魅力。


正值晚高峰,本該被堵得寸步難行的長街上空空蕩蕩。

連路邊的交警都有了閑聊的時間,看到我拿著相機,主動過來指導:「站在這個位置拍會更好看。」

02

慢下來的南京路

印象中,無論甚麼時候走到南京路,這裡永遠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即便在疫情下,它的人流量大概還是全上海最高的,步行街上依舊霓虹閃爍。

但沒有了旅行團,熱鬧的十裡洋場一下子清寂了不少。平時人滿為患的網紅店,也不再需要排隊了。

南京路終於慢了下來,和平飯店、永安百貨等老建築難得露出了全貌。

03

武康大樓下

沒有了長槍短炮

除了外灘南京路這些經典地標,新晉頂流武康大樓也恢複了久違的寧靜。

作為上海的超級網紅,節假日的武康路,曾創下3天42.4萬人次的游客參觀流量。想拍到一張背景沒有人的照片,得一大清早就來蹲守最佳機位。

而現在,這條路上沒有了扛著長槍短炮和大樓合影的時髦男女。紫羅蘭美發廳前門可羅雀。冰激淩店、西餐廳也暫時關閉。

維持秩序的交警,站在空曠的路口,終於不必像以前一樣,不停提醒跑到馬路中間拍照的游客「當心車子」。

無論如何,武康路的人潮退去後,我們更容易看到很多平時會忽視的美,比如頭頂隨風作嚮的梧桐葉,腳下細碎的陽光,以及老洋房紅磚牆上斑駁的樹影。

04

老法師消失的安福路

依然很愜意

潮人紮堆的安福路上,小酒館、咖啡店都收起了戶外的座椅。以前動不動就要限流進入的小眾潮牌店,此刻也冷冷清清。

愛菊小學停課,話劇藝術中心取消近期所有演出,街上人流驟減。

從「多抓魚」到「話梅」的短短十幾米,是安福路最熱鬧的所在。

被稱為「老法師」的爺叔級別攝影愛好者們,過去會把這段路圍得水洩不通,現在卻很難看到他們的蹤影。

不過,安福路畢竟是全上海最chill的馬路,無論甚麼情況下,這裡的人都能把日子過得悠然自得。

遛狗、買花、騎車……每個尚且「自由」的人,都在試圖抓住短暫的春天。

05

西岸的櫻花無人問津

每年3月櫻花季,西岸徐匯濱江總是人山人海。

櫻花的花期極短,盛開不過兩周,一陣風刮過、一場雨落下,基本就凋謝了大半。所以櫻花一開,上海人總會傾城而出,害怕錯過最佳觀賞時間。

今年因為疫情,龍美術館閉館,這裡的櫻花也幾乎無人問津。

在人類消失的空城,萬物歸於自然。櫻花一如既往自顧自地綻放著,帶給我們「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浪漫。

06

生活還在繼續

上海雖然慢了下來,但並沒有停擺,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

徐家匯公園臨時封閉,老爺爺進不去,就站在圍欄外,給滿園的鬱金香拍照。

每一條人跡罕至的馬路上,警衞人員、環衞工人、外賣騎手仍堅守在工作崗位,維持這座城市的執行。


‍在‍學生們都已經離開的校園裡,園林工人為他們種上了新一季的鮮花。

雖然返校的日期未定,但春天總會如約而至。

人們依然對生活抱有熱情。無論是居家,還是外出,總能在寂寥中找到溫暖、從容和活力。

這些不尋常的瞬間,記錄了被迫慢下來的上海的另一種魅力。

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們能盡情享受這個美好的春天。

攝影 / Wiley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