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相比 2019 年,三年來地產開發從業人員減少了 40 萬,地產開發上下游產業減少約 600 萬個崗位。
此外 2022 年也是最多百強地產裁員的一年,大概 85% 的百強房企都在精簡人員。對於這 40 萬離開地產的人來說,我想每一個輾轉的夜晚,他們腦子裡或許都冒出過這兩個字:轉行。
如今新的一年已經來臨,我開始好奇那些曾經選擇轉行的地產人們,他們身上到底經历了甚麼,是走向人生巔峰了,還是繼續埋頭苦幹呢?
最近我和身邊轉行的地產人聊了聊,了解到了一些鮮活的真實經历。如果你也是一位地產從業者,相信看完你心裡一定也會有所感觸。
下面,我們開始吧。
一、「去國企是挺好,但裁員那事讓我賊沒安全感」
說完這句話的強哥給自己點了支煙,就在上個周末我和強哥又去了那家常去的燒烤攤。
強哥算是這波地產裁員潮中留得最久的人了,為甚麼能被留下,說來還挺有意思,還得多虧了他的職位:工程崗。
要說行情不好房企不拿地了,但好歹早期拿的地總得把房子修完不是?於是,作為施工現場的工程管理,強哥被留到了最後。那後來為啥還是轉行了?
據強哥說因為行業下行,幾乎所有公司都在裁員,而對於那些勉強被留下來的人,房企內部有了一個統一的原則:要麼失業要麼降薪。
是的,降薪。而且這次降薪的範圍出乎意料的廣。
總部統一降 30%、新合並成立的區域公司降薪 20%,同時,取消包括交通、餐補在內的所有補貼,公積金降至最低繳存比例,據說從原來的 12% 繳納變成了 5%=…… 滿打滿算,強哥原來工資的一大半都給憑空蒸發了。
但是這還沒完,記得強哥的職位嗎,工程崗。
眼見著自己被派到一個接近收尾的合作項目上去幫忙,而幫忙的目的也很簡單,對於在平臺沒有編制的工程崗來說,項目做完後還是一樣:也是裁掉。這種方式基本已經是房企內部的常規操作。
一邊是赤裸裸的直接降薪,一邊是不知道甚麼時候落到自己頭上的裁員。強哥的心態,就是這樣一天天崩掉的。
於是多難得哦,好久沒碰過書本的強哥,一個成天在施工現場的大老爺們開始了兩班倒。白天拼命跑工地,晚上挑燈夜戰,看書準備國企央企考試。
就這樣反複幾個月上百個夜晚,強哥去了一家國企地產。
去了這家公司別的不說,福利那是按照六險一金的高標準足足的,逢年過節還能發一些超市卡。而更讓強哥在意的是,在這家公司讓他感覺更有保障。至少對於國企來說,都會陸陸續續地拿地,有了地自然也讓強哥感覺更有盼頭。
當然在整體大環境下,現在的國企其實工作節奏也和私企差不太多,本質上也是因為現在地產對產品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
最後我問強哥後面怎麼打算的。
「好好加油幹唄,現在我就圖個穩妥。」
雖然強哥前期挺操心的,但總歸最後去了國企也真挺不錯,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可可,同樣也是換了公司,卻沒了強哥這份幸運。
二、「從甲方到乙方,宛如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
其實可可能轉到設計院去,已經很不錯了。要說做甲方的哪有不和乙方設計院打交道的,平時接觸多了真想要找下家的時候,首先想到就是設計院。
從甲方爸爸轉到下游乙方,聽起來是不是覺得還挺容易。但別忘了,人家設計院也是必須得有核心技術的,那就是圖紙技術的功底。所以對於那些在地產靠著管理經驗上了十幾年班的老地產人來說,圖紙技術早就生疏了。
沒想到吧,這年頭輪到設計院挑甲方了。
所以,也多虧可可入職地產沒多久,手還沒徹底生,然而真正到了工作中,可可才發現設計院說到底還是和地產緊密綁定的。於是地產連帶著設計院,也開始一場自上而下斷崖式的縮減。
可可跟我說了幾個最直觀的感受:
第一,設計院的業務量直接減半。就拿原來公司的資深設計師來說,以前一年至少能經手 10~15 個項目,而現在一年到頭也就 7、8 個左右。項目少了不說,地產公司還要拼命精打細算省成本.
於是導致對設計院的要求也不斷拔高,比如細控材料,現場打樣,甚至是施工圖可視化,施工圖也要全部做成糢型再來反複推敲,工作量巨大。而這樣複雜的工作流程,在 5 年前是根本不存在的。
更糟心的是,如此精細化的管理下,有時候可可他們一個組連月加班熬夜做出來的圖紙糢型,結果因為開發商資金周轉不到位,整個項目在中途直接垮掉了,前功盡棄。反而是公建類的項目相對更健康。
第二,很多設計院已經快發不出年終獎了。要知道為甚麼地產當初那麼多人趨之若鶩,老實說,工資高肯定是個重要原因,曾經在地產起薪 1 萬的可可,這次設計院直接給她報了個數。
4000 元。
不止如此,以前在設計院工作都是以高額的年終獎來留下員工,而現在由於項目的銳減,年終獎也開始實行產值制。甚麼意思?
也就是說,以個人產值劃分年終獎,如果沒有達到規定的產值,抱歉年終獎都不會有。一瞬間,從上游開始的開發商問題顯露,也直接把設計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
記得可可曾經這麼跟我描述她在設計院的事,說這個行業就像是一個大池塘,現在水窪幹枯了,裡面的魚兒,要麼被渴死,要麼自己跳走。沒想到的是 ,她是從一個大坑跳到了另一個泥坑。
上周我去詢問可可現在設計院情況好轉了嗎,她就回我了一句:我已經提離職了。
三、「轉到互聯網,我可是學了半年 java」
湯圓是我認識的地產轉行中最徹底的那個。要說轉行這件事,對於湯圓來說最難的,還是在下定決心要轉行那一刻最不容易。
因為湯圓這人吧,還有點小情懷,上學的時候憑借一句 「我們,是城市的建設者」,就讓湯圓對地產那是非常憧憬。於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地產成本崗走起。入職後有成就嗎,現在可不正是地產最抓成本的時候,那真是環境推動著個人能力蹭蹭往上漲。
建築景觀要變更了,得找成本反複測算找到那個最省錢的方案,方案出來了又得和供應商去協調價格變動,給多了吧後期追款追不回來,給少了吧又怕供應商做事不積極。最忙的時候,湯圓從早上 9 點上班開始要一直打電話溝通協調到淩晨,嘴起皮了,也來不及抽空喝杯水。
所以,湯圓最後下決定轉去了互聯網,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寫代碼不用說話。
於是,湯圓再也不相信甚麼上學時的浪漫憧憬了,轉身開始了他的漫漫轉行路。
轉行要的不是情懷,空想等不來事業,於是湯圓也給自己制定了周密的計劃。首先,湯圓辭職報了個培訓班,大家可別小瞧培訓班,學習強度可不比上班小。
上課時間是早上 8 點到晚上 9 點半,還有家庭作業,湯圓又住的比較遠,每天清晨大概 6 點半就得起牀收拾,晚上回家星星也都出來了,並且培訓班的課程還是單休。
其次,作為一個門外漢,從最開始先自學了 python 和 c 語言,然後報班惡補學 java,其中需要多少心血也只有做了才有體會。就這樣每天早出晚歸,整整堅持了半年以上。當然,也有想過放棄,但讓湯圓堅持下去的理由不是雞湯,而是:
原公司降薪。
對於湯圓來說,或許真正想要的也就是那個讓他更喜歡的工作氛圍吧。
轉行後的湯圓現在成功入職了一家互聯網公司,每次我問起他現在的狀況時,他都會告訴我恨不能重回大二,讀一個計算機的研,然後校招。聽說,湯圓最近又很快樂地給自己的衣櫃裡加了好幾件花色格子襯衫。
四、最後
入職國企城投,下沉到乙方設計院,還有轉行互聯網。
這些深度參與樓市每次變化的地產人們,見證過樓市的瘋狂,也感受過樓市的冰涼,而當整體大環境沒有那麼樂觀的時候,有人留下,自然也有人選擇離開。
但不可否認的是,地產從業者數量的銳減也是實實在在擺在眼前。
無論對於留下的人,還是已經離開地產的人,都希望大家能找到屬於自己那份最好的工作。
微信公眾號:真叫盧俊(ID:zhenjiaolujun0426)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