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風君
父親節,小編精選10首關於父親的詩詞,祝願天下父親,身體健康,事事順利!
1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儒風君說:
這首詩是陸游送給自己小兒子陸聿的。
詩人在寒冷的夜晚,樂此不疲地寫書看書,心中感慨頗多。
於是寫下此詩送給兒子。
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學習知識這件事還必須親自實踐。
其中既有對孩子的殷切期待,也有陸游自己的教育理念。
文字朴實,感情真摯,時至今日,依然是古代教子詩中的名篇。
2
《驕兒詩》
唐·李商隱
爺昔好讀書,懇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無肉喂蚤蝨。
兒慎勿學爺,讀書求甲乙。
穰苴司馬法,張良黃石街。
便為帝王師,不假更纖悉。
儒風君說:
全詩講述詩人這一生的教訓,希望兒子不要重蹈覆轍。
詩人才華橫溢,但是一生沒有得到重用,不免心灰意冷,滿腹牢騷。
但是看到兒子的才華,便殷殷告誡兒子,一定要棄文從武,才能有所建樹。
可憐天下父母心。
很多時候,父母的「嘮叨」都一生的經驗所得。
時代雖然在變,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期待,從沒有變。
3
《為二女適袁氏者作》
清·鄭燮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
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
儒風君說:
鄭板橋一生清廉,靠賣畫為生,沒有什麼積蓄。
女兒出嫁,他連一個像樣的嫁妝首飾都拿不出來。
對此他深感慚愧。
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幅蘭竹圖。
其實鄭板橋完全不必愧疚。
以金銀遺子女,只是下乘。
上乘的教育則是家風和家教。
無論何時,不違本心,安貧樂道,人生縱然清貧,但是有一份精神的安樂與富足。
4
《誡子詩》
漢·東方朔
明者處事,莫尚於中。
優哉游哉,與道相從。
首陽為拙;柳惠為工。
飽食安步,在仕代農。
依隱玩世,詭時不逢。
是故才盡者身危,好名者得華;
有群者累生,孤貴者失和;
遺餘者不匱,自盡者無多;
聖人之道,一龍一蛇。
形見神藏,與物變化。
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儒風君說:
東方朔在歷史上一直高深莫測,灑脫不羈。
但是面對他的兒子,他依然是諄諄教導,嘮嘮叨叨。
以歷史人物舉例,為孩子說明如何行「中道」。
希望孩子將來可以規避禍患,悠悠從容。
和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不厭其煩地絮絮叨叨。
父愛之情,溢於言表。
5
《責子》
東晉·陶淵明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儒風君說:
父愛如山。
除了嘮叨、期待,還有嚴肅的責備、批評。
詩人開頭就說自己老了(四十四歲)。
但是幾個孩子沒有一個喜歡讀書的。
懶惰、貪吃、不愛學。
愁的詩人只想喝酒。
體現出作者下筆時的那種又好氣、又好笑的心情。
這是詩人的一份責備,希望可以勉勵孩子讀書用功。
這也是詩人的一份寵溺和灑脫。
6
《又示宗武》
唐·杜甫
覓句知新律,攤書解滿床。
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
假日從時飲,明年共我長。
應須飽經術,已似愛文章。
十五男兒志,三千弟子行。
曾參與游夏,達者得升堂。
儒風君說:
這是杜甫寫給次子宗武的詩,包含了詩人無限期望。
一方面告訴孩子不要玩物喪志,不要過量飲酒。
同時要學習辭章,確立自己的志向。
這樣將來才能登堂入室,學得通達。
杜甫對兒子的殷切期待,躍然紙上。
看到有人繼承衣缽,杜甫的內心應該很欣慰吧。
7
《寄東魯二稚子》
李白(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儒風君說:
詩人很久沒有回家了,想念著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酒樓東邊一棵枝葉蔥蘢的桃樹;女兒平陽在桃樹下折花;折花時忽然想念起父親,淚如泉湧;小兒子伯禽,和姐姐平陽一起在桃樹下玩耍。
越是思念,越是煩亂,越是思念,內心越是愧疚。
誠摯而急切的懷鄉土之心、思兒女之情躍然紙上,淒楚動人。
詩人以生動真切的筆觸,寫出了一個慈父對兒女所特有的撫愛、思念之情。
8
《與小女》
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儒風君說:
這是詩人寫給自己小女兒的詩。
她剛能聽懂大人的講話,就咿咿呀呀得學著說話了。
因為愛玩小車就不肯去睡覺,因為衣裳上少繡了朵金線花,就整個晚上哭鬧著不肯停歇。
小女孩學話、貪玩、愛漂亮、喜歡哭鬧,天真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詩人愛女之情也流於筆端。
9
《洗兒戲作》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儒風君說:
過去孩子出生滿月的時候,要給孩子洗身子。
在親友的宴會上,蘇軾寫下了這首詩。
全詩感情復雜,既有詩人對當政者的不滿,也有對自己不得志的抱怨。
同時還有對自己的反思,對自己孩子的期待和祝願。
詩人早年鋒芒畢露,給自己帶來了不少的災禍。
如今人到中年,經歷世事變幻,人情冷暖,開始明白「大智若愚」的道理。
他給孩子取名「蘇遁」。
希望孩子遠離政治旋渦、平安到老的美好祝願。
10
《北郭閒思》
曹鄴(唐)
山前山後是青草,盡日出門還掩門。
每思骨肉在天畔,來看野翁憐子孫。
儒風君說:
詩人晚年孑然一身,寂寞而孤獨。
孩子遠在天邊,平時連見一面都很難。
於是詩人自己天天出門,看鄉村的老頭是怎樣與子孫盡享天倫之樂的。
這篇不是教子,也不是憐子,而是念子。
父母年紀大了,一定要多抽出時間陪陪他們。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忙而忽視他們,不然很可能成為一生的遺憾。
來源 儒風大家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